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斯坦贝克发表于1939年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部作品,小说描写了俄克拉何马州佃农乔德一家和成千上万的穷苦农民一样由于连年干旱以及银行和大企业的压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加利福尼亚寻找生计的故事。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分析《愤怒的葡萄》,可以挖掘出生态灾难背后的思想根源,从而批判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反映出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和谐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斯坦贝克幼年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后来与科学家里基茨交往密切,并深受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这些都构成了他能成为一个生态文学先驱者的重要元素。他在政论、游记和小说等文学创作中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人与土地和谐相处。这些生态思想对于全球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3.
万涛  宋婉璐 《海外英语》2011,(13):257-258,288
小说《飘》不仅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戕害,同时蕴含着人与自然的融合。该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批判人类中心论和欲望动力论,旨在揭示小说中的反生态行为,唤起人类的生态意识;剖析生态美学中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约翰.斯坦贝克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海洋生态学家,在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境遇之间的关系等论题上提出过一系列真知卓见。文章旨在探讨斯坦贝克这一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论文认为,童年时期身临其境的独特自然景观、大学时期霍普金斯海洋研究站的经历以及他和爱德华.里科兹的终身友谊对于斯坦贝克海洋生态思想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宫泽贤治被誉为日本的国民作家,他的作品蕴含着浓郁的乡土原野气息,洋溢着浪漫和理想主义氛围。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索宫泽贤治作品中的人与自我,分析其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探讨作者的审美意识等精神形态。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一个"人与自我"相和谐的生态精神观,建立一个人类内部相和谐、人类和非人类和谐共处的生态群体,这对于生态遭到破坏的今天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的重要维度,生态批评也成为主流文学批评话语之一,但是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恐怖小说目前尚未发现此类研究。斯蒂芬·金在《宠物公墓》中以拉撒路复活的文本隐喻剖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失衡,从生态角度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症候进行反思,解构隐藏于后现代叙事标签之下的人类生存尺度。明确了只有肯定人类生存的整体生态性质,搭建和谐稳定的生态整体观,进而构建宇宙"生命共同体",人类才能走出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以生态整体主义理念,来阐释杨志军的小说《藏獒》所阐发出来的生态内涵,同时站在生态文学的高度批判了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狭隘生态表征,以呼唤人类迷失已久的生态观念及和谐意识。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反思当下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着眼于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它是对今天人类对自然界的透支所产生的生态及心态的危机而进行的反思,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和谐、持续发展以及公平正义都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
邯郸磁州窑诗词蕴含博大的生态体验,其表征直指人类终极关怀。磁州窑装饰艺术在展示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中,表达出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和谐相处的生态特征。运用生态批评理论,从生态叙事、生态意境两方面阐释磁州窑装饰艺术的特色,主要从诗词、书法及绘画展示磁州窑文化蕴涵的和谐与中和之美、敬畏与禅境之美,以期拓展与创新磁州窑诗词研究的新领域,呼唤人们关注自然,彰显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磁州窑装饰艺术体现了强烈的生态绿色意识,在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的今天,研究磁州窑装饰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最具独创性,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所蕴含的生态哲思为探寻一条自然、人类、社会和谐共存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帮助。2010上海世博会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沟通与交流,表达了人类应对未来城市化挑战的和谐整体生态智慧,也彰显了人类文明的终极追求——"和谐城市,宜居生活"。劳伦斯的生态哲思与上海世博园生态智慧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11.
阐述英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翰·福尔斯通过代表作《魔法师》,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道德生态的独特的、生态整体主义的视角,为读者揭示了生态失范的后现代社会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状况。生态的失衡,给自然环境乃至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的种种危机,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渊源。福尔斯希望建立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前途和命运具有深远、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主义视整个世界为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美国诗人威廉·斯塔福德是美国诗坛的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他的生活背景和作品《穿过黑暗旅行》,指出他的诗歌关注资本主义文明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他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传递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融为一体才是"生存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存在着与社会生态之间的适应性不和谐、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匹配性不和谐以及发展性不和谐现象。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建设必须针对这些不和谐因素,从历史发展、社会需求以及理论基础方面寻求依据,从目标、性质、构成、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对高校和谐德育的内容体系进行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整体主义视角进行解读,哈代的小说所蕴含的独特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批判征服与控制自然观,强调尊重自然规律;批判欲望动力论,崇尚简单生活观。  相似文献   

15.
《梦》是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一部奇幻电影作品。《梦》通过描述时代背景不同、场景各异的几场梦境,再现了人类敬畏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三个时期中,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方式,传达出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生态思想,警醒人类应该从生态整体主义的视角出发,在兼顾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揭露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至上的思想所导致的土地和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及其恶果,警醒人类不要在利益的驱动下滥用土地、破坏资源,否则将遭受灭顶之灾,该小说是较早揭示土地和生态伦理的小说之一。本文运用生态伦理思想解析作品中反映的以土地和动物为代表的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现象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揭示斯坦贝克的生态观和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改变自然力度加深和生态危机到来,薇拉·凯瑟草原系列小说越来越具有从生态视角研究的价值.从环境描写和人物话语两个角度,结合生态整体主义内涵,解读凯瑟对待土地的态度.凯瑟超越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将自然放在不依附于人类意志的独立位置,通过人物话语展示了人与土地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啊.拓荒者!>体现了凯瑟对待土地的生态整体观,对当今生态意识树立有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孔子“贵和”思想注重整体和谐,对处理好人类社会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解决人际冲突及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莱辛的生态思想来源于童年的生活经历和现当代的生态危机现状,她在大部分作品里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科技、消费、和人的异化、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的批判,表达了作者渴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理解视角为解读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提供一种新的阅读路径,也为当代生态危机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如何和谐共处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正是人类对物质财富和利益的盲目追求,才导致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最终失去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