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诸多与《周易》有关的各类英译与英文刊物,在基本词汇和用语方面尚处于纷繁凌乱的状态。由于词汇术语的不统一,一语多译现象严重,往往给非汉语读者在阅读与理解上带来极大的障碍与困难。本文列举了几项比较突出的例子加以分析,尤其对“易学”一词的翻译,笔者尝试杜撰了一个英文新学名—“Yimutology”。为了使易学真正走向世界,易学界应该和英语专业界结合,共同探讨研究《周易》的学术翻译,并制定出一套统一、标准的易学用语与术语。  相似文献   

2.
3.
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并非从属于原文,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强调译者主体性。《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蕴含了丰富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对《孔雀东南飞》的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译文中的运用及其效果,展现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中国古代诗歌外译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周易》八卦最基本的符号“--”和“—”起源的疏证,对六十四卦含义的解读,以及对卦辞和爻辞的举例诠释,揭示其丰富而深厚的人本意蕴,表明易学理论能给人们以生命、生存和人生诸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对《周易》价值观的研究与分析是易学界经常讨论的一个课题。《周易》的价值观,可以从灾异观、发展观、事业观、整体观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周易》卦爻辞中有许多关于中国古代法律的资料,例如“刑”、“狱”、“幽人”、“讼”、“寇”等等。研究这些资料对于理解《周易》哲学与中国古代法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易》的诗性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从原始诗性思维生发成为充满诗性智慧的“天人合一”精神。在理解世界的生成和变化方面,它表现为二项生成的诗性哲思;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它表现为让物性保持本真、充分自我呈现的诗性直观;在处理人间秩序方面,它表现为以天道提升人道,以人道顺应天道的诗性伦理。这种诗性智慧的本质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的对“生”的深深眷顾,它让我们看到了克服现代文明弊病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于鑫宇 《英语广场》2024,(10):19-23
莫言《生死疲劳》中的叙述语言极具特色,乡土气息浓厚,使得英译的难度大大增加。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列举《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中的熟语翻译实例,探析其翻译策略,发现葛浩文在翻译熟语时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倪华英 《海外英语》2022,(22):45-48
《越绝书》是一部反映江浙地区(长三角地区)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史籍,是一部追溯越文化源头的重要史书。英国汉学家Olivia Milburn把《越绝书》翻译为The Glory of Yue—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the Yuejue Shu。译者运用深度翻译策略,通过副文本方式,包括绪论、章节加绪、章节评论、参考文献等文本外翻译和大量的注释这种文本内翻译方式,体现了译者如何解读这本史书的历史文化观,较好地完成了对此书的跨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10.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不仅是一部易学著作,更是一部理学著作,是宋代易学与理学交融的杰出成果之一。程颐是在严格的儒学立场上对易传进行注解,基于“理本体”的视域中去考察易传之义理。他运用理学思想就易传中的问题进行新的解读与阐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具有理性特色的范畴和命题,其易学特色可概况为“阐明儒理”。具体而言,他利用理学的范畴对传统易经进行新意解读,如“理气”“天命”“体用”等,从而建构起理学模式中的易经体系。就其理学内容而言,他基于“理本体”的角度重新诠释了“理”与“象”的问题,将一般意义上的“天下之道理”上升到具有哲学本体性的“理”意义,详细地区分了形而上下以及“象”的中间地位,提出“因理以明象”与“因象以明理”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的视角出发,结合语料库技术,采用定性、定量两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多元化翻译时期内《道德经》英译本的共时性特点的研究和分析,对"道"字的翻译情况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导致译文差异及误译产生的可能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周易》筮法中用于确定爻符的揲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至少需要使用四个量:总策数T、揲策数M、变易次数C和最小结果数R,才能对这种算法进行较全面的数学描述。这些量在揲计算定理中表达为T=(R 2C)M。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思想,对都江堰治水中的"疏导"原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其"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所组成的治水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无为管理"体系。其运行效果分别对应于易经中的"震"卦(丰水期)和"坎"卦(枯水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中的"无为管理"内涵——遵其道,守其德,明其本,用其法,归其根。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易经》索源、孔子设卦以及《易经》预测的科学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经典《易经》中的预测理论,认为《周易》的预测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原始要终、消息变化的探究之上。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年代再提起几千年前的古老文化——《易经》,似乎不合时宜似乎有些过时。但深究易经的哲理你不难发现,其真正意义全依赖于它对宇宙普遍规律的深刻揭示。易经管理,是以《易经》作为指导思想,真正符合中国人的人性特征、真正适合中国人思想结构的一种人性化管理模式。此文阐述了本人多年来学、用易经管理的心得与体会。文章分为三大章节,第一章:何谓易;第二章:易经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三章:结语。 文章中阐述了易经的起源、易经的深刻哲理。并向大家说明了阴与阳的辨证关系,展现了对立与和谐统一的巧妙结合。由于易经成书较早,对中国历代各家(包括儒家)的理论思想影响极大。而两千年的儒家文化早已深深地沉积在每个华夏子孙的骨子里,所以外国人总也理解不了中国入变又不变、不变又变的阴阳交互性格。国外的任何成功管理摸式搬到中国,运作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变形走样。由此易经管理认为,只有深刻地了解易经中的道理,才能真正的了解中国人以便更好的管理中国人。至于管理,文章中利用三个篇章概述了易经对管理的认知及对策。我认为真正的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安人的目的在于人安己安,只有扫除员工的不安定因素,才能塌实的工作,才能产生出最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周易》之卦象爻辞晦涩难懂,主要原因是其中蕴含诸多隐性话语。这种隐曲之意的表达是古人隐喻思维模式的表现。《周易》中一切隐喻的“本体”即为取法万物、映射万物的“象”。隐喻思维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从具象到形象的观物取象和从形象到表意的立象以尽意。这种隐喻思维模式有四个特征,即隐曲性、对应性、想象与联想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17.
18.
学术界对《万佛圣城日诵仪轨》英译本的研究暂时是一片空白。《万佛圣城日诵仪轨》中的数字词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以自建小型双语数据库为基础探讨它们的英译策略比较客观。只有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才能让译入语读者尽可能接触到最本真的原语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绵延千载,质朴悠远,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根基。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源头,有“群经之母”的雅称,以《周易》为文本的易学研究,历经三千年而不衰。易学文化自信的原动力,在于自身自强不息、化成天下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精神代代相传,让中华文化屹立不倒。  相似文献   

20.
由《易经》奠基,经过王弼、程颐的学术创新而建构起来的义理易学,深刻并多维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思想方式。尽管玄学、理学具有很高的形上智慧,但是王弼、程颐义理易学的知识旨趣仍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实践性、功利性、辩证性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