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一种独特的语法现象,不管是在语法、语义还是语用层面都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本文试图通过对名词活用为动词语义层面上的分析,揭示名词活用前后的语义关系及从名词中截取动作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何英 《考试周刊》2011,(42):33-34
词性转换在汉译英口译中是一项技巧,其关键在于源语与目的与之间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差异较大。本文旨在探索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把汉语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中的适当形式,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汉语心理动词的界定和分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二十年来,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本文拟从语义特征、句法语义、认知、配价、语用等视角来展示其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汉语能愿动词与英语情态动词无论在语义还是语法和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共性。英语习得者往往将其共性扩大,而忽视个性,从而干扰了情态动词的正确认知,造成了母语的负迁移。本文拟分辨两者的个性,以便学习者更好地领悟情态动词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词性活用,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它与汉语的以下特点有关:汉语的词及词类划分的标准没有确定的界限,汉语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没有整齐的对应关系而句法成分之间有确定的位置,汉语固有的语法手段为词性的变动提供可能,汉语构词方式的特点为词性的活用提供可能.汉语词性活用是相关词语互动的结果,它与句意和词义具有密切的关系并受到它们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席爱玲 《天中学刊》1999,14(4):59-60
英语中有很多词是通过转化法(conersion)转化成新的词性的,它们多是名词转化为动词。名词转化为动词后,句子也随之变得简洁明了,意义也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其效果是一般动词很难达到的。事实上,名词转化为动词也是英语构词法中常见的手段之一,这种转换有些是早已沿用下来的,并已收入词典,有些是近年才出现的,还有一些是作者即兴创造出来的。分析和探讨这种转换,对于我们理解、掌握英语语言,观察英语语言的发展变化、预测其发展趋势,以及研究英语的词汇类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名词转变而来的动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7.
上古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内部语义特征不同。按照内部语义特征,上古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可以分为“斩”类、“败”类、“平”类和“死”类。这四类动词在上古汉语中有不同的句法表现,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词汇语义特征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句法结构有决定作用的两个语义因素:[状态变化]和[致使]。  相似文献   

8.
李梦妮 《文教资料》2011,(36):129-131
在儿童语言习得领域.动词习得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国外研究者们曾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而国内有关研究在理论构建上却十分欠缺。较有影响的动词习得理论观点大致都是从句法层面或语义层面展开分析的.也有理论试图整合内外因素.兼顾动词句法及语义的获得,以便更好的解释儿童动词习得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词典编纂理论的发展,词性的标注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不少词典开始标注词性。其中,对于词典词性标注问题,争议多存在于动词、形容词、名词之间的兼类与转类问题上。本文首先回顾词典词性标注的历史,然后从语言事实与外语教学等角度说明动转名的词性标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英语名词中心特征与汉语动词中心特征在翻译中的体现可以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分析。从英汉两种语言传统思维特征的不同中决定英语中以名词为中心和汉语中以动词为中心的现象及其对应的各种英汉翻译技巧也应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的词江中,动宾式动词数量较少,普遍的看法是:动宾式动词在句法上一般不带宾语。但是作为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始终是密切的,而且,现实语言生活也表明,动宾式动词带宾语日渐趋多。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动宾式动词与宾语的相互选择、相互制约所构成句法形式,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名词表达动词语义是英语语言表达的特点之一这一事实,本文从英语民族的不同思维习惯出发,根据名词与其他词类的不同搭配,从语义的角度,探讨了名词表达动词语义的表义功能、与用动词表达动作语义的差别、翻译及其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3.
言说动词是表述言说行为的一类特殊动词。学界对这一类动词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仍不够深入细致。从句法、语义、语用及个案研究四个方面对当前的言说动词研究进行全面梳理,能让我们认识到当前研究中尚存句法研究有待系统化、语义研究有待细致化、语用研究有待具体化、个案研究范围有待扩大化、应用性研究有待强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永 《现代语文》2006,(1):13-14
一个语义范畴的产生,除了认知、语义因素之外,还要受到句法环境的约束,并要最终取得句法形式上的验证;同时,句子的信息结构、焦点位置也直接影响着句法成分的配置,并对动词的虚化发挥作用.在句子的信息结构安排上,可虚化动词不外乎两种分布:(1)处于非焦点位置;(2)处于焦点位置.本文立足动词与信息焦点的关系,分析句子的信息安排对可虚化动词的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词汇论为切入点对感官动词进行了模块性的句法分析和描写。根据模块的特点可将感官动词分为有着句法语义区别特征的75个以上的模块。本文着重考察了感官动作动词、感官感知动词和感官系动词的句法特征,揭示了其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规律。本文所作的分析对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也符合当代词典学对词库进行穷尽性、充分性、精确性描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轻动词的含义,笔者分析轻动词v设置的原因,即句法操作的需要、表达语义、选择论元以及核查格。  相似文献   

17.
首先给出二价凭借动词的语义配价结构式:动作[施事 凭事 (工具或材料) 受事],并在句法形式上把二价凭借动词规定为原则上能够进入典型框架A和非典型框架B、C、D的动词;然后考察二价凭借动词的句法选择,揭示价载体对语义配项成分和凭事成分的句法位置的语法规定;最后讨论二价凭借动词对配项成分语义角色的指派,并以此为参数描写价载体对其语义配置式的选择限制,从而揭示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是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实体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一定的语义基础和语用效果。对这一语法现象进行认知层面上的分析,可以揭示其深层的认知基础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英语动词中选取了两组常用近义动词,对其语义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以期进一步证明Dixon的假设: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词都可分成两组──核心动词和非核心动词。  相似文献   

20.
谓语动词时态与语态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也是最难掌握的语法项目之一。之所以学生掌握情况较差,关键在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区别。为表达各个时态与语态,汉语都是通过加词来完成,而不是改造谓语动词。因此,时态语态的题一般学生失分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