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即教育”既是陶行知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生活即教育”命题是针对当时中国教育太重书本,与生活没有联系的弊端提出的。关于“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发展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命脉。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1922年陶行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生活教育》一文,用英文表述了“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育要回归生活。”这是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十分关切的热点问题。中外教育史上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也凸显了“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开展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对贯彻落实《纲要》《指南》精神,促进幼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对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教育途径及指导策略等开展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如下经验。  相似文献   

3.
陶研界泰斗胡晓风先生生前在为本《长编》写的“序”中写道:“《陶行知年谱长编》将为人们展示陶行知三十年来精心绘制的一幅生活教育的生动画卷。”“阅读《陶行知年谱长编》,仔细品味这幅生活教育画卷的内涵,才能从纷繁的事件中,领会陶行知的思想、人格、精神追求,对于生活教育理论以及生活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定会有所裨益。”这是对本《长编》价值的适切评价。  相似文献   

4.
黄秀玲 《新教师》2019,(9):33-34
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他将其定义为,“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陶老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应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伟大的教育者” 生活教育运动在中国开展将届八周年时,即1935年3月1日,陶行知在《生活教育》半月刊第2卷1期上,发表短文《生活教育现代化》,文章开头写道: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向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大变革时期产生的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探索前进的一生。在教育思想上富有创见,在教育实践上勇于革新,在办学作风上艰苦踏实、讲究时效。他作过很多演讲,有过很多著述,在《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行知书信集》、《行知诗歌集》、《陶行知文集》等书籍中,留下了以“生活教育”为中心的一整套教育理论,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仅就“教学做合一”的精神实质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仲玲 《生活教育》2011,(7):38-40
6月10日至11日,为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更好地弘扬“生活教育”理念,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思想与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生活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生活作文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朱建人、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钱进、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教授苏支超、《生活教育》杂志社副主编张青运、陈会忠以及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小学的骨干教师等70多人,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上有两位伟大教育家,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陶行知。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位毫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江泽民同志也称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我之学校观》、《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创造是中国教育之完成》等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从1927年起先后发动四个教育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的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主教育运动。这些运动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教学做合一”陈云恺一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主张之一的“教学做合一”,长期被认为是生活教育的“教学理论”。八十年代修订出版的《辞海·教育心理分册》持这样的观点,郭齐家教授著《中国教育思想史》也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部分教材已经使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深刻体会和真正发挥其教育的实效,本人就其课程的基本特点谈点自己的认识,以求方家指正。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主要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程。首先,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科学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品德与社会”将品德、行为法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1.
郁桂珍 《文教资料》2006,(34):69-70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且又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主要观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行知行”、“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关键是要理解和把握核心内容,因为生活教育理论揭示了教育的内在规律,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哲学思想,因而不因星转斗移、社会变迁而湮灭光泽,过去、今天、将来永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一、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实践第一思想1934年7月,《生活教育》刊登了署名陶行知的文章《行知行》,标志着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和生活实践中思想…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生活教育》杂志的复刊,我曾抱有很高的期待。现提出几点希望:一、要像陶行知所希望的那样:“要能给读者一些指示和力量,便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即是丰富他们的教育”,“老在‘教育’圈里打转,《战时教育》半月刊会办成一个酸溜溜的教育杂志……提起笔来,老是教育教育,也觉得干燥无味。”生活中推行生活教育,方能有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成长     
约翰·杜威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任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论述教育的本质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主要著作有《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哲学的改造》等。被誉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他一生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善卿教授主持的江苏省“十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立项课题《陶行知德育理论和实践与我国转型期德育现代化研究》 ,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他发表于《道德与文明》 2 0 0 2年第4期富有创意的论文《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就是这一成果的集中体现。我们知道 ,陶行知的教育学说就是“生活教育”。对此 ,他本人有许多阐述 :“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向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大变革时期产生的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探索前进的一生。在教育思想上富有创见,在敦育实践上勇于革新,在办学作风上艰苦踏实、讲究时效。他作过很多演讲,有过很多著述,在《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行知书信集》、《行知诗歌集》、《陶行知文集》等书籍中,留下了以“生活教育”为中心的一整套教育理论。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仅就“教学做合一”的精神实质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幼儿园《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育活动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纲要》中的要求是互相呼应的。对此,我有一些新的认识。一、让孩子的生活处处充满爱“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洋溢着生活教育的理念。学习、贯彻《纲要》所蕴涵的新思想和新精神,在幼儿园教育中要焕发生活的气息,体现生活的理念,应当从精心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努力创造适合幼儿生活的教育,积极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快乐生活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23日,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下发了《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方法等作了充分说明,为“三生教育”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2008年6月24日,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再次下发《关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9.
教育起源于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学会学习。还特别强调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引言]我们天天生活在学校里,应该说,最熟悉的生活,莫过于教育生活了。可是,如果出题写写教育生活呢,仍然有许多人捉襟见肘,为什么?是因为不懂情动辞发吗?是因为不会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吗?如果这样想,那就未免太书呆子气了。为探寻底蕴,我刊主编下水实验,以“我最(不)喜欢的老师”为话题,写出并在有关报刊发表了几篇文章(王浴海先生近年发表的教师题材散文计有:《我的老师》2000年6期北京《教育艺术》、7期大庆《岁月》;《恩师范中天》2003年9期《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5年2月收入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当代散文大观》等;《另类全裸》200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