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绩效指标是影响场馆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而体育场馆PPP项目运营期的绩效指标的合理性更具引领场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效应,论文基于规范研究法,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以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体育场馆PPP项目运营绩效目标进行分析,基于绩效棱柱的模型,构建体育场馆PPP项目运营期绩效指标体系,进而提出绩效评价实施的保障措施。研究结果为体育场馆PPP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型体育场馆项目PPP融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支持我国大型体育场馆项目的新兴金融路径,其不仅有利于破解"蒙特利尔陷阱",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还能从根本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议在《体育法》中对大型体育场馆项目适用PPP融资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并制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法》对PPP融资作顶层制度设计,细化PPP融资的核心法律制度,加强对社会资本方权利的保护。同时改善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公司外部融资的法制环境,并建立相应的综合治理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市场化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传统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应用逻辑分析、文献资料与专家调查等方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应用市场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认为,市场化是解决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的边界限定在政府供给成本高、效益低的领域,即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等.可能应用的市场化方式有PPP、政府购买和合同外包等.  相似文献   

4.
对PPP模式在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PPP模式在体育场馆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与积极意义,认为体育场馆的PPP模式运作具有消费需求弹性,兼具公益与盈利双重属性,收益主要来源于非本体收入等特点.并就悉尼奥运会体育场及我国国家体育场项目招标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出该模式在体育场馆中应用的注意事项,提出了合理选择PPP模式的路径、加快政府角色转变、拓宽融资渠道、合理设计投资回报机制、推行相应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共体育场馆“放管服”改革是深化场馆运营管理改革的新要求。目前公共体育场馆“放管服”改革在简政放权、营商环境、放管结合、经营形式等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中还存在着放权力度不够、放权后的配套保障与激励机制不足、监督监管理念和方式落后、服务薄弱等一系列现实挑战,这些问题制约改革发展。其中,既有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角色定位缺陷,也有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影响改革难以有效执行,更有委托合同的权责划分不明确、社会组织发育不足且签约关系非市场化等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对厦门市部分公共体育场馆展开实地调研,提出了强化政策、扶持资金与激励机制保障,彰显合同在场馆改革中的规范、引导地位,构建科学全面的现代监管体系,打造典型示范项目带动改革推进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951-954
公共体育场馆PPP模式是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功能结构转型、文化自觉过程中生成的制度创新,制度环境的改变为PPP模式提供了条件。本文基于制度转型—制度创新—制度设计的逻辑主线,探讨PPP模式中政府的角色、职责边界、风险调控及制度环境保障等维度。认为公共体育场馆PPP模式内在具有制度结构与平衡机制,协调私有权与公有权的博弈关系,是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使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7.
以新修订的《体育法》为研究背景,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案例分析、熵权-TOPSIS等方法,构建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馆PPP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我国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馆PPP项目风险分担建议。主要结论:1)通过文献梳理提出,政治、法律、市场、建设、运营、自然、融资、社会、合作、第三方共10大类风险;2)采用熵权-TOPSIS法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构建10个一级指标和57个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从二级指标中筛选出41个关键风险指标;3)采用德尔菲法确定41个关键风险因素的分担方,认为项目风险主要由社会资本方承担,包括市场、融资、建设、运营风险;政治风险主要由政府承担,政企双方共担的风险主要有自然、法律、合作、第三方和社会风险;4)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开封市体育中心PPP项目为例,对41个关键风险指标进行评价,该项目主要面临8类风险17个二级关键风险指标。除了建设风险和运营风险由企业单独承担外,其他风险多为政企共担。  相似文献   

8.
运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公共体育场馆功能改造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进行剖析。认为消费者需求与公共体育场馆功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理论逻辑,据此提出基于消费需求识别的公共体育场馆功能选择路径,以洪山体育中心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当前公共体育场馆功能改造在土地利用、消费场景营造、利益主体参与机制和改造程序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总结。提出:创新用地政策,鼓励公共体育场馆进行功能改造;加强公共体育场馆消费场景营造;健全利益主体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的公共体育场馆功能改造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公共体育场馆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公共体育场馆功能与规划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类型公共体育场馆功能发挥对规划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主要结论:第一,体育健身型公共体育场馆应该以城市型规划为主,坚持贴近居民区、融入生活,保证居民的可入性;第二,混合功能型的公共体育场馆应该以近郊型规划为主,这类公共体育场馆的规划要与城市的格局紧密结合尽量靠近城市中心和城市商业区;第三,体育竞赛型公共体育场馆应该以远郊型规划为主,尽量在城市发展方向的延长线上进行规划,这样不仅能促进城市空间的拓展,也能保障场馆具有相对齐全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近郊型和远郊型规划的公共体育场馆在规划时要有预留空地,以满足今后的功能改造和升级。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8,(3):208-212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全民健身计划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大众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对体育场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公共体育场馆存在供给不足、效率低下、营运入不敷出等一系列问题,已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产业发展。因此,促进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建设,多元化经营已成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的必由选择。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台北市的OT运动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OT经营模式,以期丰富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理论,为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18,(5):398-40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体育场馆市场化背景下,体育场馆公益性丧失、商业化严重等一系列过度市场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公共体育场馆过度市场化的主要表现以及成因,以及公共体育场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建立理事会独立决策机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是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是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深化体育事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性选择。系统把握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运作的规律,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竞争模式、谈判模式、体制内外包模式等合同外包模式的特征、适用情形、成效与缺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竞争模式难以普及、谈判模式和体制内外包模式运作受限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尽快出台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相关法律与政策、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重视培育公共体育服务供方市场,建立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机制,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监管机制,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以进一步优化公共体育服务合同外包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体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属性、管理权限、经营范围、方式和经营状况等主要问题,发现目前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研究了公众对体育场馆的感知形象和满意度,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在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上提出建议。研究从公众对上海公共体育场馆区位及选址的直观感受、场馆运动设施评价、馆内配套设施评价、场馆周边配套设施印象、场馆使用过程、场馆服务水平、场馆管理制度的整体印象这几个纬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公共体育场馆的场区选址、环境、交通、配套设施、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等满意度较高。并提出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宣传、提高室内外设施水平、提高服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九个地级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表明: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式是以自主经营为主,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为有偿向所有人开放,开放时间大部分为全年开放,服务对象为中产阶级;管理体制正向事业单位编制和企业化管理的双重格局发展;场馆规模和功能、收支失衡、体育消费水平、政府扶持政策等是影响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九个地级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表明: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式是以自主经营为主,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为有偿向所有人开放,开放时间大部分为全年开放,服务对象为中产阶级;管理体制正向事业单位编制和企业化管理的双重格局发展;场馆规模和功能、收支失衡、体育消费水平、政府扶持政策等是影响福建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检索并筛选出的30篇体育场馆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关方面的外文文献。从文献的总体概况、体育场馆选址、体育场馆与地方经济发展、体育场馆与公共补贴以及体育场馆与城市更新等几个方面,对国外体育场馆与经济发展研究进行分析;得出几点启示:注重体育场馆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体育场馆选址向城市中心转变;公共补贴留有发展但不再成为主流;场馆建设财政补贴的理论基础由经济影响转为城市更新;挖掘体育场馆多功能多业态综合运营。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试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上海市试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进行调查,探析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效果和原因。结果显示:对外开放体育场馆主要以室外场馆为主;对外开放的时间和项目与群众需求有较大差别;学校管理力量不足以及怕影响教学是制约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群众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问题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资源政策措施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城市体育场馆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在发展中逐步实现区域体育资源的均衡;大力扶持和培育公益或盈利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机构,承担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管理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企业化改革的基本特征与制度设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围绕公共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和有效运行,体育场馆面临传统事业制度改革的挑战,也面临着加入WTO后传统服务业转轨的挑战。公共体育场馆的企业化改革要确保公益性服务的主要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到体育场馆经营过程的特殊性,确保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场馆运营有效监管。在企业化改革过程的制度安排中可按照非资产经营性和经营性特征进行分类管理,对实行企业改革的公共体育场馆,现阶段可根据产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公共服务购买方式建立起政府与体育场馆的市场关系,加快完善体育场馆内部的企业化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事业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既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最基础的场地资源,自身又承担着作为国有资产应该保值增值的功能。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适合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需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总结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3种主要模式,即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模式、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模式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阐明了场馆改革带来的启示并预测了场馆未来改革的趋势,即未来将分类推进体育场馆体制改革、以产权制度为核心进行改革、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集团化管理的改革趋势,旨在为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