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师德的内涵及其本质 1.师德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追求的职业道德境界。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作风、教师的职业良心等。其中,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所要达到的作为和成就的设想和规划,是师德的基础;教师的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是师德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统一,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出发,阐述了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塑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出发,阐述了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塑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5.
建设专家型辅导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专家型辅导员应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智能品质和良好的人格心理特征。培养和塑造专家型辅导员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还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从辅导员自身和外部环境入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专家型辅导员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校师德师风塑造中的价值认同主要是教师对自身在社会主流要求和良性期望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教师与高校组织在观念上对高校精神文化内涵的认可和共享,并最终表现为学校师德师风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厘清高校师德师风塑造中的价值认同问题,对高校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育高校教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教师要把高校师德师风价值认同升华为职业理想信念,内化为责任与使命,融入到教学、科研与生活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世纪必须大大加强。而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教育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师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辅导员对师德素质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辅导员师德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兰芳 《华章》2012,(26)
师德建设事关高校的育人质量,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是高校教师中一支特殊的队伍,其工作性质、队伍特点和当前市场机制的社会背景决定了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必须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现代教育和管理水平,建立涵盖师德标准的考评激励机制,将师德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养,以实现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师德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必须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实施辅导员考评制度,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加强道德自律,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一线教师,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本文从探讨团队精神入手,深入分析了团队精神的内涵、特点及其对于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的关键作用,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团队管理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辅导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提出了对高校辅导员个人修养的个人见解,并就辅导员师德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多种困难,阻碍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文章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指出人文关怀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指导意义,最后提出人文关怀下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措施,包括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切实提高辅导员福利待遇等.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意义重大。从师德的哲学解读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师德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价值观念失衡,师德失范时有发生;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影响师德建设效果;高校师德建设、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制定明确的高校辅导员师德规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培育辅导员群体的伦理精神,构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优化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塑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等不可避免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冲击,也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以及专业形象提出了新的要求。重新对辅导员进行角色定位和专业塑造,并大力提升其全面素质,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培养社会栋梁之才的神圣职责,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其首要的任务。高校辅导员应当通过观察、沟通、引导、鼓励等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他们树立民主观念,使其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培养教育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有助于树立较高的威信,有利于亲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其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学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着力塑造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一要广博的知识;二要注重感情投入;三要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实工作要求辅导员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师德心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学生进行测量,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办法构建高校辅导员师德心理结构,并经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该结构.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心理结构是个多维结构,它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爱生包容、尊崇公德、廉洁自律、履职尽责、民主公正.  相似文献   

18.
张春 《考试周刊》2011,(82):28-29
教师是社会道德传统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教师不仅要把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把前人确定的道德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教师还是社会道德新风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定位出发,分析辅导员的师德现状与问题所在,提出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的三条途径,促进辅导员成为一名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校教师。  相似文献   

20.
何为师德?师德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高校辅导员有其特殊的师德要求,是政治方向的积极引导者、道德品质的言传身教者以及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因此高校辅导员要认真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师德修养。忠于教育事业,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终身从教、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