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一些音乐公开课、观摩课中,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讲台上老师的讲解滔滔不绝,课堂内学生的活动层出不穷,师生问的互动使人目不暇接。表面看来,此类的音乐课堂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声有色。但是透过热闹非凡、花样繁多的课堂表面,却隐藏着认知的浮躁与肤浅。一时间,学生在繁杂的课堂间无所适从,甚至迷失方向,成了被老师牵着走的“小跟班”,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去思考、感悟音乐中的美。所以,一堂优美的音乐课需要动中有静,老师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音乐课堂需留给学生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2.
音乐老师是美的使者,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传播者。课堂内,应善用音乐语言,在优美的乐声中使学生知乐,爱乐,培养其美好的情怀。课堂内我们要勤于耕耘,在音乐课堂之外,音乐老师又该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精彩的课堂教学不仅与教师的用心设计、精妙的语言密切相关,同时也少不了教师的精彩开讲、巧妙引入、适时引导、科学延伸。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在"巧"字下功夫,课堂的精彩也就"如约而至",可谓是音乐课堂因"巧"而精彩。  相似文献   

4.
陆亚萍 《学子》2014,(12):58-58
音乐课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它传递给学生的是快乐、明理与自信。音乐老师要将音乐中的真善美传递给学生,就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点拨与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自由驰骋,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体验。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单一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体验式、模仿式、探究式、合作式和综合式的音乐学习模式下学习,实施音乐教学的多样性。一、重视学生个体,引导自主学习在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人,音乐课堂亦是如此。在现  相似文献   

6.
徐静 《青年教师》2006,(9):38-38
讨论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讨论,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必需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讨论呢?我的具体作法是实行“五让”。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材里是学生"应该学"的音乐,但学生更有许多教材里没有的"我喜欢"的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形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情形之一。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急剧增  相似文献   

8.
李凤伟 《成才之路》2011,(18):87-87
在音乐课堂中,课堂导入就像一根导火索,能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精心设计的导入,就像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景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这种方法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使学生懂得用音乐去美化人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一位参与改革的音乐教师所必须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经过探索和研究,我认为,激活音乐课堂是全面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可爱之处,在于喜怒哀乐皆露于面也。而今,在升学压力的威胁下,儿童连这样的自由也是难得拥有了。没有老师时可能会放松些,但在课堂上那是丝毫不敢轻易显露的。也许,抿嘴微笑可以,皱眉思索可以,但他若想是欣喜若狂,那就可有些“吃不了兜着走”的危险了。这样的种种现象,不由让人担忧,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学习,孩子们的心理又如何能够健康发展呢?其实,不单单说这些孩子们,如此的课堂氛围,又如何会让老师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12.
音乐老师们想必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无论老师播放如何经典的音乐,讲述得怎样神采飞扬,学生们却是一脸的迷茫,有的甚至瞌睡连连。等到课堂发表见解环节时,自然就有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不入正轨"。面对这种种现象,我困惑了:这到底是学生的"不务正业"还是老师的"缘木求鱼"呢?  相似文献   

13.
一、布置环境,创设情境 音乐课需要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这既取决于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也与外界因素有很大关系。音乐老师一进课堂,呈现给学生一脸的微笑、一腔的热情,会不自觉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同时,音乐教室的环境对学生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所感悟到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教育家舍吉宁也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是的,我们过去那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不是学生的,是一个“死”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陈莺 《儿童音乐》2007,(2):56-58
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课堂中那种来自师生自我涌动的群体的积极的课堂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点,与上课老师则有重要的关系,老师情绪的好坏会带给学生最直接的影响。我认为教师走进教室就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对每一个学生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关爱,用亲切和蔼、风趣,幽默的语言,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感染全体学生。当老师合着美妙的音乐和学生的喜悦情绪融入一体时,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6.
近日,去一所学校听音乐课,天有点凉,只见音乐老师穿着倒是整齐,一件挺厚的深色高领毛衣,黑色的大筒裤子,外套一件长长的灰色风衣。一节课上和小朋友又唱又跳,上得挺踏实。可不知为什么,我就是觉得这节课听得有点沉闷,特别是当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快乐地舞蹈时,我一点都没有轻松感,只觉得教师累。是她跳得不够好吗?不是,舞姿还是不错的;是她的情绪不够吗?也不是,老师很有热情。可学生和我一样就是不愿多配合,提不起精神来。仔细回味之时,恍然醒悟:原来是那身累赘的衣服在“作怪”,教师的这身打扮和活泼欢快的课题根本无法相融。  相似文献   

17.
徐菊芬 《教师》2013,(15):42-42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审视我们的音乐课堂,我觉得存在着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们往往只注重了音乐教育的一些表面性的东西,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本质。造成这种问题的因素很多,  相似文献   

18.
陈丽蓉 《教师》2011,(18):101-101
什么是生本?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其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那么,“生本”理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如何运用,从而实现音乐课堂的“生本化”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生本化”课堂的几点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新观点、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可谓影响深远。与此同时,笔者有幸多次观摩过音乐公开课,发现在许多音乐课中也存在一些偏颇与过激的地方。如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开课教师是倾  相似文献   

20.
许建君 《儿童音乐》2008,(11):52-53
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为音乐教学洞开了一片新天地。"生成性"教学属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灵活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