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题与业绩     
马双有先生,笔与他素昧平生,但却在《语教学之友》《中学语》等刊物上常见其大名。今年第6期《语教学之友》刊发了他的《语,要不得短期效应》一,看后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两个大的方面论证《方言》对《尔雅》古今语的记述。一方面,从《方言》描写词 语纵横两层面这个角度,论述了《尔雅》古今语在《方言》中记录为古语词和西汉方言词; 另一方面,《尔雅》古今语到了西汉遍布华夏各地,如分布于关东西,分布于某地某地间, 分布于某地,同时根据详实的数据得出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结论,而且,《方言》对某地 间 方言词的辨析反映方言与通语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文章最后,将《方言》对《尔雅》古今 语的记述依照林语堂“十四个方言区”—一列举,推断出方言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某些方 言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3.
徐同林 《现代语文》2006,(4):121-124
语能给我们什么?似乎什么也不能,尤其在此讲求实用、实惠、实在,盛行功利的当今。于是,就出现一种见怪不怪的悖论——语“无用”,“难学”,“无效”,所以就不必学,自然也就不用教了。学生不学——老师难教——校领导也就认为大学语课(中小学必修,且不详论)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了。大学语的逐步边缘化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和关注,甚至焦虑与讨论。(参见刘芳《课时学分萎缩必修变选修“大学语”走向边缘化》,《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日;刘擎《中国大学语正处于“紧急状态”》,《新京报》2005年11月2日:温儒敏《正视大学语教育的实际问题》,《新京报》2005年11月3日;刘成友《从大学语到大学人》,《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0日)  相似文献   

4.
2000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第一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陆续颁布,  相似文献   

5.
据笔调研得知,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优秀语教师,无一例外地都从叶圣陶的语教育思想中得到过滋润和熏染。1980年8月18目,名学吕叔湘撰首次提出“圣陶先生的语教育思想”这一全新命题后,全国语教育界更是掀起了学习、研究叶圣陶语教育思想的热潮。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竟然与叶圣陶1949年8月负责拟定的《中学语科课程标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见拙作《语课程标准与叶圣陶语教育思想》,刊《教育探索》2003年第10期),足见叶圣陶语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课程标准》(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感教学的探索有了新的进展。值得语感培养研究充分关注,笔试图以本作为引玉之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许多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学生专升本的要求,选择的语教材往往是自考的《大学语》的教材,或是成人高考的《大学语》,也有的院校用的是其他版本的《大学语》,各类《大学语》内容大同小异。一般按照体可分五个部分:议论、记叙、说明、诗词曲赋、小说。本教材特别注重了知识的归纳整理,凝结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化”等现代教育思  相似文献   

8.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课程改革和语教学改革的灵魂.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必须充分认识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1.广播电视中专九三级各专业语课本期使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编的《语》(一)和《语视听辅导》(一)。教学中以《语)(一)为主。《语视听辅导》(一)的主要作用是做教学参考。其中《课辅导提示》部分对课背景及作的介绍,对课所作的分析,对思考和练习所作的提示,都可以作为考试对答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期中,沈士军老师撰写的《关于(语读本)使用方法的几点看法》一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早读或午读时间来“集体朗读”《语读本》的好方法,令读颇受启发。但是读后细想,笔还是觉得学生的早读或午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他们需要熟读或背诵语课本中的篇目。再说,《语读本》中所有的篇目也并不都适宜“集体朗读”,  相似文献   

11.
钱威 《教学月刊》2000,(12):6-9
1997年11月《北京学》在“忧思中国语教育”专栏中发了三篇章,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教育手记》、薛毅的《学教育的悲哀》,从此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关于语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在许多报刊发表了不少论争的章,成为教育改革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后来集中反映语教育研究论争的有两本书,一本是王丽主编的《中国语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一本是孔庆东等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审视》)。  相似文献   

12.
《蜀语》开研究汉语一域方言的先例,对汉语方言的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全面深入地分析《蜀语》所栽词汇的基础上,还比较客观地论述了《蜀语》的成就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栏目3月28日发表了叶敬之先生《语考试扔出烫手山芋》一,介绍了语科《考试说明》中高考作的要求增加“感情真挚”一条,可是阅卷老师很难把握,因为此要求有诸多弊端。4月9日该栏目刊发了《一名高二学生的复习资料清单》一,详细介绍了河南省郭华丽同学的30本复习资料。我是一名高中语教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教学,读了这两篇章,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14.
与《语教学大纲》相比,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增加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一章。在这一章的第二节里,《标准》用三小段字,简要而明确地阐述了语教育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说,就是“多元性、实践性、整体性”。这些特点的阐述,不但对语教育在观念层面上,而且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都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丛一》与《语丛三》在内容上有密切联系 ,可以合在一起分为《〈语丛一、三〉上篇》、《〈语丛一、三〉下篇》。然而从版本学上考查 ,《语丛一》与《语丛三》绝不是一册 ,至少是两册。因此 ,考虑到《语丛一》、《语丛三》在内容上的联系 ,以版本学为依据 ,《语丛一、三》可编连为《〈语丛一〉上》、《〈语丛三〉上》、《〈语丛一〉下》、《〈语丛三〉下》四篇 ,两两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南开大学学院的徐江同志在《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学语“无效教学”批判》的章,错误地认为中学语教学是无效教学,无情地批判了中学语教学,彻底地否定了中学语教学。对此,本人不敢苟同。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素质教育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语》课自身的要求,为提高《大学语》课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大学语》课教学中应明确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中间状态的学生发展,帮助差等生进步,同时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制度和考试制度,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8.
1.《语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语新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教科书相配套的语课外读物?语能力的基础与核心是读写能力,而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读写能力就必须扩大阅读,增加积累。读本是泛读教材,培养阅读能力既要精读也需泛读。从内容编排看,《读本》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阅读部分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本身的实际组织单元,基本上与课本的各个单元相对应,有利于教师指导阅读,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这对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大有益处。因此,《读本》与课本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方武教授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1):F0002-F0002
方武,男,汉族,1947年生,安徽枞阳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中系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系。主讲过“语教育学”、“现代汉语”、“学理论”等课程,现主要从事章学和语教育研究。出版学术专一部,参加编《语教育学概论》、《语美育学引论》、《章本体论》等书三部,发表学术论50余篇。  相似文献   

20.
胡少明 《教学月刊》2002,(12):53-54
高中《语读本》是高中语的必要补充。综观高中第一册《语读本》,119篇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与语学科相关的理论章,共23篇。有单元知识小结,有语言运用规则解说,有写作知识介绍,有语学习方法点拨等。这些与语学科相关的读物是学生学习语的理论武器。学生掌握这些武器,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