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六朝末期,梁陈交际的阴铿,是探索音韵规律、探索近体诗形式的重要诗人。因其传世作品仅有34首,史传中对他的记载也很简略,今人已无从得知他是否是自觉地遵循着某种理论来创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肯定他为届世诗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阴铿诗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水”的意象出现得颇为频繁。在其传世的三十余首诗中,有12首诗含有“江、河、溪、池”内容,这还不包括他的两首《闲居对雨》中的水之意象,近半数作品中都有水出现,其扮演的角色也多有不同,可以说,“水”见证了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又说:“赋也可以用”。什么是赋比兴?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之时,赋、比、兴的概念就出现了,并同风,雅、颂并称为诗之六义。从汉代郑玄等人注诗起,对诗之六义作过许多研究。孔颖达解《诗大序》时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最早收录在南朝末年徐陵编定的《玉台新咏》中,前有小序记该诗本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后人皆信以为真。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首先质疑,认为《孔》或为“六朝之作”,后有陆侃如、张为骐、盛瑞裕等人附和。而黄晦闻、萧涤非、余冠英、王运熙等人坚持《孔》为汉诗,这一观点至今日似成定论。胡适不选成“六朝论”,也否认“汉诗论”,认为《孔》产生于魏晋。笔者据诸家学者提供之证据,认为《孔》诗应产生于公元220年至320年间。  相似文献   

4.
一毛泽东同志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写给陈毅同志关于诗歌创作的一封信中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种封信还提到写诗要“从民歌中吸引养料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古诗两首》或《古诗三首》这类课文。“古诗”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语。广义的“古诗”,泛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所有诗歌作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绝大部分是律诗和绝句,但古诗不等于律诗、绝句。通常所说的“古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前除楚辞以外的各种诗歌的统称。包括汉魏六朝各种形式的诗歌,如汉魏乐府、南北朝民歌、六朝文人诗、杂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用韵较宽,句数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形式。唐朝以后的人仿照古诗的形式所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一般称为“古风”。  相似文献   

6.
[赏析] 曹操的《短歌行》,一开始即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至于唐人吴兢误以为这首诗写的仍然是《古诗十九首》的主题:言当及时行乐。直到清代的沈德潜也还在这样闭目胡说。但曹操“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却不是“譬如朝露”的人生,而是功业未建,贤才未附,故他并不是“及时行乐”,而是要像“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那样胸襟宽广,广纳人才;更要像历史上的周公那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而“早建王业”。吴淇评此诗是,全篇“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 纯是一片怜才意思”(《六朝选诗定论》),而风格则“跌宕悠扬,极悲凉之致”(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  相似文献   

7.
说优美     
自古至今,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坛艺苑,最受青睐的,大概就是优美。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骄傲。我国堪称诗国,诗多,好诗者多。而写诗往往喜欢并且善于表现“乐而不淫”的优雅、“远而不尽”的逸兴、“闲花落地”的韵味、“野渡无人”的意境等等。田园牧歌式的写景抒情之作,真可谓汗牛充栋。就是那位“金刚怒目”式地咏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陶潜,其诗歌也大都写得那样恬淡,闲远如采菊东篱之下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是个成就很高的词人,小令优于长调,凄怨哀惋,令人不能卒读.但人们对他的诗的价值却估计不足,这种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呢?纳兰性德既填词也写诗,还有学术著作《渌水亭杂识》等.《通志堂集》中有诗四卷,354首,词四卷309阕.诗比词多45首,后来词又补遗39阕,至348阕,与诗相比,还少6首.是不是诗写得不好呢?不是,在《本传》中说:“性德善诗”.在《纳兰墓志铭》上他的老师徐乾学说的更具体:“(纳兰)善为诗.在童子,已旬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间丰格.”他的好友张纯修也说:“其诗之超逸,词之隽婉,世共知之.”可见纳兰诗词并重,当时是互誉并美的.  相似文献   

9.
一切文艺作品,总是应该有美学价值的,诗当然也不例外。诗,不要让人一览无余,不要直说,要意在言外,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应该有“境外之境,味外之味”。诗其实就代表着“真、善、美”。每一首诗都应自成一种境界,如歌如画。那么,什么是诗的意象呢?它是感觉...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雅》、《颂》多叙事诗,《风》是抒情诗。诗与画主要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璄。但诗的意境(?),不能象绘画那样直接为视觉呈现出具体鲜明的形象。语言是观念性的,需要欣赏者的理解、思考、分析和联想,在想象中呈现形象。 苏东坡称赞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与画表现出同样的艺术境界,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如: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一再强调形象思维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对文艺创作特殊的思维规律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毛主席的这一指示也是对我国自《诗经》以来源远流长的优秀  相似文献   

12.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突出地运用“比、兴”的是《诗经》中的作品。《诗经》运用“比、兴”和其后的诗歌颇有不同。本文拟就《诗经》运用“比、兴”的特点和其后的发展情况,初步地探索它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3.
唐宋咏物诗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咏物诗,是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虽然这“物”与“人”往往是纠缠在一起的,但无论纠缠得多紧、多深,它总是以“物”为吟咏的主体.这“物”的含义是什么呢?可以说,除了“人”以外的客观现实都是物的内容.但专以表现田园山水风光的又不叫咏物诗,而叫山水诗或田园诗,因为那已是约定俗成,自成诗中一类了.所以,向来被认为是咏物诗的作品,所咏吟的物,主要是植物(如花卉)、动物(如禽兽)、器具(如各种摆设物、玩具)和某些自然风物(如风、云)等.虽然咏物诗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但作为文学作品,作者在表现客观外物的时候,总是带着主观感情和意识的.所以抒情与言志常常与对外物的吟咏联系在一起.这样,人们在阅读、评价咏物诗的时候,就不仅着眼于诗中对所咏之物的描绘,而且乐于探究诗中通过咏物所抒写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这是有“北地三才”之称的北朝诗人温子异著名的《捣衣》诗,也是古诗中写捣衣比较纯粹、典型的作品。它的凄婉华艳、缠绵感伤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对后世以捣衣为题材的诗作构成了巨大影响。在汉魏六朝至唐代诗歌里,关于“捣衣”的描写和记载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意义重大 ,是解读、阐释作品的重要原则。在“解诗”活动中 ,虽有读者主观因素参与 ,但探求结果越契合作者作品原意越好。在“用诗”活动中 ,往往能突出表现用诗者的创造性 ,但是正确深入理解作者作品原意是重要前提 ,不能很好地“解诗”就不能很好地“用诗”。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由此可见“比”和“兴”两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比”“兴”呢?“比”和“兴”虽然极为接近,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介绍诗歌创作的文章中,说“比”“兴”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表现手  相似文献   

17.
韩芬  黄鹏  韩蓉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13-115
宴饮之风,始于先秦,至春秋时代,于宴饮之际赋诗的风气下产生席赋诗,对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六朝时期,宴饮之风大盛,产生了大量的赠答诗作.通过对六朝文人为诗而宴的宴饮之风和文人席间赠答唱和的分析,找寻六朝宴饮之风与六朝时期赠答诗兴盛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杨慎(升庵)活动于弘治、正德、嘉靖年间,正是“七子”主盟文坛,倡言“诗必盛唐”之时,他提出上溯汉魏六朝之论,尤着意于六朝诗承上启下的作用及其清新妍丽的风格,以纠正“七子”的摹拟习气与粗豪诗风。与此相联系,在评价李杜上的扬李抑杜也表现出他崇尚六朝的倾向。他还肯定宋诗及初、中、晚唐诗的成就,以破除“七子”的武断之论。他还强调学识的重要性,以针砭唐诗派轻视学识的时弊。他提出了文与质、才与学相结合的美学观,形成了“渊博靡丽”的诗风。但他的诗论究其根本仍是一种以体制格调论诗的拟古理论,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正>王若虚说:“扬雄之经,宋祁之史,江西诸子之诗,皆斯文之蠹也。”在这以下又说:“散文至宋人始是真文字”(《滹南遗老集·文辨》)。这话虽然未免过甚其辞,却也指出了宋人散文的一个特点,即:不象扬雄之经那样艰深,不象宋祁之史那样生涩,也不象江西诸子之诗那样奇险,而是写得平易自然。王若虚所谓“真文字”,当指平易而言。《文辨》另有一条云:“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可以为证。  相似文献   

20.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名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中最早的叙事诗,差不多所有的《诗经》选注本或选译本以及古代诗歌选本或古代文学作品选本都加选入。清陈澧在《读<诗>日录》中说“此篇绝妙”。钱钟书先生也在《管锥编》中称赞这首诗“层次分明,工于叙事”。但是,这首诗在整体上尽管不难懂,但在个别字句的解释上却还有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