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夏婷 《学会》2013,(8):5-9,21
本文通过对美国科学促进会参与科学决策咨询的体制机制的分析,深入阐述了美国科促会参与决策咨询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并就美国科促会参与决策咨询体制机制对我国科技社团参与决策咨询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科技经费的有效配置,得益于其合理的国家科技预算决策.在概述美国国家科技管理体制和三个层次科技预算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国家科技预算支出确定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并总结了美国科技预算决策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戚敏  徐惠琴 《学会》2007,(11):23-28
该文在回顾基层科技社团决策咨询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前期基层科技社团开展决策咨询的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实证研究科技社团决策咨询的定位、对象、内容、层次,探计基层科技社团参与决策咨询的优势、特点及其规律,以及建立决策咨询长效机制的措施,以期为科技社团的改革发展,参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决策咨询、完善建言献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专业知识的强烈需求,公共决策越来越需要熟悉科技发展趋势、懂得科技运行规律的科学家提供专家咨询,科学家和科技智库得以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决策过程。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科学与政治的关系、科学家和科技智库在公共决策中的角色与作用、科学家和科技智库开展决策咨询的制度和程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科学家及科技智库有效开展决策咨询工作的建议:保持科学家及科技智库的独立性以提升决策咨询质量,增加科学家及科技智库与公众的互动以提升决策咨询水平,完善科技智库运行管理机制以提升决策咨询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与社会互动的日益密切,科学咨询逐渐成为影响现代政府决策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在参与决策过程中却不断暴露出责任缺失等道德问题,严重破坏了决策的科学公信力。因此,如何确保科学建议的可靠性和无私利性已经成为当前科学咨询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策略促进负责任的科学咨询,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对于公共决策的建设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玲  薛澜  赵静  林泽梁 《科学学研究》2010,28(9):1281-1289
以中国转基因水稻审批过程为例,探讨了后常态科学下的中国公共政策决策机制,指出专家委员会的内部咨询模式和技术官僚为主体的内部决策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之后,对比分析了美国和欧盟的转基因生物管理制度,探索在科学不确定性下公共决策机制的改进方向,即充分的信息公开和广泛的公众参与、政策实施中的审慎预防原则,以及有效的政策纠偏和损害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7.
陶春  李正风 《学会》2012,(11):9-12
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科技社团参与决策咨询的借鉴研究、我国科技社团决策咨询问题的研究、我国科技社团决策咨询机制的研究等,认为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科技社团决策咨询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8.
樊春良 《中国软科学》2007,130(10):59-67
为国家最高层决策服务的科学咨询是当今时代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美国总统科学顾问机制是这方面的范例,对促进中国科学咨询对决策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美国总统科学咨询机制的制度基础和历史发展做一探讨,并概括总结这一机制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陶春  李淑敏 《学会》2013,(9):5-15
本文通过对"科技社团在决策咨询中的地位和作用"调查问卷的统计、处理和研究,试图寻找影响科技社团在决策咨询中发挥作用的问题,分析出科技社团在决策咨询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本现状以及影响其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执政期间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的重点议题为基础,研究了联邦科技决策咨询在美国科技决策中的作用,并以国家制造业创新研究网络为案例调研了联邦科技咨询如何成功促进科技决策。本文认为,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作为联邦科技决策咨询的核心机构对于支撑科技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作用和关注重点在历任总统任职期间存在差异。奥巴马执政期间,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发挥的作用最大,关注的政策领域也最广泛。  相似文献   

11.
钟灿涛 《科学学研究》2013,31(3):335-343
科学技术知识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著。新的信息革命又导致知识传播的效率空前提高。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做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议题,反映了作为科技知识生产者的科学家和研发人员个体以及其所依附的机构(大学、研究所、企业)、社会公众以及国家和政府之间的多角色利益博弈。影响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制度性安排包括学术期刊系统、知识产权制度和国家保密制度,开放与保密则是科技信息传播控制的两个极端。美国是当今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本文力图从科技信息的开放与保密这一视角,分析美国科技信息的传播控制机制及其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同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政策制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美国政府于2005年提出发展科技政策方法论(Sci-ence of Science Policy,SoSP)的倡议,将其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成为美国政府"基于证据的决策系统"的重要举措,并从微观、宏观和国家战略需求层面提出SoSP关注的十大问题。由于科技政策的制定依据涉及面很广,而美国提出的SoSP三个层面的研究主题只涉及科技政策依据的一部分,拟定的十个问题逻辑关系并不系统、清晰,同时有相当部分研究问题是基于美国国情的。因此,对于SoSP的研究内容需要重新进行梳理。本文围绕知识创新过程,首先在宏观层面对基于知识创新过程的SoSP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进而通过构建知识创新过程模型深入到其内部分析SoSP在各个模块的研究内容,对SoSP的系统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科技论文和资助项目为主要资料,对2011年以来国际上发表的科技政策研究论文、以及美国SciSIP计划、日本SciREX计划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科技管理与政策”相关的规划布局和资助项目进行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揭示国际和我国科技政策学的研究态势。美国科技政策“学”强调“科学基础”,主要侧重于服务政府部门的科技政策制定和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日本则倾向“学科建设”,包括国家重要政策议题的专题研究(任务导向研究),针对科技政策学术共同体的课题资助(自由申请研究),机构设置与人才培养,以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我国的科技政策学,建议同时借鉴日本学科建设的思路以及美国协调各政府部门政策过程的思路;建议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融合研究,考虑设置“科技政策研究”专项资助渠道与多元资助机制;建议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建议建立政策研究界和决策者之间的建制性交流研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英跨国流动已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聚焦科学研究领域,从SCI论文产出的角度出发,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科学家为研究对象,基于高被引科学家数据库、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统计分析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的地理分布和跨国流动情况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这些科学精英大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在全球科学精英正以不同形式向美国集聚或流动的同时,有相当数量的高被引科学家开始流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但基本上是短期流入。最后基于有效地发挥政府和市场2种引进和配置全球科技人才资源的机制,提出从加强海外精英的供需对接、完善集聚海外精英的机制建设以及营造海外精英创新的环境氛围等方面入手,促使全球科学精英向我国集聚和流动。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achieved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paleont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scientific studies. Series of studies published in top journals, such as Science, Nature an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have astonished the world by presenting beautiful fossils that furnish robust evidence to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of organismic evolution, major extinctions and stratigraphy. It has been portrayed as the heyday in the paleontology of China. What is the status of the field? What factors have caused the avalanche of fossil discoveries in China? What implications can these new discoveries provid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evolution theories? How, given thei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s paleontology scholarship, can Chinese scientists play a due leadership role in the field? At an online forum 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its associate editor-in-chief, Zhonghe Zhou, asked four scientists in the field as well as NSR executive editor-in-chief Mu-ming Poo to join the discussion. Jin Meng Paleobiologist at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Mu-ming Poo Neurobiologist at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Brain Science and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uzhong Shen Stratigrapher a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eont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uhai Xiao Paleobiologist and geobiologist at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Zhonghe Zhou (Chair) Paleobiologist at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IVPP),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相似文献   

16.
沈必胜 《学会》2014,(6):23-27
高校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的组织归属感,是衡量高校科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开展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强高校科协建设,增强科技工作者的组织归属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省委组织部"333工程"课题组的<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及政策建议>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北(以徐州为例)、苏中(以扬州为例)、苏南(以常州为例)地区的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差距,并通过对比,研究了多个因素对三个地区的科技人员对所在企事业的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观评价的差异,得到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意义的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青年科技人才勇做创新先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号召,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文章深入分析了青年科技人才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同时,文章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也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青年科技人才应该勇做创新先锋。此外,文章从三方面论述了青年科技人才如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要主动担当起国家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held in early 2008 in Beijing,CAS scientists were honored with 13 second-prizes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Awards,three prizes of the Awards for Technical Invention and 14 second-prizes of National Awards for S&T Progress respectively.The following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winner projects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Awards.  相似文献   

20.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cience of science’ is its geography. One way of studying this aspect is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dispersion or centralization of scientists. The calcul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for the 16 countries with the greatest number of scientists. Czechoslovakia and Sweden hav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in a few cities,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have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In general,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varies inversely with the total number of scientists in a country, although there are exceptions. Part of the ‘concentration effect’ is due to a large number of scientists in one city, usually the capital. When the effect of the leading city is removed, the ranking of the countries changes sharply. Switzerland and Australia hav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the lowest. Only a weak relationship is then shown between the total number of scientists and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To remove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the cumulative proportion of scientists was divided by the cumulative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for the leading cities. This produced considerable change in the rankings by nation. The USSR and India have the highest proportions. Countries with low proportions included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the United Kingdom and Australia. Almost all countries had a greater degree of dispersion in 1972 as compared with 1967. The greatest changes towards dispersion were seen in India and the USS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