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到考试临近,很多学生因为压力过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状况:有的考生急躁,觉得很多东西要学,大脑却一片空白,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有的考生易怒,容易和同学起j中突,负面情绪占主导,面对铺天盖地的试卷感到紧张、忧虑不安、内疚白责:甚至有的考生开始失眠。  相似文献   

2.
面对考试,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然而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不少高三学生出现了诸如情绪紧张、忧虑不安、头昏发晕、睡眠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混乱等身心不良反应,这些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考试焦虑症状。所谓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3.
每逢星期一早上,幼儿迟到现象很普遍。孩子们常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有的甚至哭闹不止,缠住父母不放。老师们极力抚慰,家长连哄带骗,好不容易才把孩子们留在班上。整个上午,孩子们有的打瞌睡。有的焦燥不安,有的眼睛红红的,一言不合马上又哭  相似文献   

4.
啊,分     
考试,对我已经变得越来越可怕了,当分数出来后,那种无所依托的感觉真让我害怕,似乎终有一天,我会在这条路上渴死或累死。每一个寂静的夜,我都会很不安。在不安中入睡,又会在另一个清晨再次陷入新的不安。当然,人活在世上,谁都得承受一份重担。只是有的人挑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最大的困扰恐怕不是常人所认为的技术难点,而是考试或演出过程中那种挥之不去的情绪焦虑——紧张与不安。而演奏的乐曲与演奏者本身都是造成演奏中产生紧张焦躁心理的原因。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是解决演奏中紧张焦躁情绪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6.
闫娟 《考试》2005,(10)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考试焦虑在考生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心理学家调查发现,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考试焦虑情绪。如何针对考试焦虑对症下药,记者采访了北京航空中心医院心理咨询科蔡医生。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考试比喻成打仗的话.作为初中学生。都可以称得上“身经百战”了。可是“身经百战”并没有使他们“刀枪不入”.沉着应战,有不少学生每当考试来临就异常紧张、不安、恐惧,注意力难以集中,脑子迟钝。甚至一片空白。这种情况叫做考试焦虑.这是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正常水平的发挥。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其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有的考生因此反复逃避考试,严重者可发展为精神障碍。为了了解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情况.我指导学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技校毕业生忧思种种●唐福康无忧无虑的技校生活即将结束,面对毕业分配,这些未来的技术工人心理上出现了难以排解的忧虑,不再象以前那么单纯,开始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在毕业分配上心情复杂,情绪上或得意或失落,或安静沉稳或焦躁不安。笔者通过调查部分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考试的临近,特别是重要的考试,不少学生会出现以下症状:对考试产生害怕、忧虑、不安等情绪,对考试结果缺乏信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气暴躁、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脑发木等反应,甚至对考试产生严重的恐惧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考前焦虑".  相似文献   

10.
高考、中考当中语又考试的特点是:题量大,考试时间排在第一场。因此许多同学在考试中落榜或本来该得高分而得了低分,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而是考场上惊慌未把会的东西答出来。有的同学平时学习很好,可一考试心里就发慌,轻的是情绪激动、紧张和恐惧,重的是思路停滞甚至休克,这种现象就是任场或景场。产生这种“测验焦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错误地夸大考试与个人前途的因果关系,把考试看作实现理想的唯一道路。在这种背水一战、如临大放的情况下,情绪自然过分紧张。二、家庭及社会压力太大。眼前总是出现一旦失败后,家长的斥责…  相似文献   

11.
烦恼,是指个人与周围环境发生了矛盾无法解决,或者个人的希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情绪不安、心情烦躁及内心痛苦。一个人有了烦恼,如果能正确对待,就不至于损害身心健康,有时还可以使烦恼转化为激励自己发愤图强、迎战困难、解决矛盾、实现希望、满足要求的力量。比如,有的学生因考试失败遭到家长的指责、同学的讥笑而烦恼,其实,学生,只要能正确对待,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发愤努力,就能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愿望。反之,不能正确对待,又无人给予帮助和疏导,长时间地陷于烦恼之中,其身心就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2.
谭巍 《中学教育》2003,(1):30-31,34
作为教师我们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不少学生在考试前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考试中心慌、出汗、走神乃至漏答、错答 ,甚至在考后的一段时间里或兴奋不安或悲观自责或耿耿于怀。这其实都是考试焦虑心理在作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焦虑就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 ,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受挫 ,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 ,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而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 ,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的 ,以担忧为特征 ,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 ,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所…  相似文献   

13.
中日大学生心理不安的比较研究张日昇对于“不安”或“焦虑”(anxiety),过去只将其归结为一种因“恐怖”而引起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多注意对其因“恐怖”所派生的、负面性质的研究。近些年来,通过从各个方面对“不安”进行探讨和研究,研究者在探究不安的“消极...  相似文献   

14.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往往出现或长或短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或转折点,学生可能走出“低谷”后冲上“浪尖”,也可能坠入“深谷”而无奈,有的考生因此失去信心,有的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对此现象如果置之不理或处理不好,必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效果,甚至导致高考的失败。老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来突破复习备考的“高原地带”,具体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一新生要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的角色转变,需经过一段适应“阵痛”。许多高一新生入学后不能迅速适应环境,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适应不良而带来的。具体表现为: 1,想家恋旧情绪。现在我省的初中校,一般都能办到“家门口”。考入高中后,高一新生进入新环境,人生地不熟,因而留恋母校,思念亲人和旧友。这种难以排遣的心理成为他们最大的困扰。开始与陌生人朝夕相处,由于各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个性差异的碰撞,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磨擦和冲突,影响情绪,有的甚至会行为失当。 2.寂寞孤独感。高一新生从依赖家庭转变为独立过集体生活,远离家人和旧友,一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有的学生因缺乏所需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产生不安、苦闷或离群的心理;有的因没有可以诉说知心话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种媒体关于大学生缺少诚信意识的报道呈上升趋势。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表现在许多方面:有的学生平常不好好学习,不要求上进,到毕业做推荐材料时往里“注水”,或者私自改考试成绩,或者将别人的获奖证书“加工”成自己的证书,将自己包装成“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以此来“推销”自己;有的学生平时不上课,到考试时作弊,某些人竞在四、六级英语考试或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找枪手代考。更有甚者,在考试作弊受到学校的相关处理后(有的被开除学籍,有的被取消了学位证书),  相似文献   

17.
考场上情绪失控是考生的杀手。根据我们所做一次考试焦虑心理测验,发现最令考生感到影响考试成绩的不是考前的情绪紧张焦虑,而是考试过程中的情绪失常。这种情绪失常与一般的紧张情绪有实质的不同。考试前出现一般的紧张情绪是正常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的积极作用。而一旦真正答题,这种紧张就不再被体验到了。而考试中情绪失控和失常则指完全不同的情形了。它往往是面对意外事件或挫折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重要的歌手比赛或声乐考试之前,有的歌者情绪很不稳定,故难以发挥应有水平。临场前常听到他们咪咪妈妈唱个没完,或干脆从头到尾一遍又一遍抓紧练唱有关曲目,其实,过份紧张及不适当地临时突击,不但劳而无功,而且还会对演唱造成障碍。而歌者临场前最重要的是:努力使自己尽快进入最佳状态,即静心、定神、放松、稳气,开声以及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是影响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绪中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处于过渡时期.比如,有时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大发脾气,有时为某次考试不理想而沮丧.有的学生时常被悲观、忧郁、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困扰,导致学习没兴趣,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有的学生因考试不理想或学习上的压力,居然从高高的楼顶上跳下来.由此可见,自身情绪控制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控制情绪呢?  相似文献   

20.
数学比较抽象,特别对小学生而言,有些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有的数学技能也不容易掌握。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产生畏惧、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