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各地坚持“扫黄”斗争,取得了显著战果,有效地遏止了黄毒泛滥的势头。但是,在少数地区,淫秽书刊录像带仍在悄悄地、甚至半公开地蔓延。 去年初,在南方沿海地区,曾集中地冒出一批极其淫秽的书刊,其中大多冠有“新潮小说”、“青春小说”、“三级小说”、“成人小说”的字样。书名为《野火春情》、《情爱难忍》、《流男浪女》、《笑女含春》一类煽情字眼。书中绘声绘色、赤裸裸地描写性交、性器官,其情节不外是畸情、乱伦、变态等下流内容。这种书印刷粗糙,字号大,错字非常多,封面、插图形象十分丑恶。薄薄的一本,售价高达四五元。一些个体书摊公开摆卖,有的多达二三十种。这股黄潮,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愤怒,也引起了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中行动,刹住了黄毒泛滥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武侠小说中描写第一流剑侠,其剑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时,有所谓“人剑合一”之说。其实,无论从事何种艺术创造或学术研究,道理都是相通的。创造者、研究者和所创造、研究的对象,当达到可以用“合一”评  相似文献   

3.
中国严肃小说出版还会出现新的繁荣吗?回答是肯定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反者道之动。”(《老子》)。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眼下,严肃小说出版的转机已出现清晰可见的端倪: 其一,外在冲击波正渐渐减弱。现在港台加上大陆的各种新武侠小说充斥市场。人们看出武侠小说虽多,如金庸那样的上乘之作,毕竟凤毛轔  相似文献   

4.
从80年代初开始风行的“武侠热”到现在还是历久不衰。人们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还是那么迷恋武侠小说。诚如《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前言所说:“上至学者的案头,名人的办公桌;下至莘莘学子的床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主要是当代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大家的作品,无疑已风靡社会的各阶层。武侠读者的阅  相似文献   

5.
在漫画黄潮泛滥的今天,香港许多人似乎才突然惊觉,一向被视为儿童读物的“公仔书”(即内地的连环漫画或小人书),原来竟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足以使自己的下一代道德观念产生不良倾向,于是舆论界口诛笔伐,退书罢卖,希望能将黄潮堵住。香港的色情漫画、动作漫画(即以前的暴力漫画),也曾不只一次遭舆论指责,但始终难以禁绝。要堵截漫画黄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立法,其次才是凭借舆论压力。  相似文献   

6.
钟凤鸣 《新闻窗》2006,(3):72-72
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上“黄潮”泛滥,迫使家长们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据一份互联网络统计报告证实:已有1500万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而在这1500万青少年中,约有800多万青少年已光顾过网上“红灯区”。问题非常严重。“黄网”猛于虎!不少青少年由一次偶尔猎奇发展到沉湎于此不可自拔,精神萎靡不振,无心向学,对此现象,社会各界人士痛心疾首,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7.
台湾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先生与淡江大学林保淳教授对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研究已持续多年,颇有创见。近10年联手撰写《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以翔实的资料与简明的阐述将台湾武侠小说自上世纪下半叶50年来的发展脉络一一厘清,以正台湾武侠小说研究之谬误。书中将此50年武侠小说划作发轫、兴盛、退潮、衰微四期,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本书的副题是“武侠小说类型研究”,可谓是引领中国武侠文学登堂入室之作。陈平原当年以北大中文系教授的身份作武侠小说研究,很是引起了一番轰动。在他看来:武侠  相似文献   

9.
卧底教授     
政府去年终于大动干戈,重拳出击,扫荡黄潮。新闻界也放胆曝光,最流行的莫过于微服私访,做卧底,搞调查。电视台动用了针孔摄像机,藏在胳肢窝里的小皮包内,出入目标场所,拍得声画俱在的如山铁证。大小晚报的字记也不甘人后,没有特务装备,赤手上阵也无不可。于是男记扮嫖客前往消费,女记扮“小姐”上门应聘。一时间,各种化妆私访卧底调查的报道满眼皆是,有些描写绘声绘色,已与色情学难分高下。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梁启超等人倡导的“新小说”之风兴起,当时,许多小说作家纷纷响应,他们以“鼓吹武德、提振侠风”为己任,“以侠客为主义”,主张小说要“演任侠好义,忠群爱国之旨”,在他们所办的小说杂志中,“其中各册,皆以侠客为主”,于是,武侠小说的热潮便涌现了出来. 于是,黄世仲以禹山世次郎的笔名写了民国时期初期的武侠小说《洪秀全演义》.章太炎在为《洪秀全演义》写的序言中说:“国家种族之事,闻者愈多,则兴起者愈广”,他呼吁:“洪王朽矣,亦思复有洪王作也!”黄摩西则极力赞扬《水浒传》中的武侠精神,他说“(施)耐庵痛心疾首于数千年之专制政府,而又不敢斥言之,乃借宋、元以来相传一百有八人之遗事,而一消其块垒”.  相似文献   

11.
110多年前,美国报业资本家约瑟夫·普利策在纽约《世界报》开设了一个取名《The Yellow Kid(黄色青年人)》的连环画专栏,以耸人听闻的桃色新闻和下流动作取悦读者,报纸销量因此倍增。此后,“黄色”成了淫秽色情的同义词。如今,黄色出版物的鼻祖普利策已寿终正寝了,但黄色读物的“幽灵”却潜进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一度被禁止的“黄潮”又泛滥成灾,各种各样的“黄色”和非法出版物充斥图书市场,污  相似文献   

12.
【五月】十六日 辰时,上召臣英至懋勤殿。上复诵“小畜,亨”四节,亲讲“初九,复自道”六节。 未时,上召臣英、臣士奇至懋勤殿。上亲讲《通鉴》“秦下右丞相冯去疾”一章,“章邯击赵”一章。 十七日 辰时,上召臣英至懋勤殿。上复诵“初九,复自道”六节,亲讲“六四,有孚,血去惕出”六节,温诵《书经》“汤誓”、“仲虺之诰”二篇。 未时,上召臣英、臣士奇至懋勤殿。上亲讲《通鉴》“八月,沛公入武闱”一章、“沛公至霸上”一章。上曰:“久乱之民思治。秦民日在汤火之中,沛公入关,首行宽大之政,与父老约法三章,民心既归,王业根本已定于此。”臣英等对曰:“诚如圣谕。汉高祖虽与项羽百战得天下,而其固结民心之本,全在于入关之始。当日君臣气象,与秦楚大不侔矣。”  相似文献   

13.
去年,新闻出版报发过一篇争鸣文章:《读者不是上帝》,今年又见第五期《中国记者》杂志上有一篇与之立论相同的文章:《“读者是上帝”质疑》。前文将我国出版界一度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书刊市场一再泛起的“黄潮”,归咎于“读者是上帝”这句口号;后文通过逻辑演绎对这句口号提出了质疑,其要点是:1、“读者”这个概念涵盖了国内外、敌我友所有受众,他们相互存在着立场、信仰、观点、觉悟、素养、爱好、情趣的种种差异;2、称“读者是上帝”,意味着对一切读者的一切愿望、意见和要求都要依从和迎合;3、结论:这句口号有悖  相似文献   

14.
一、诗歌称“首”和文章标“题”诗人写一首诗,作家给自己的文章安上一个题目,这种说法已人人听惯了,但诗何以称“首”?文章为何有标“题”之称?它们始于何时?这却不大为人所理解。近读郭老的《文史论集》,发觉他在解释《胡笳十八拍》的“拍”字时,顺便揭开了这个有趣的秘密——“首”的本义是头。我国古代的诗歌原来是不称“首”的,而称为“篇”(如“诗三百篇”)或者“章”(如屈原的《九章》)。诗歌称“首”大抵始于东晋元年。当时有位孙绰,在  相似文献   

15.
“扫黄”的狂飚荡涤着神州大地,人们普遍感到图书市场确实比过去干净多了。在抑制“黄潮”之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攻击马克思主义、丑化社会主义或有其他严重政治错误的图书正悄悄地侵袭出版阵地。“风起青萍之末”,我们必须注意这个苗头。这类书品种虽然不多,但其危害性很大,必须采取严肃态度,有一本处理一本。人们也许会问:有这么严重吗?谓予不信,请看事实。有一本书名叫《乌托邦幻想的破灭》(忠东著,学苑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竟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马克思,书中写道:“他(指马克思)在这种研究中既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者摆脱乌托邦幻想提  相似文献   

16.
早年以清幽脱俗的“伤情文字”在香港文坛崛起的女作家冯湘湘(本名冯穗芳),近年成为武侠小说的后 起之秀,而且甫“出剑”即得奖,以笔名“方舞阳”写《剑侠悲情》一书,荣获香港“第一届皇冠武侠、科幻小说大赛”特等奖。 冯湘湘是南国姑娘,在广州市生长。她真正开始写作生涯是1979年移民香港,后定居加拿大多伦多市。 在移民岁月中,冯湘湘对推理小说和武侠小说发生浓厚兴趣,鲸吞了不少松本清张、金庸和古龙、温瑞安的作品,“仿佛被一种骤然燃烧的激情掀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雕版印刷术起源的时间,近年有几篇文章特始于东汉说。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拙文《论雕版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1]以考古实物与文献记载相印证的方法,阐述了我的根据与认识。所谓考古实物,是指汉代版印制的画像砖。汉画像砖现已出土数万块,经专家研究,大部分画像砖的制作方法,是用雕刻好的木质印模,在未烧前的砖坯上压印成的[2]。证明雕版复制文字和图像的技法,在汉代已被人们所掌握。所谓文献记载,即指《后汉书·张俭传》所载的“刊章捕俭”。曹之同志写的《“刊章捕俭”辨》[3](以下简称曹文)。提出“刊章”之误。我思之再三,不敢苟同,今谨与曹之同志商榷。一、关于“刊章”乃“邢章”之误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制定刊发社会新闻的规 章制度 本报刊发社会新闻有“五不要”和“一版五不上”之规定。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由于出版界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大量出版武侠小说,刺激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致弥漫全国的武侠小说热持续到现在。加强对武侠小说的导读,关键是控制“大气候”、注意“小气候”。前者指社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时评的发展势头相当蓬勃,几乎无一家报刊没有时评。但是“近年蓬勃”并不说明它就是新东西,时评作为一种章样式,实属“久已有之”,通常关于时评的解释为“报刊上评论时事的章”,这说明其存在大体与报刊同时,当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