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秋的一天,正在某团采访的集团军、师、团三名报道员向我们叙说了宣传股长田兆广那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难忘怀──蹒跚学步他引路──某集团军报道员刘福奎如是说1991年底,我还是某炮兵团导弹连一名新兵,田股长在师里当新闻干事。出于对新闻写作的爱好,我训练之余时常学着写些消息、小故事。然而,半年多过去了,报纸h没有用出一个字。正当我准备与新闻“绝缘”时,田股长来团里采访,我拿着一大爆没有发表的稿子去找他。没想到他是那样热情,对我的稿子一篇篇地进行了讲评,最后还挑出三篇消息当面修改,没几天,就有两篇被《前卫报…  相似文献   

2.
爬了四年的“格子”,最深的体会就是善于研究报纸。记得刚搞报道时,写的稿不是文不对路,就是不合当前宣传形势,后来,在一些老报道员们的指点下,我学会了研究报纸。报上每刊发会议消息、社论、评论员文章,我都要细细地阅读,为得是吃透上级精神,在上级精神与部队工作的“结合点”上找出条新闻线索。这样一来,效果果然明显,中稿率明显提高。一次,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中央号召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报道,当时我就想,这可能是近段时间里的一个报道方向,所以在以后的下连采访中,我特别留意这方面的事。果然在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老通讯员,自退休后下基层少,写的稿件赶不上形势往往碰壁,所以就不再给报刊投稿,更不敢寄给北京的大报。但有两篇稿件与《中华新闻信息报》接触,深为编辑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好作风所折服,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1995年开春,我看到中华新闻信息报上登了一条消息,报道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提倡写短稿,要记者编辑把反映自己政务活动的稿件压缩再压缩,由3000多字压到800字见报。我很受教育,就  相似文献   

4.
记得刚当报道员那阵子,写稿热情很高,不管什么线索抓到就写。60多篇稿件未变成一个铅字。一次,我采访到一对同在一个营的孪生兄弟双双立功受奖的线索后,一口气写了一篇千字小通讯。新闻干事看稿后对我说:“写稿得先界定好体裁,这样的素材适宜写成消息。”我按他所说的对线索材料重新进行了分析,写成…篇一300多字的短消息。稿件发出没几天就被《前卫报》刊登出来。这使我认识到:写稿光凭热情,不分体裁,见什么写什么是不行的(应该根据不同材料,酝酿好稿件体裁再动笔。换个体裁天地宽@唐跃辉  相似文献   

5.
济南军区某炮兵团新闻报道工作蒸蒸日上,今年上半年在中央级等各家报刊电台发稿300多篇,在集团军排名第一,受到上级新闻单位的表扬。报道员高兴地说:这与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专车”今年3月份,团政委张国廷在一连蹲点期间发现指导员金大华在尊干爱兵方面事迹感人,感觉到这是一条不可多得的好线索,他当即打电话把这一线索通知报道组,让报道员抓紧时间进行采写。初稿写出来以后,他又帮助报道员加深力度、提高档次,成稿后,他又特“批”专车到5公里外的县城邮局送稿。一个星期后,这篇题为《金大华和他的尊干爱兵工字经…  相似文献   

6.
说来挺有意思,我的第一篇《应杜绝军用品外流》竟在北京军区《战友报》一版发表了。可谁能想到,我的“处女作”还是信手捡来的呢! 我刚入伍就迷上了写稿。一开始,总以为“捡到篮里都是菜”,不论事情大小,有无价值,两天一篇向报社电台投稿,谁知投了80多篇稿子却杏无音信。教导员知道我的事后,鼓励我向有经验的干事和老报道员请教。他们告诉我:“要多观察周围,从中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写,才能一碰即响!”一个星期日,我到驻地一商店买东西时无意发现,几个老百姓身着部队的作训服和新式冬装,还有戴军帽、肩章、领花的。我脑中灵光一闪,联想到上级曾专门开会要求制止军用品外流,立即意识到这是个有价值的素材。经过深入采访,一篇300字的读者来信一气呵成。稿子寄出不几天,便被《战友报》  相似文献   

7.
某油料仓库政委乔金平,一直对报道员十分关心,可在报道员中,却流传着一个他“三难报道员”的事儿。想听?下面听我—一道来——第一难:形不成事实不写稿去年9月中旬的一天,报道员李青兴冲冲地拿着一篇稿子找乔政委审阅。这是一篇报道部队开展“迎国庆演讲比赛”的消息。小李认为稿子写得不错,虽然活动到月底才搞,但迟早要搞,稿子写好寄走,先在编辑那儿排上号,请政委审稿也就是走走过场。可乔政委看完稿子后当时就给他上了一课:“迎国庆演讲比赛”是我们在国庆节期间开展的一项活动不假,现在活动还没搞你就把稿子拿出来了,这不…  相似文献   

8.
1994年4月17日,新华社播发了《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报道。这篇900多字的消息一经发出,就被全国28家省、市报纸采用,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那么,这一新闻是怎样发现的呢? 首先要说到南迦巴瓦峰。1994年我曾采访过当时从南迦巴瓦峰地区探险考察回来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并写了通讯:《“神山”探索记》在《人民日报》配照片刊登出来。这便是大峡谷报道的最初积累。  相似文献   

9.
我的第一篇不仅首发命中,而且还上了《前卫报》和《解放军报》“我们的后备军”版的头条位置。现在回想这段“当年勇”,是选好角度的结果。我刚当报道员那阵子,正逢团里组织军事大比武。我本以为这场角还是各连“精兵强将”们的事,没想到比武场上竟多次出现新兵的身影,而且个个身手不凡,有的还夺得了名次,我立刻感到这里面有“戏”。比武结束后我马上找到他们的连队干部进行采访,并迅速写了篇动态消息。稿子写成后交给新闻干事诊断,他分析说:新兵入伍一两个月就敢同老兵对擂,而目.成绩不错,绝对不是训练刻苦就能达到的,肯定还…  相似文献   

10.
我是部队的一名业余报道员,日常生活面窄报道范围小,而且军政训练紧张、时间少,开始,对搞新闻报道也不摸门。一九八三年我初学写稿时,只凑数量不讲质量,半年时间就写了八十多篇,而且一下笔就是三两千字。结果,稿件发出全如‘石沉大海’。一九八三年七月,我们连队一名班长带兵很有‘道道’,连续三年带出三个先进班,十五名优秀瞄准手。我了解到这件事后,上午去采访,下午就动笔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长通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本报集中一段时间在《新闻三友顺为一个战士报道员开了一个专栏《话说梁志刚》,在部队尤其是新闻报道队伍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梁志刚是我区基层部队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一边和战士摸爬滚打,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新闻写作,第一年即在本报用稿12篇,以后每年在本报用稿量成直线上升,最多~年达70余篇,成为部队报道骨干队伍中的“明星”、“大腕”。开辟这一专栏,缘于一封读者来信。一天,一位写了将近半年仍没有实现见报“零”的突破的战士报道员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他在述说自己苦恼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惟学是智     
参加了军报两届函授学习,我现在向函授中心汇报自己几年来的学习体会与收获。每月准时收到《军事记者》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军事记者》说出了报道员的心里话,理解一名报道员的感情,更是贴心的好伙伴,指导我一步步走向成功。我有很多感谢的话想说,因为我的成功与老师对我学习上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能走上报道员这个岗位的原因。2000年,连队派我参加我部举办的报道员培训,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与新闻结识。什么及时、迅速,新闻的五个“W”,对我这个门外汉简直像天书一样,当我将第一篇自以为是的“稿子”交给报道干…  相似文献   

13.
某仓库主任王本才总爱给报道员出难题,从而逼着报道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向高标准迈进。该库先后有4人在他精心“修剪”下成长为过硬的报道骨干,并调入上级机关工作。报道员李兵文笔不错,写报道近半年,先后有多篇小诗歌、小散文见诸于报端。李兵为此而沾沾自喜。有天晚上,王主任把小李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一些《条令》、《条例》、《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以及上级有关指示精神中的部分内容,小李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看着小李为难的样子,王主任说:“上级的规定和要求是用来指导部队工作的,这些起码的东西都没掌握,怎么能写出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吕希华、陈相银报道:山东省陵县人武部前不久成功地召开了一次“《军事记者》杂志伴我成才”座谈会。与会的干部职工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部长陈志诚说:我是抓军事的干部,从没写过新闻。两年前的一天,我在图书室里结识《军事记者》后,努力学习它上面的文章。如今我写材料,问题抓得比较准确,语言也变得生动、凝炼了,有十几篇军事论文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政委孙路说:我部的业余报道员更换频繁,《军事记者》就成了我们培训报道员的辅导教材。近几年,我部连续被上级部门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这里面显然有《军事记者》的一份…  相似文献   

15.
偶然看到一张《文汇报》,上面有篇消息《上海出现第一位“洋菜农”》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篇获得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今天细读它,发现在写作上有颇多值得借鉴之处。一看到这篇消息的标题,就吸引读者去读它。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纷纷来中国,或投资建厂办企业,或投资经商搞贸易,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老外”来中国当“菜农”却还是第一次听到,应该说记者独具慧眼,抓到了一条题材新颖的好新闻。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在体现其新意时,并非是从猎奇的角度上来写,而是通过匠心独运的选材,在刻意求…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新闻稿件的生命,来不得半点儿虚假。在这方面,我是有一次教训的。2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在团机关刚当新闻报道员的我听说团农场水稻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就赶快写了篇消息,附上了政治处的“发稿信”,立即寄给了《战友报》。半月后,稿件见报,120多字的生产短讯使我如获珍宝,因为这是我新闻生涯的第一篇。没高兴几天,上级生产部门便打来电话,认真询问核实水稻亩产量的真实数字。明确告诉我团后勤向上报的是950斤,与见报的数字相差较大。这下我懵了,马上去农场生产连走“群众路线”。经详细调查才得知,…  相似文献   

17.
当上报道员,踏上新闻这条路,多亏了新兵班长为我找到“良师”,多亏了《新闻与成才》助我一臂之力。刚入伍听班长说,到政治处干报道能成才,并列举连队历史上选为报道员的战士如何成才的实例来吊我的胃口。于是,当报道员成为我唯一的心愿。但酷爱报道员工作的我却一次次与报道员失之交臂,为此我感到心灰意冷,干工作也提不起半点精神。班长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当不成报道员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是‘正规军’也可以干出个样子来让别人瞧瞧。”接着班长又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吃苦学,吃苦写,稿子肯定能见报。”班长真…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一天,我们连一位叫王永安的战士告诉我:他穿上军装离家的那天,突然得知他考入美术学院的女友为救一个小女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此,他伤心了好长时间。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要写她的念头霎时产生。一开始我想写篇消息,可仔细一想,觉得这件事不适合用消息来表达。写篇人物通讯吧,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左思右想,觉得这件事以纪实散文的形式来写,更能写出真情实感。于是,我就试着写了篇题为《灯》的纪实散文,稿件寄出不久,就被《齐鲁晚报》采用,并配了插图,后来又在一家地方电台的“军营芳草地”栏目中…  相似文献   

19.
“写稿宁可不上报,也不要搞假报道!”济南军区某团政委彭乃更时常给报道员敲这个“警钟”。彭政委敲“警钟”不是敲敲而已,而是通过敲“警钟”使报道员将压力化作动力,既严肃认真又勤奋热情地搞好报道工作。为了帮助报道员过好“名利关”,他每季度都要结会形势给报道骨干上一次思想修养课,要求报道员不能为图虚名瞎编乱造“新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次,报道员小李听说团里出动800多人,利用大年三十、正月初二两天时间,为驻地安阳钢铁公司抢卸炼钢用煤300余吨的事后,写了篇《煤冻——炼钢厂除夕告急,出动——子弟兵无偿支援…  相似文献   

20.
1983年10月,我高中毕业不久,从豫东平原入伍来到东海前哨的一个小岛上。两年多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稿,先后被新闻单位采用七十八篇,连续被评为优秀报道员。1984年初春,上级把我从连队抽到团机关搞报道。一个月写了几十篇稿子,都是泥牛入海——有去无回。一次师里一位报道员到我们单位采访的稿件,不久就在报上登出来了。我想,发生在自己单位的事,我怎么没发现呢?这就是差距。“别人写的能见报,我也一定要见报!”于是,我从新华书店买来《新闻采访与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