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洪丰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19(3):48-51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中美关系的逐步改善对美台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台湾对美国保护承诺的信任度开始下降。在竭力维持与美国现存关系的同时,台湾开始积极为自身的政治命运寻求出路,而发展独立核武器能力则成为其诸多可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台湾长远利益是扶植美式民主。若一党既获总统、又获“立法院”多数,必然危及民主制衡原则,破坏美国长远大计。美国需要岛内出现能够具有足够抗衡力量的反对党,必须“扶弱抑强”。2000年时美国打压台湾军方助陈水扁当选即是此心理作崇。此次为防绿营坐大,美转而产生“扶蓝”倾向。这是根本原因。除此以外,美国对陈水扁善变特质渐生怀疑。陈水扁为了拉抬选情,不顾美国多次私下警告,不惜孤注一掷, 相似文献
3.
赵学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3):107-113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美国政府便酝酿调整其对台政策,设计了种种方案,试图与国民党政权这艘“沉船”拉开距离,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但是,此时的杜鲁门政府奉行的是一套互为矛盾的对华政策,所有对台湾政策的考虑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与国民党重新结合在一起。及至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政策也最终明朗化。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产生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它使得中美两国更加敌对。 相似文献
4.
论40~5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动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5)
以朝鲜战争为界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经历了从明确支持台湾回归中国到公开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 ,从“不介入”台湾问题到武力侵占中国台湾海峡的两大变动。这两大变动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台湾是否纳入美国的亚洲战略轨道 ,是否与美国的全球利益有利。美国的利益需求才是美国对台政策变动与稳定的出发点和立脚点。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的西藏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面对东西方冷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美国抛弃了百年来所认同的“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传统立场,力图利用西藏分裂势力阻挠中国新生政权的国家统一与发展进程,对日后几十年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70年代以来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变动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以后的冷战 2 0年 ,美国对台政策通过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表现出较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动。其变动方向是逐渐接近中国大陆立场的。冷战后 1 0年 ,美国对台政策在实际做法上已背向中国大陆的立场 ,其对华的伤害和干涉程度已远远超过冷战期间。总括冷战期间和冷战后 ,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动 ,既没有根本放弃对台的错误立场 ,也没有打破 70年代以来中美双方所确认的原则立场。美国对台政策的稳定性实质上保持在既不公开放弃一个中国的立场而与台湾建立正式官方关系、也不放弃与台湾继续发展“实质关系”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7.
1948年末至1950年美国的对台与政策,在一定意义上,为以后20年的中美关系、美台关系定下了基调。仔细考察后,便会发现: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台政策与1945年至1948年的美国对华政策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拟揭示这种相似性,指出美国决策者的执迷不悟,以求对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袁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采取了两手对华政策。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和不承认态度,中国政府制定了“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与苏联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在阻止中苏结盟的构想落空后,美国很快确立了“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两国进入全面对抗时期。 相似文献
9.
刘丽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8(4):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从其“变”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三条“不变”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些不变的规律,中国必须围绕自身国家利益制定对台工作的基本方略,同时要借助于“大两岸”(中国—美国)关系推动“小两岸”(大陆—台湾)关系的发展,要继续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加大两岸经贸整合,最终实现中国的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0.
石凯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277-278
由于美国政府调整了在台湾问题上的原有立场,更灵活的阐述了台湾问题,促成了中关《上海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是由于美国始终不愿放弃台湾,所以尼克松政府的对台政策又是摇摆的,台湾问题成为改善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1.
肖蔚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38-40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使得利益集团在外交决策领域的作用日趋重要.与台湾利益有关的集团也通过各种活动对美对台政策施加影响,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坚德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00-107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制约美台关系的外部因素减少,由于受台湾内部因素及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美国调整对台政策,大幅度提升美台关系,导致台海局势的紧张,对中美关系样生不利影响。为了维护美国根本利益。美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张树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75-80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重要历史时期。此时期内,美国经历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美苏冷战又出现新的趋势。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在此背景下开始全面展开。此十年间,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在保持一定延续性的同时,也进行了重大变革,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及其基本目标经争论、受挫、摸索,最终确立并沿用至80年代。定型后的美国阿富汗政策为此后几十年间美国一阿富汗关系的基本特点与结构奠定了基础,决定性地影响了此后几十年美苏冷战格局及美阿关系的发展路径。这一时期.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的是与苏联争夺,确保阿富汗的中立和缓冲国地位不被破坏。另一方面,作为美苏在阿富汗激烈争夺的副产品,两大国在阿富汗又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合作”局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对美国的战略依赖使其在处置琉球问题过程中过于重视美国的态度和反应:二战时为避免美国认为中国存在扩张企图而未在开罗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对琉球拥有主权;战后因在内战中急需美国的支持而未能就收回琉球对美展开有力的交涉.中美关系的不对等状况,便利了美国在战后绕开中国攫取处置琉球问题的主导权,以致中国对琉主权问题至40年代终期仍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16.
战后初期,东欧是美苏争夺的一个重点,美国对东欧采取什么政策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美苏政策互动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对东欧政策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陈承红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3-26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主张;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提出了“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则提出了“八项主张”,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这些主张和方针形成了光彩照人的清晰的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从一定要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轨迹点,精彩地凸现出“一国两制”理论形成发展和创造性运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张维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要旨是在支持国民党政府的同时不卷入国共纷争,但这一政策最终演变为援蒋反共,驻华美军不可避免地卷入国共内战当中,而这也招致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对,双方冲突时有发生。1947年12月,莱阳战役期间,五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因在王疃院村闯入中共辖区而被俘获。美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谨慎的接触与谈判,并在排除了国民党军队干扰的基础上,使事件最终得到较为妥善地解决。此后,美国与中国共产党双方在处理彼此关系时更为谨慎。该事件也拉开了美国从中国“脱身”的序幕,对中国内战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卫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2-81
中美两国学术界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外交及社会文化和双边关系的研究均已跨越世纪,形成了丰厚、连贯的学术积淀。美国学界对中国及美中关系经历了从学术性的汉学研究,到应用型的当代中国学研究的变化;中国学界对美国及中美关系则经历了一个从"开眼看世界"式了解,到批判性揭露美帝侵华史研究,直至客观地研究美国及其对华政策的过程。目前,双方的研究取向均呈政府智库的应用性与学科建设的学术性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美国对台湾的政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透过这一演变过程,能使我们深刻地领会到美国对台政策的实质,清晰地认识到中美关系的曲折性和台湾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