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对题目作点说明。加引号的“杂文”,指古代文献中的“杂文”之名,或古代的“杂文”文体;不加引号的杂文,则指大量存在的古代杂文作品,即古代杂文之实。这两者虽有交叉,但远远不能重合,关系较为复杂。本文将就此作些探索,故以此名篇焉。解题说完,下面进入正文。杂文是我国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学样式。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早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就伴随着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的产生而萌芽了,在以后的各个朝代里,这棵小芽不断成长,壮大,到唐代的中、晚期,还怒放了绚烂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形成了我国杂文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
杂文,鲁迅早就指出,是“古已有之”: “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加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且介亭杂文·序言》)古代的“文集”,有的分类编辑,以类相从,有的不管文体,依年月编次。如果是后者,集中诸文就显得“杂”了。古人文集还有韵文散文兼收,便更见其“杂”。南北朝时刘勰《文心雕龙》辟有《杂文》专篇,说:“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有意识地写杂文,有计划地使用杂文这个武器,使它发挥最大的效能的,始于鲁迅。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恢宏巨大的成就,使之成为杂文的象征。鲁迅逝世之后,杂文确乎也消沉了一个时期,有人甚至以为“杂文时代已经过去”。所谓“光明一闪,杂文逝矣!”时至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被摧残殆尽,而首当其冲并倍受蹂躏的则是杂文以及杂文的作者。这样一来,似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果真有一个“空前绝后”的“杂文时代”,而后学者只能对杂文进行横的断代的研究,而不能进行纵的发展继承。但,  相似文献   

4.
<正>“杂文四则”,是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5册的课文,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邨。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他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学者,原名子健,福建闽侯人。早在抗日战争初期,他就在晋察冀边区从事新闻工作,任《晋察冀日报》的社长兼总编辑。建国以后,任《人民日报》的社长兼总编辑。1958年起,任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并兼任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的主编。  相似文献   

5.
美国有个叫山姆的农村孩子,一连几个月都没有吃到过肉。所以每当邻居的院子里飘来肉香时,他就会使劲地吸气.以尽可能多地把香气吸到自己的身体里。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鲁迅杂文“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却还有别的,就是那传统的称为‘理趣’。”传统的“理趣”原来说的是诗的范畴。沈德潜在《说诗醉语》中指出:“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朱自清先生所说的鲁迅杂文的“理趣”,渗进入现代的“幽默”;而鲁迅式的“幽默”之中,也饱蕴着“理  相似文献   

7.
王小波杂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字及"我"惯用句式的频繁出现。本文对王小波杂文中的"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通过形式与内容、文体与思想相结合的整合性的研究,揭示王小波杂文的独特内涵、话语特征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改”新课程,面临很多新问题,有待探索。本文提出,只有立足于教学实际,因地制宜,并为其定位,全方位多层面思考,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师范专科学校培养目标的关系,调动一切“活”的教法,才能使“活动课”教学独具特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小波杂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字及"我"惯用句式的频繁出现。本文对王小波杂文中的"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通过形式与内容、文体与思想相结合的整合性的研究,揭示王小波杂文的独特内涵、话语特征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爱读杂文,鲁迅作者最。打击方向准,是非严分类。甘为孺子牛,敢与千夫对。又加文辞美,讽刺有深味。……这是陈毅同志写下的赞赏鲁迅杂文的诗句。它热情洋溢地肯定了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性、锐利的战斗性和憎爱分明的立场与感情,同时也指出了鲁迅杂文讲究文辞、富有情彩、犀利泼辣、意味深长的艺术特点。鲁迅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六百万字的著译,其中杂文占了七百多篇,约  相似文献   

11.
计算在数学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以前我总会认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的计算已经不用老师来教了,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掌握好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一年级上学期只是一个复习的过程,不用花太多的工夫。但是在本学期进行的一次口算比赛中,学生的平均分居然只有  相似文献   

12.
《醉翁亭记》虽是作者谪居滁州所作,但全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乐”贯全篇,假“亭”抒怀,借“乐”言志,既创造了优美的意境,又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句式骈散相间,错落有致,语言圆润流畅,和谐优美,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真可谓无处不“乐”,“乐”不可支,读来无不“乐其乐”也。阅读时抓住“乐”之主线,透过“醉”之表象,领会“乐”之含义,便能熟读成诵。具体说来可作如下点拨: 一乐景美 为突出“醉翁亭”之  相似文献   

13.
计算在数学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以前我总会认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的计算已经不用老师来教了,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掌握好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一年级上学期只是一个复习的过程,不用花太多的工夫.但是在本学期进行的一次口算比赛中,学生的平均分居然只有50多分,这让我大吃一惊.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要通过精心设计的计算练习大大调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把枯燥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活动,通过练习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宜付 《班主任》2009,(1):39-39
我当班主任期间,对班级实行“学生自治管理”。在实践中,我慢慢摸索到巧用“检”字的管理诀窍,多年来,确实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整理出巧用“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课题研究的背景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元认知的研究在实践上对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解决学生如何科学地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等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到数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元认知在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地控制、调节数学学习活动,以便尽快而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元认知水平制约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元认识差异是形成思维品质差异的根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我们的社会才能充满爱。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认为杂文是一种文体,说:“杂文这种文体,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被广泛采用,特别是用它作为对敌斗争的武器,首先是由鲁迅开始的。”但是从鲁迅自己的解释和实践来看,本意并不是这样,鲁迅认为杂文并不是一种文体,他说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8.
杂文创作,同其他文艺创作一样,作品总以一定的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为其内容,这些内容泛称为意,它是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思维的意识形态产物.意,又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才能外化为具体的艺术形态作品,意的外化在以语言称为物质手段的文艺创作中泛称为言,它是意识形态得以显现为具体形态的条件.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文质论,就是专门探讨和论述文艺创作中物、意、言关系的.质,指作品蕴含的内容;文,指作品采用的语言文字传达方式.质与文的关系,指作品采用的语言文字传达方式.质与文的关系,就是艺术思维与艺术传达的关系.文质论的实质,是研究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问题,中心是会与意的辩证统一及其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杂文创作,同其他文艺创作一样,由生活而为艺术,客观事物先要在创作主体的观念中构成意象活动,然后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将意象外化为具体的艺术形态,也就是说,要经历由物象而意象再到艺术具象的嬗变过程.意象,即主体情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或者说是主体情意对客观物象的加工改建,客观物象对主体情意的同化吸收.意象活动的丰富性和物质手段外化意象的灵活性,决定了艺术具象类型及其审美特征的多样性.一般说来,文艺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具象都是客观物象的美学表现,具有通常的美学特征.不过,某些作品在创造艺术具象的过程中,由于意象活动异于寻常,例如采用了象征、联想、暗示等思维方式,物质手段外化方式巧妙,例如充分利用了语言蕴涵的多义包容性,这样创造出的艺术具象,便不仅具有通常的美学特征,还能拓展出作品实际艺术具象之外,可意会而难予实指的另一意象生存空间,从而突破  相似文献   

20.
《捣鬼心传》是鲁迅《南腔北调集》中的一篇杂文,它精辟地分析了野心家、阴谋家的“捣鬼精义”,深刻地揭露了他们所玩弄的阴谋诡计的欺骗性和反动性,正确地总结了阶级斗争的重要规律。当前学习鲁迅这篇杂文,对于提高我们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掌握阶级斗争的规律,揭露“四人帮”的阴谋诡计,把反对“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进行到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