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若把数学课比作散文,则应力求“形散而神之聚”。“形”就是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而所谓“神”就是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灵魂。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末时刻关注课时目标.使整个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力求真正达到“形”散而“神”之聚。  相似文献   

2.
板书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文字、图形、线条、符号等再现和突出教学主要内容的活动。精心设计的板书,应该是教材的编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是实现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的重要手段。而板书设计要书之有效,就得设计有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板书设计“八字”法,即:用、据、择、度、条、合、时、美。1.板书设计要书之有用书之有用是指板书设计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服务,不能无的放矢、随心所欲。离开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使板书设计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陈荔 《化学教与学》2015,(4):61-62,71
散文之美,体现于她的灵动感性、形散神聚,化学课堂之美体现思维的活跃性、探究过程的多样性、逻辑思维的严谨性。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科学质疑精神、数据筛选能力、复杂问题中寻找主要矛盾的分析能力等有意识进行培养和训练。力求以简练的实验、缜密的演绎、严谨的归纳实现课堂教学之高效。  相似文献   

4.
板书是一门“实用美学”,既要“中用”,又要“中看”。“中用”是板书设计的目的;“中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动地促进“用”。中看的板书,会寓教于乐,寓智于美,使学生如坐春风,感到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不可忽视其美学性。一、整齐单纯美整齐单纯是最简单的形式美。整齐给人一种有条理、不凌乱、外形规则、完整的美感。单纯即简单纯一,不复杂,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因素,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感受。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板书设计,即给人以单纯、整齐、简洁明快美:  相似文献   

5.
蒲云祥 《教育》2014,(29):40
“上善课堂”的由来及模式双江小学因汇聚两江(长江、澎溪)精华而得名,注定与水有着不解的因缘。因此,学校以“水”为载体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并提出打造“先学后教、形散神聚”的“上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是“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多学少教,先学后教,自学为主”。也就是要以学的方式定教的方式,以学的内容定教的内容;以学的进度定教的进度。增强教的针对性,提高教的效率。“形散神聚”。“形”指形式或方法;“神”指内涵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正>散文有一重要特点:形散神聚。笔者以为,散文教学,也可从"形""神"入手,引导学生出"形"入"神"读散文。这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二是阅读方法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是指在阅读散文时要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情感,但阅读不只是为了"吸收"  相似文献   

7.
1.从形式与实践的关系看,我们需要“形”“神”兼备,“形散”而“神不散”的纪律。这种纪律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或安静,而追求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自由。  相似文献   

8.
“形散而神不散”既可说明“神”的重要,也可说明变化丰富的“形”才是支撑散大厦的基石。在一定意义上,散史也就是形式与风格不断演变更替的历史。一方面新的艺术感觉、艺术经验要求我们寻找新的形式,另一方面人们总希望把形式从沉重的内容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阅读课堂教学评价,不论是“定量”的,“定性”的,都是一种模糊评价法。当前评价阅读课堂教学有一种重“评价内容”,轻“评价形式”的倾向,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种直观形式,其教学内容是通过直观形式暴露出来的。“人脑本来就具有模糊性思维的特点”。(康德语)。在评价过程中的第一印象(即模糊状态的呈现)是“形式”的东西,而形式服务于内容。因此,评价一堂阅读课主要依赖于教学形式,而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板书设计、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项指标是呈“网状体”的。事物  相似文献   

10.
陈锁斌 《学周刊C版》2011,(10):101-101
讲究课堂教学的效果,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已成为我们的共识。所谓“质量”.就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学目标.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它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也是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的。这里我们孜孜以求的“质量”.是教学效果中的主值。  相似文献   

11.
怎样上好结课几分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节完整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采用的各种传知手段是“形”,愈生动活泼愈好;瞄准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是“神”,愈集中凝炼愈好。而结课那几分钟,应该如散文的高潮,当为精彩之笔。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在“形”与“神”方面都有较好的实施和体现,而在“高潮”上却往往把握不好,形成败笔,或蛇尾绵长,或草草收场,或平淡寡味,或任意放羊。这种散文收尾,读后总会有叹惋之感;这种教学结课,当然不会令人满意。为此,我们于近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后5分钟教案”的征集活动,要求从创新和易于操作两个角度献计献策,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现从中摘取几例,献给同仁,敬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神聚”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锻炼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受到汉语文化熏染这一主旨;“形散”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主旨,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做到语文教学散文化,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贯彻落实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教学无外乎"形"与"神"的有效拿捏。教学中的"形"是外显,是教学活动的外在表现。从教学整体看,议题式教学是建设活动型课程的载体,其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形"。从教学过程看,议题设置、情境选择、活动安排、评价设计等直接体现出来的是教学的"形"。教学中的"神"是内化,是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在议题式教学中,"神"是课程目标,即通过"议"要实现的核心要求,包括知识目标与素养目标等。本文以浙江省学科基地学校研讨活动中象山中学肖利老师的"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和金华外国语学校陈洋老师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两节展示课为例,谈谈对议题式教学"形"与"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介绍“留白”及其作用。提出在板书设计中运用“留白”能更好地体现板书设计的生成性,引出更多的思考与想象,取得创新性效果。以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探索板书设计“留白”,即表格式板书设计巧“留白”,创新语音教学形式;图解式板书设计巧“留白”,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提纲式板书设计巧“留白”,丰富语法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王艳艳 《语文知识》2014,(11):69-71
《长白山秋色》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自己内心的“主观色彩”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情景浑然一体,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浓烈浪漫。作为散文鉴赏的起始课,既要教学生鉴赏文章,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教学目标:1.赏析本文秋景,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严谨的结构;3.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继东 《成才之路》2012,(20):70-71
信息技术以新课程、新教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要以新的思路来面对学生。授课形式要创新,教学思想要创新,由此,授课者可以用“形散神聚”的方法上好信息课,在信息课上如何要效益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散文的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要很好地完成它,困难是相当大的。因为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具有显著的文体特点,即所谓的“形散神聚”。在散文教学中,往往由于难以理解“形”和“神”的关系,学生在接受了老师深入细致的分析后,仍觉所知寥寥。中学六年,学了上百篇散文,到头来只记住了一句套话:散文“形散神不散”。这种令人痛心的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那么阅读时如何才能把握散文的“形”与“神”呢?一、分清类型,依“类”悟法阅读时,我们要弄清作品是属于哪一类的散文,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分析其“形”与“神”的关系.①写景状物的散文.我们应着力把握其外在的形态(静态与动态)和内在蕴含的精神.因为“情”是“景”的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  相似文献   

19.
一.单元整体设想 1.教学目标本单元共五篇文章。组成散文单元。它分别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出发,从不同的选材角度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丰富多姿地反映了散文体裁的共同点——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并进而初步地学习散文的写作方法,逐步做到会读散文,理解散文象征的写作手法,学写这类散文。 2.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五篇散文的学习,弄懂什么是“形散”?什么是“神聚”?为什么要“形散神聚”?怎样做到“形散神聚”。使学生弄清,“形”指的是取材与剪裁,“神”指的是中心,是立意。“形”与“神”是紧密联系的。“形”是体现内容的珠宝、“神”是贯穿文章的红线、“形”由“神”穿成一串熠熠闪光的项链,光亮照人。除此之外,散文重要的表达手法之一是,作者多采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中心思想,本单元各篇均采用了这种手法,这一手法亦是本单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有幸在南京东南大学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支老师的课堂教学风趣而严谨,形散而神聚,在平淡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听课时,不由想起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课后,细细揣摩,恍然大悟,支老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往往让人回味无穷。“我”课堂上,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中,从不以“老师”称自己,而是用“我”。片段一师: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可能要多上一会儿,多占一点时间,可以吗?生:可以。师:好,得到同学们批准,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师:我都忘了讲哪课了,课题是什么?生:《只有一个地球》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