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的一统。基于它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的兴趣,将语的“工具性”与“人性”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以提高他们的语素养,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思考和探索的。同时,我还尝试了一些方法,且称之为“开放式语教学”,现在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关乎语文教学大局的问题是备受关注的。比如大语文教育的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问题等。而有些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更为实际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以下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不要忽视课外与课内的配合这个课外是指语文课之外的其它学科,是指学校语文课程之外的其它可以进行语文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和形式。而不是指课下完成作文或课外做指定的语文作业。“语文课程标准”在阐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统一。基于它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早在30年代,叶圣陶、夏丐尊先生提出了语感说,可惜的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语感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普遍的认同。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语文课要加强语感教学的呼吁。在语文教育界掀起语文教学热点问题讨论时,当前语文教学的许多热点问题都是围绕着语文教学的特性问题展示讨论的。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感教学,只有加强语感教学,才能解决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才能进一步突出语文教学的个性,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以下结合几个热点问题谈谈我对语感教学的认识。 一、…  相似文献   

6.
一、现象点击 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进入课改以来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确,纵观历史,从“双基”的提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与培养,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总的来说,语文教学过于强调了工具性的一面,把语文课程知识化,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更多地注意字词句篇的训练和条分缕析,相对而言,语文自身的人文特征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语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与语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相契合。只有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突破传统,力求革新,才能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语教学实践中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为了培养真正合格的国家建设人才,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既要注重学科的工具性,又要关注其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感、人文理想,弘扬民族的人文精神.文章就此问题,谈谈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片面地强调人文性或工具性,都是不可取的。而从教学实践来看,人文性的一面相对而言是较弱势的。这具体表现为:人们往往注重于字、词、句在语法及表意上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其中美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晗 《现代语文》2005,(9):43-44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明确地体现了新课标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解读其内涵,领悟其精神,有助于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语文教师准确把握当前语文界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对这些文章的教学就是作者、编者、教者、学生四方的心灵交汇,作者的情思,编者的意图,教者的激情,学生的感悟,在教与学中都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相似文献   

11.
沈金元 《成才之路》2012,(20):12-13
当前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过分强调其工具性的弊端已是越来越突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人文性回归.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天然具有深厚、鲜明的人文特征,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语文成了应试的工具;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精神培养割裂开来,以致学生思想苍白,情感贫乏。杨东平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培养人文精神,就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舍弃了人文精神,就是舍弃了语文的灵魂。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每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一、…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学校里,重理轻文的现象愈加严重;在社会上,人们对学外语、学电脑趋之若鹜,而进修语文的却很少听闻。面对这种现象,作者分析了语文教学在素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有关语文学科性质观点的探讨,辩证地看待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由此得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能读书"、"能作文",除达到技术的训练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正是基于此,产生了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余彩霞 《教育现代化》2005,(12):106-106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语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课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7.
谈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后,我对“语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专题讨论情况进行回顾,现将天津曹媛、内蒙古丛智芳、海南吴春娆、甘肃李建萍、杨昱婷等专家和代表的观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林东清 《课外阅读》2011,(8):257-258
新课改后,中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风潮。那么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如何传递起其所规范的语文学习之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必然的求,而课堂回归“语文味”也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思索的语文教学问题。本文试从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思索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路径,从而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之法,旨在为语文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开始把课堂回归原生态,崇尚一种更加有效、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在课堂上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但也不是只有学生为所欲为,而是师生共同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谈话是情感的交融、知识的碰撞、能力的提升。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应该是语文课程最本质的特征。本文通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两方面浅析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