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蔚昌 《中华武术》2007,(12):43-44
(一)太极拳概论太极拳的前辈宗师和经典著作讲,打太极拳用的是"虚无劲",即"意"。准此道者,谓之正路。可惜,时下少之又少。打太极拳用的是"习惯力"。以此行拳,谓之歧路。这成太极拳的主流。太极拳传至当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相似文献   

2.
形意拳     
形意拳讲究“像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脱胎于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一系。1856年后,李飞羽始以“形意拳”为名,在山西、河北等地传播该系拳技。该拳借鉴禽戏增益拳术;采用“五行学说”论述拳术运动规律;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即:劈、崩、钻、炮、横五拳)、“十二形拳”  相似文献   

3.
《精武》2007,(1):35-35
孙禄堂(1860-1930年)河北完县人。先学形意拳,精通易理,兼习八卦。著有《形意拳学》,《拳意述真》等书。在北京有“活猴”孙禄堂美名。后又从郝为真学太极拳,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现在的开合鼓荡、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氏太极拳。  相似文献   

4.
车星辰 《武当》2007,(5):37-38
推手,是各派太极拳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练功方法,也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种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形意拳和八卦掌及大成拳(意拳)中也有推手,但推手在形意、八卦中的地位远没有在太极、  相似文献   

5.
《精武》2010,(6):62-63
形意拳名的创意 形意拳学本是门仿生学,它是根据宇宙间日月星辰,万事万物生态环境,人与物的动作形象,以物象演变形式的意式形态为立法之本。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及劈、崩、钻、炮、横。金:是金属,以斧头为形象,劈木为拳意,谓之劈拳。  相似文献   

6.
徐培良 《武当》2006,(12):17-19
形意拳是我国四大名拳之一,被称为功夫拳。据传说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经数百年的不断完善,即成现在的形意拳。形意拳的特点:劲力充沛,严密紧凑,沉着稳健,动作协调齐整;象形取意,形灵意合,神形兼备,内外合一。所称为“形意拳”就是外形与内意高度的统一,“心诚于中,肢体形于  相似文献   

7.
陈月华 《武当》2014,(1):23-23
一、如何教好太极拳太极拳是意、气、形统一的运动形式。根据太极拳的特点,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教练太极拳,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1、先"根"后"梢"的方法拳理认为,太极拳真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指。实践证明,步法掌握的正确与否,是学好太极拳的关键。因此,我教太极拳首先重在脚下,示范  相似文献   

8.
朱天册 《武当》2009,(4):22-22
形、意、神为形意拳的三大基础,它们之间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形”为基础,“意”作灵魂,而“神”则为神。  相似文献   

9.
形意拳是内家拳术的一种,是广大群众较喜爱的武术项目,这是因为形意拳在健身防身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形意拳的演炼不仅要求形、意一致,而且要求内、外三合,又称形意六合。外三合是强调外部的形,这比较容易理解。内三合则强调内在的意,则不大容易领会。多少年来,内三合一直被蒙着一层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一些行家、高手也不容易讲清内三  相似文献   

10.
孙禄堂先生是我国著名武术家。名福全,晚号涵斋,别号活猴、万能手。河北完县(今望都县)东任疃村人。他曾从李魁元(一作垣)、郭云深学形意拳,从程廷华学八卦拳,从郝为真学太极拳。后来他以郝太极为基础,融会互合三家之精髓而创孙式太极拳。在国内外均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盛誉。著述有《形意拳学》《八卦掌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论拳术内外  相似文献   

11.
内劲,是孙氏武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孙氏武学是内家武学,离开内劲,就不要侈谈内家武学了.孙氏武学作为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融为一体、独树一帜的一大武学门派,离开内劲更是不可能的. 在《拳意述真》一书中,"内劲"一词出现16次.在四部拳学专著中也数次用到"内劲"一词:《形意拳学》中出现4次,《太极拳学》中出现1次....  相似文献   

12.
以"象思维"理论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等谈讨太极拳心法的概念、构建模式、构成要素、原理作用以及运用要点,从而挖掘太极拳心理修炼的内涵及方法。主要结论:作为内家拳之一的太极拳,尤其讲究"心法"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心理训练方法体系;心法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心法的构建模式是"意念造型";主要构成要素是点、线、面、体;太极拳心法的原理是"象思维"理论,运用要点是"得意忘形""以意导势""把握分寸"。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的产生、发展与太极观、太极图、水有直接的关联,追本溯源,求解其相关项,可使之更具体、形象、简易、合理、科学。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文化,它的哲理和价值不是一种拳术所能涵盖的。从太极拳的形、意、理、律、动等方面看,都与“水”有关,它是“形如水、意如水、动如水”,太极拳可称为“水拳”。水的灵性、灵动和哲理给我们很多启发。太极拳为什么不能大众化?其主要原因是理性太强,讲究过多。如果我们跳出太极圈,来看太极拳,把其理解为“太极水功”,使之更通俗、易懂、好练,对太极拳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世勤  周梦华 《精武》2007,(11):I0001-I0002
李式太极拳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宗师和好友王兰亭等,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的。李式太极拳又称太极五星捶、刚柔太极拳,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早年,李瑞东宗师从好友王兰亭(杨禄禅宗师的弟子)习练太极拳,从李老遂宗师习练戳脚翻子拳,还习练过少林拳械、八卦掌、心意拳等。李瑞东宗师以老架太极拳的肘底捶、撇身捶、指裆捶等捶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式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出李式太极拳。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多种门派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刚柔相济,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李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体松舒展,刚柔相济,连贯灵活,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15.
方奎明 《武当》2014,(10):17-18
本人研习太极拳近三十年,对太极拳内功和太极拳养生等诸多方面,已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今不揣浅陋,谨就太极拳内功与养生简要阐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太极内功 习练太极拳不仅要有外在的形体运动,还应该有内在的意气运动。外在的形体运动源于内而形于外,是一种表现形式;内在的意气运动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内涵深厚,即我们所追求的太极内功。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作为内家拳典型代表的太极拳,十分注重内功训练,讲究功招合一。即所谓“功无招无以为用,招无功招法皆空”。因此可以说,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调整形与气的关系的过程。形是方法,气是内容。习练太极拳不能只停留在外形姿势上的标准与否,更要深入提高太极拳内功“气”的层次,才能达到意、气、形合一,才算真正掌握了太极拳运动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6.
形意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在拳理拳法上,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技击内容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拳法上以形取意、意自形生为主要特点。以徒手搏击和器械攻防格斗为一体,以及内外结合、锻炼人内在的精、气、神、意、劲为宗旨。同时在拳理拳法中蕴藏着"天人合一"及祖国医学中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8-58
先师云:“形而上者谓之意,形而下者谓之势。演形意拳术者,熟玩内意外势之语,于拳道则思过半矣。”盖拳意者,人神所素具之灵机也,灵机者,必藉拳势而显者也。舍拳势,则拳意浑噩将无所用。未闻‘意’,‘势’有孤立而成者也。神之取给于形,形之取给于神,相反相成,并完吾人虚灵不昧之天真;觉行圆满,包举无遗,此形神得其宜之总说也。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形意拳与太极拳传承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形意拳与太极拳在理论发展、技能练习、生存价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形意拳存在理论发展的保守性与片面性、技能练习形式枯燥,内容强度较大、生存价值发挥滞后等问题。提出形意拳可以在保持自身本质特性的基础上参考太极拳的发展,从而得到一些有益启示。这对于保护中华武术发展的完整性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8,(3):30-31
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优秀拳种,它与太极拳、八卦掌一起,并称为中国武术三大著名内家拳。太极拳主柔,柔中寓刚;八卦掌变化多端,刚柔相济;形意拳则是硬打硬进,如电闪雷鸣,刚猛沉实,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毛明春 《武当》2007,(10):25-26
一、形意拳概述形意拳是一种内功拳,其动作朴实无华,体用兼备,没有很多的辅助功法练习。形意拳的功夫主要是通过"合一"的训练,通过六合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以到达周身整合协调合一的境界。六合的训练贯穿于形意拳的始终。六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