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人们之间相互进行的获取新情况、交流新信息的社会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的需要。文字产生以前,主要是利用口头媒介传播。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报纸是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工具。小报自宋代产生后,直到清代,一直是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宋朝时“小报”出现的原因、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瑛 《中国广播》2008,(9):57-58
提要是对广播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文字,是广播新闻必不可少的“脸面”。广播新闻要先声夺人,提要就是“先声”,其在广播新闻中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说得准确点“提”出的新闻“吆喝”得好坏,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或收听率,所以广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掘提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点,让其成为发挥广播媒体传播力的支点,帮助我们改善、  相似文献   

3.
李琴 《军事记者》2005,(12):26-27
画家以线条和色彩描绘客体,音乐家靠音符与节奏表达创作意图,记则用新闻语言进行报道。什么是新闻语言?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直到今天也没有统一说法。马向伍、蓝鸿教授在《新闻语言分析》中定义;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新闻语言。简言之,新闻语言是表述新闻事实的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新闻人物语言信息的传播,以至于记者们在采访时总是给人一种边提问边埋头记录被采访对象谈话的印象。而对于人物非语言信息的体态语言信息,则往往不注意捕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使新闻报道显得呆板、干瘪,不传神。所谓体态语言信息,指的是人们通过动作、表情、外表、服饰等,间接传递出的信息。行为科学家曾指出,“人们的所作所为比他们的所说所讲更为重要”。南振中同志在《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文中写道:“眼睛,是人身上灵敏的器官,它像一架精密的自动摄像机,随  相似文献   

5.
“观念信息”,新闻传播中的“新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军事新闻中,因为由于和平时期部队和军事活动的相对稳定性,观念新闻在报道中构起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观念的信息态存在方式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使用。因此,笔欲在新闻界率先提出“观念信息”这一全新概念,以期通过对它的深入阐述,有利于在传播过程中的科学把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传播过程就是新闻语言传递各种相关信息的过程,一件新闻作品就是多种相关信息的集合体,或者说是由若干信息构成的高信息形态。其新闻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两方面:一方面,新闻作品中一定要有足以体现新闻价值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一定要让最具价值的信息在新闻作品中得到凸显。所谓新闻写作,就是记者对采访所获素材中各种信息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综合处理,从而实现信息含量、信息价值以及信息排序相统一的信息组合。  相似文献   

7.
张凯 《现代视听》2012,(6):29-32
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缺失现象伴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有新的表现形式,在网络时代的舆论审判和网络暴力等现象均与信息被媒介化有关,正确把握媒介的定位和新闻传播的原则将会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社会发挥积极的新闻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8.
如果单一地使用理性陈述的手法,读者对信息缺乏感性认识,对新闻信息的认知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这样的信息对于受众来说,就难以充分地接收。新闻就失去了传播的价值。基于此,消息写作中感性的表现与理性的陈述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闻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刘雪梅 《军事记者》2001,(12):33-34
在新闻传播中,信息能否顺利地传送,不仅取决于报道的内容,也与传播渠道是否畅通密切相关。新闻报道在规模、步伐或方式上的变化常与传播媒介的发展共同进行,正如加拿大传播学大师马歇尔所说:“媒介即是信息”。与主要通过人及交通工具来传送书、报、刊的印刷传播方式不同,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讯传播主要借助电波或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省钱、省力的空中通道。  相似文献   

10.
刘英 《新闻知识》2012,(6):18-20
网易"有态度的新闻",究其实质是一种重视原创、强调观点独特的网络新闻价值观。它标志着网络新闻传播从"信息共享"到"思想共享"的转折。未来的网络传播,可能形成两种并行不悖的发展模式:重技术重整合的"新闻超市"与重人文重原创的"观点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11.
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传播活动,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两个,其中之一便是向公众传递新近事实的信息,以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要。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需要各种信息。信息同材料能源一样,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人类办新闻事业,就是因为新闻能给人们带来信息,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如果不传递信息,就失去了存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广播电视追求“频道专业化”、网络更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快速而全面地获取新闻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已经变得相对容易。当“独家报道”越来越困难,能否向读者提供“独家观点”,也已成为目前不少地市报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所采取的重要办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上“社区”概念是指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共同居住和生活的一个区域。如今,“社区”概念正被网络传播媒体加以广泛使用和推广,使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新的扩充,成为信息(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兴致勃勃谈论信息革命时,各种新概念满天飞。但面对繁杂信息,没有理想的收集、整理手段,更难以实现快速传播。使信息实现既量化又快速传播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迅速生长和发展时期。不知互联网的“始作俑者”是否想到,如今地球上的人居然用这样的方式凝聚在一起:一个网线连上许多许多的局域网,彼…  相似文献   

14.
理性之美:新闻语言的不懈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许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的色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的任务一是传播信息:二是传播观点。新闻的自然形态也有两种:一是描述事实.二是评论事实。坚持新闻立台,既要做好前者,又要做好后者。而在当前和今后,做好后者。即做好新闻评论类节目变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16.
陈昌旭 《新闻战线》2023,(13):92-94
杭州日报在“后发”新闻中寻找“新”机,通过“预设立意新”“采访信息新”“叙事表达新”,将原有素材进行延伸,并深入探索具有思想性、时代性、现实性的立意,通过广泛、细致、深入的采访,获得新的核心信息,以新颖的叙事表达,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实现“后发”制胜。  相似文献   

17.
"被捕",这是美国加州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詹姆斯·巴克在埃及拍摄一个罢工事件被捕时在Twitter上发出的两个字.这两个字在Twitter上被迅速传播,并最终传到美国国务院.结果是国务院采取行动,詹姆斯·巴克获释出狱.在坐上埃及政府送他前往机场的车前,詹姆斯·巴克发出了另一条同样只有两个字的信息到微博上.这两个字是"自由".当然,它们再一次在Twitter上得到了迅速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微博的迅速崛起,一举打破了固化了的传播格局,将网络舆情继续前推,成为一支新闻奇兵。在大众对信息、真相越来越渴求的当下,微博正以便捷、原创、草根的姿态迅猛占据传播的前沿阵地,每一个人既是受众,又是信息传播者,一个小小的手机,就可以第一时间将重大信息发布,然后以转播的方式,急速拓展。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传播日益快捷的今天,媒体传递信息效率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同其他种类新闻媒体的竞争中,报纸传播新闻的时效性比不过广播,现场感比不上电视,便捷性比不了网络。所以,有些报业业界人士提出,报纸应发挥自身所长,深入挖掘新闻背景,多做些有深度的报道,这样才能在“赛跑”中争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2009年5月11日,在新华社多媒体中心正式启动仪式上,李从军社长指出,构建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是新华社适应数字化时代新闻信息传播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那么,什么是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又怎样构建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呢?就此,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