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青兰 《收藏》2014,(3):62-66
明正统至天顺年间,千戈不息,灾荒连年,朝野动荡,景德镇瓷业受到干扰。这三朝带有绝对年款的瓷器传世很少,以前人们对这段时期的产品面貌认识不清,故被一些陶瓷史家称为“空白期”。这是从官窑烧造的立场来看,但向以瓷业为生的景德镇,这30年来的窑烟却从未中断过。不仅如此,其时景德镇民窑生产极为兴盛,几可与官窑相执牛耳,否则的话,  相似文献   

2.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瓷器的资料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进行过分类、排比研究,初步勾画出"空白期"瓷器的轮廓特征(见王志敏《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3、4、5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混淆不清,也未曾探讨"空白期"瓷画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各大博物馆馆藏和著名收藏家珍藏的陶瓷、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为素材,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馆复制元、明初青花瓷研究的成果,包括笔者参与其中的心得体验,分析"空白期"青花瓷的彩绘工艺和艺术特征,兼与元、明初青花瓷装饰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龙缸是景德镇御厂制作的一种专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大缸,一般在器身使用青花绘画龙纹装饰而得名。与其他瓷器制品相比,该类器物器型较大,因此也有“大龙缸”之称。一、龙缸烧制的工艺流程嘉庆时期,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提到明御厂,专门烧制瓷器的只有“龙缸窑”与“青窑”。“龙缸窑”仅烧制龙缸,  相似文献   

4.
长沙窑瓷器2021年6月首秀"国家名片",《集邮博览》2021年第6期刊登了几篇介绍长沙窑的文章,这些文章叙述翔实,知识丰富,有助于读者对长沙窑瓷器的了解。其中《人间彩瓷今何在长沙窑口觅芳踪》一文说:"到后来元青花工艺成熟,景德镇将釉下彩瓷发展到新的高度,创造了久负盛名的青花瓷器",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创造"一词不属实。  相似文献   

5.
曹淦源 《收藏界》2012,(12):55-59
近几十年古陶瓷界研究空白期(明正统、景泰、天顺)瓷器取得可喜的成果,曾被历史尘封的空白期瓷器,如今重现光华。这一时期青花彩绘俊逸洒脱,所谓的"空白"原本丰富而绚丽,尔后还得到弘治民窑如火如荼的薪传。饶有兴味的是这两者的艺术特征又可以追溯到元代。我们把三个时期的青花瓷的器物造型,以及装饰纹样的题材、布局、构图、式样、  相似文献   

6.
魏佩 《收藏界》2014,(1):143-143
2013年12月9日,在江西乐平市召开的景德镇唐代南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江告诉记者:“景德镇乐平接渡镇南窑考古发现唐代最长龙窑遗迹,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具有正史补史的作用,为探讨景德镇早期的陶瓷历史、窑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唐代制瓷手工业和青釉瓷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杨俊艳 《收藏》2013,(1):60-65
酱色釉早在商代晚期就已出现,但真正成熟则是在东汉晚期。宋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各地瓷窑普遍烧造,并以北方的耀州窑、定窑和当阳峪窑为杰出代表。清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并因皇帝的青睐而成为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生产的仿卉釉色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雨岚 《收藏界》2012,(5):62-66
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并风靡国内外,至南宋时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两等地都何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那么,这个庞大的窑系究竟有多大,包含哪些窑门呢?为方便喜爱青白瓷的藏友收藏研究,现将各地烧造青白釉瓷器的窑场资料加以整理,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9.
霍华 《收藏》2008,(8):94-96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官窑瓷停烧,加之缺乏明确年代的陶瓷实物,故在古陶瓷史上被称作“空白期”。南京博物院王志敏先生根据对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玉带河出土瓷片的研究,初步提出了“空白期”瓷器断代标准,这些在他的遗著《学瓷琐记))中有记载:近20年来,也陆续发现有正统纪年墓葬出土的青花瓷,南京博物院所藏南京南郊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中出土的5件青花瓷和1件龙泉窑青釉瓷盖罐是最早一批有确切正统纪年可考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郎红与祭红     
高阿申 《收藏》2007,(1):62-66
通体高温铜红釉瓷器的制作始于元代景德镇窑,到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才真正掌握了鲜红釉的烧制技术,一批釉色绝正鲜艳的红釉器相继问世。这一时期所烧的铜红釉袖色之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