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峡 《历史教学》2004,(11):23-28
本文旨在于通过对突厥军队的特性与突厥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探讨突厥在北周灭北齐当中的作用.提出突厥虽与北周有过合从伐北齐的经历,然而北齐之灭亡并非突厥与北周合从的结果.北齐自身衰落,再加北周与陈的合攻,才终致灭亡.  相似文献   

2.
北齐、北周交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齐、北周交聘通好后,双方使臣衔命报聘,络绎于途。通好求和、吊赠会葬以及商榷礼义是齐、周交聘的主要意图。齐、周统治集团由于在完成北方统一战略意识上存在差异,因此在交聘意图上,北周积极利用交聘为其统一战略服务,北齐则因政治昏暗而显得被动无为。  相似文献   

3.
北周外交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北周与陈、北周与北齐、北周与缘边诸族间的外交.其中北周与陈朝的外交关系为其外交工作的重点.与缘边诸族间的外交关系,则为其外交工作的重要补充.与北齐的外交关系,则比较特殊,更近乎一种外交上的欺骗手段.  相似文献   

4.
晋阳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西周王朝建立不久,时有"桐叶封弟"之记载,时"唐国"出现,后又被"晋国"的称号所取代.历经春秋、战国与秦汉王朝的历史演变,晋阳之独特地位逐渐得到当权者的重视.在北齐时期,晋阳城享有"别都"之美誉.这一尊贵地位的取得并非出于高氏家族对其的偏爱情感,而更多是由其地理环境、历史生态和政治战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亦是其作为一条多元文化交融带所具魅力的展现.北齐别都晋阳城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晋文化与中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1996年,中日原州联合考古队对位于固原县西郊乡(今原州区开城镇)大堡村的北周柱国大将军、原州刺史田弘墓进行了发掘,为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增添了新的学术资料。其中出土的器物,尤其是墓志,为研究田弘的籍贯和族属提供了更加详尽的依据;壁画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西魏—北周墓葬壁画的全貌;金币、玻璃器、陶塑等,显现了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的繁荣昌盛。这些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引起了考古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全面研究田弘在北周历史上的功绩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对突厥1000多年的历史变迁的解析来看,突厥后裔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最终使突厥认同走上式微的道路。历史表明,传统的突厥认同在全球化的民族国家风起云涌的浪潮中日趋沙化,突厥各民族不得不适应现代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趋势,根据所在国的现实需要,建构、整合和归趋于新的国家认同。泛突厥主义的认知误区恰恰在于:它想使突厥人从融入世界的河流中分疏、独立、逆行,企图让突厥人从同化于诸多民族的生存现实中反叛、剥离、孤立,这与整个世界历史进路相悖,因而注定得不到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将铜制兵符刻成虎形,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不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方能发兵。在古代“虎符”也成为了统治阶级巩固帝王皇权地位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8.
高欢所言“督将家属多在关西”一语,往往被视为其优容怀朔勋贵的确证,但此“督将”所指实为东魏北齐中由关中西来的一批降将。这些武人身份各异,包括尔朱天光旧将、河西部落酋帅以及关陇土著豪强,其东归或事起仓促,或只身被俘,故而将亲属遗留于关中。他们投靠高欢的原因,主要包括贺拔岳之死导致的关中势力联盟破裂,东西魏国力悬殊下的政治选择,以及孝武帝之死导致的政治反噬。这批西来武人东归高欢后,由于根基浅薄,故只能积极向高氏统治者靠拢,依赖武力立足于东魏北齐政坛,却因之成为高氏钳制怀朔勋贵的工具,最终在高氏与怀朔勋贵的激烈斗争下沦为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隋文帝杨坚代周建隋之物,面对国内餐复杂的形势,首先把注意力放在了解决突厥问题上。在解决突厥问题中,长孙晟提出了“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军事外交策略,并亲自实践了这一策略。有效地解除了突厥对隋朝的威胁,为隋初的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元中都遗址有其特殊的历史研究及物价值,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因而引起了史学界,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元中都遗址的发掘、研究与开发,必将带动当地旅游事业和经济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释"器"     
文章分析了"器"字的金文形体,其形体为犬从的会意字,表示犬吠之义."器"一词在造字时采用了和本义相关的事件来表现.因为是有价值的器物,所以器物拥有者便养犬来看守,如遇外面生人接近或图谋不轨,则家犬就会狂吠.<说文>对"器"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12.
"器"字的本义应为"以犬在石头之间祭祀",起源于古代的犬祭。通过关于犬祭的文献记载、民俗证据、考古证据、字形旁证等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论证,深层阐释犬祭祀文化背后的深层原因,纠正长久以来各字典辞书援引《说文》字形释义的错误,为今后字典辞书的编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中的"不自由",历来都被理解为柳宗元的行动受拘.考索"不自由"在古代典籍和<全唐诗>中的用法,可以发现此句实蕴含另一种意旨,即柳宗元的采蘋花相赠之欲,乃是缘春风(故人)之情而起."不自由"乃情不由己、情不自禁之谓.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战国策>中的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历来为人所称道,但多论述其劝谏的艺术性,对其主题思想则少有问津.主题思想是对儒家政治思想的演绎,邹忌是一个具有儒家思想的贤臣形象.但从现存的历史史料来看,邹忌本人是一个多面人物,在论本中被典型化了.  相似文献   

15.
~~着自己脖子底下耷拉皮 ,又踏着自己的尾巴。”这种解释广为流传 ,并受到认同 ,由此而产生了成语“跋前踬后”。狼是一种体瘦而尾垂于后肢之间的猛兽 ,脖颈相对瘦小。野外的狼 ,我们是见不到了 ,在动物园 ,还是不难见到的 ,但在它们的脖子上见不到垂肉。狗是狼的近亲 ,老狗我们见过的不少 ,也没见过“垂地之胡”的。况且前腿后肢如此动作 ,训练有素的狗恐怕也作不出这样的高难动作吧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见不到垂胡之狼 ,即使垂胡之兽 ,如老虎、狮子之类 ,也不可能有垂地之胡。以至于前脚移动就会踩踏自己的脖颈 ?历代解诗的 ,为了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16.
马周作为古代文人“发迹变泰”的典型代表,与之相关的各类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自唐至清,马周故事围绕“落魄一常何家客一发迹”的线索展开,文本形态由唐代的志怪小说、诗歌,到宋元时期的史书、笔记、诗词典故,再到明清时期出现的戏曲、小说等形式。同一“发迹变泰”的主题,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流行文化作为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受众极广,所以能够在很大程度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与潜藏的观念.本文以港台流行音乐输入之时既被广泛接受又遭到拒斥的尴尬处境为例,描述了流行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并以周杰伦现象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其两首歌词的叙述时间与其他细节的分析来审视一些文化观念,认为当代中国含有对失落线性时间所产生的焦虑感.最后结合对周杰伦现象中形象消费因素的分析,确认当代中国社会中后现代因素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算筹起源说     
本文列举了关于算筹起源的诸多观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在该课题研究上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