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基于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以及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于近几年大力推进科技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初、中、高等教育阶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体化进程。本文主要聚焦日本如何通过政府政策支持、产学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推进高中阶段的人才培养建设,从而为日本的科学技术发展储备人才。我们在了解日本高中科技人才培养过程的同时也要积极总结经验,把握其科技人才培养的要旨。  相似文献   

2.
放眼全球,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把科技和知识创新作为基本国策,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创新战略。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环境的营造十分重要,环境是创新的基础和保证。从国外经验来看,政府是营造创新环境的主体,各国政府主要从战略制定、鼓励政策制定、直接投资、推勘产学研合作、制定创新评估指标几个方面来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严重威胁了教育公平和公正,校际合作是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差异性”校际合作是校际合作机制的创新,它致力于学校之间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转化为共享资源,从而提高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文章阐述了“差异性”校际合作制度的设计理念、实施动力机制、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之后才能实现其创新价值。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各创新主体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省属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省属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建议内容包括:着力构建高端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激励效果与优化决策;强化政府政策扶持,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扩大科技保险范围,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5.
校地合作既是学校开放办学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办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地方政府、学校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池州学院与池州市实施合作共建是新时期高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政府对区域范围内院校发展的保障、监督和宏观调控作用,是院校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必要条件。高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培育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池州学院在认真研究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回报地方,创新发展,走校市合作,共建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6.
"教学研合作"是"产学研合作"的特殊形式,能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合作能否成功,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的角色定位正确,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宣传服务、经费保障和监督指导作用,就能将合作各方的力量转化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可持续的合作关系,达到共赢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日本产学官合作模式密切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联系,促进了企业的技术革新与转型升级,实现了企业、职业院校以及政府间的资源共享、成果转化、风险共担。日本产学官合作模式的成功运行,离不开政府的科学引导与推动、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职业院校的适应性改革。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学官政策与组织体系;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推动产学官合作机制的发展;回归职业教育本质,发挥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拓展产学官合作形式,广泛建立产学官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要求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以促进知识流动、转化和创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培养创新型与高技能型人才、促进成果转化和"双师"教师的培养。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中政府缺位和校企之间利益与目标的差异问题,提出了构建校企实体合作和"政、产、学"三合一的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美、英、日大学-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发达国家在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中的独具特色的模式,包括美国的企业孵化器、工业-大学合作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英国的联合教授席位、创业型大学、教育公司,日本的共同研究中心、委托研究和委托研究员.希望为我国的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胡国勇 《教育科学》2013,29(3):82-88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逐渐从理念成为政策,以产业界舆论压力为背景,政府开始积极推进以促进大学研究成果向民间转移为核心的产学合作政策,要求大学通过产学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获得社会资源、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但东京大学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将社会服务的重心放在了通过产学合作,实现知识体系化、知识创新以及人才培养;而公立大学首都大学东京则将社会服务的重心放在了服务东京都发展战略方面,与政府政策期待并不完全一致,显示出政府新自由主义教育政策与国立、公立大学的传统及公共属性之间很难协调。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校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校企合作的四种模式,分析了存在的三个典型问题,即企业与高校合作双方观念存在较大差异、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所必需的完善的利益和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成;提出了对策:整合校企合作观念,共建校企科研机构;完善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校企合作的利益分享与风险投资机制;设立研究基金,加大经费的投入与筹措;加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管理和支持的力度;规范校企合作,创新利益分配;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形成良性的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教育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育国际化是当今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推行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主要途径包括增设国际教育课程,扩大人才相互交流,加强科研多边合作,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培养国际人的素质,各国相互承认学历,推行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国际互联网建设,实行网上交流与合作。推行大学教育国际化要正确处理与民族化的关系,国际化要依赖于民族化而存在,民族化又借助于国际化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是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应加强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校企合作应在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与政府主导的共同管理运行机制下,学校通过提高自身实力如提升教师积极性和实践与研究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赢得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通过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学生通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4.
加强区域教育合作,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效、快捷地解决高校教育自身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加强区域教育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益,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区域教育合作具有政策性、市场性、广泛性、灵活性、区域性等特点。加强区域教育合作,可有效解决高校自身建设的主要矛盾;加强区域教育合作,是高校专业建设与调整的重要法宝;是高校提高学生质量、稳定和扩大生源的必然选择;是提高高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有国家政策的支持、高校的迫切需求、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迫切愿望,加强区域教育合作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新升本科院校系级资料室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系级资料室的建设是新升本科院校加快学科专业的调整改造,支撑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需要。系级资料室应定位为高校特定学科专业的信息中心、研究中心和学习场所。应通过校系共建、馆系共建、师生共建等措施加强其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世界各国长时间的探索,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结合本国实际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问题上,应尽快克服在低层次重复探索的不利局面:与此同时,充分理解与把握产学研合作的演变规律与发展趋势,在大学“经营化”思想的引导下,探索最优化的产学研思路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站在高校与企业互动的视角,研究产学研结合长效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通过"特征→功效"的理论分析,认为产学研结合的本质是一系列要素合约的组合,存在着内在的稳定性和长效性.本文运用国内外产学研结合的现实发展逻辑加以印证,认为发达国家的现实经验与本文分析的理论逻辑能较好地吻合起来;我国产学研结合尚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内生性制度安排的构建与强化以及必要外生性制度安排的进一步完善,才有可能实现产学研结合的稳定与长效.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文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无法套用现成的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是文科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从这一理论基础出发,文章提出了文科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条有效途径:提高认识,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拓展思路,树立正确的合作观;积极探索“请进来”的合作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是国家、工程类高等院校包括相关行业、企业关注并积极推进的高技术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通过分析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特征,有助于厘清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规律。归纳地说,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具有教育性、工程性、市场性、利益性、互动性、文化性、职业性、地域性、创造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校教学团队的人才发展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实施发展性评价已成为世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当前高校在实施发展性评价中存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边缘化、评价中主体性缺失、发展性功能不明显等问题,教学团队因其具备有利于教师的团体性合作、促使教师评价主体的良好效能感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对话的开展等优势,而成为高校教学团队人才实施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