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近年来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在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显得越发迫切,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指导课作为我国一门新兴课程,近年来倍受高校重视。当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在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以教学安排全程化、教材内容科学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学机构完善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和学科研究先进化为目标,全面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实现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方式。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课程"边缘化"、管理不规范、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因此,必须从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强该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使其真正成为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课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结果发现,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方式单一,理论性太强;授课教师资历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汲取国外先进国家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经验,创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新型就业指导课程评价体系,以促进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就业指导课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内容和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课程较为随意、参与度低等方面,并基于高校特点,提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也面临着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现实问题。本文就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课程性质和教学原则出发,探索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应当从教师、教学方式、教学体系等方面对大学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期提高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邓清华  郑平燕 《考试周刊》2011,(47):205-206
作者针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思路,主要包括健全课程体系、重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入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并强调个性化、持续性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育界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还没有明确统一的结论,部分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操作性。在现有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还存在功利化、教学内容浅薄化、教学形式单一化和教师队伍非专业化等问题。本文明确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和主要架构,阐述了教学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学校课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为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而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的管理活动,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决定于学校管理的自主性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构建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应建立健全学校课程的规划和决策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系统、实施管理系统、评价管理系统,并应加强制度和规章建设。  相似文献   

12.
谈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校长的课程领导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在课程领导作用、课程领导方向、课程领导策略、课程领导状态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要提高校长课程领导以促进课程改革发展,必须改变校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改变校长课程领导的关注点、加强校长课程领导的力度、拓宽校长课程领导的视野、对校长课程领导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实验中课程实施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关于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研究领域,这项研究需要以新课改五年的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出发点,需要围绕课程实施研究的主要范畴和基本方法来分析新课程实施中的影响因素,侧重从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取向、落差、内容与形式以及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等若干个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义。新时代高质量课程建设需要充分彰显对差异的观照,以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适应性课程是对教育中差异存在的积极回应,也是高质量课程体系发展的必然逻辑。适应性课程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课程发展的一种价值导向。构建新时代高质量适应性课程需要树立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充分考虑理性与非理性的平衡,通过自组织的课程内容开发以及建立课程资源区域共享机制,实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15.
课程理论是课程研究的直接结果之一。课程理论的诞生又给课程实践以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百科全书主义课程理论、综合技术主义课程理论、实用主义课程理论、范式课程理论、结构课程理论、实践活动性课程理论和体验课程理论等。课程理论多元统一的发展格局是21世纪课程理论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6.
课程研究在中国大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课程研究在不懈的探索中,从依附走向了独立。深化了旧有的研究路向,开辟了新兴的研究格局;探讨并构建了课程理论体系,重建了课程概念,拓展了课程研究范畴;密切了与课程实践的关系;集中探索了课程现代化、课程改革、课程形态、课程研究方法论、课程实验等问题,取得了课程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大陆课程研究将在自我批判和检讨中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7.
英国教育体制由于沿袭地方分权制的传统,教师历来对学校课程有着极大的控制权。但是,1988年国家课程改革,特别是国家统一课程体系建立后,教师对课程的控制权日渐式微。随着国家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国家课程刻板且缺乏灵活性的特征也显现出来。2000年和2008年制定的新国家课程标准针对国家课程的这一弊端进行了改革。在这两次国家课程标准的改革中,特色学校计划被引入,并逐渐确立了以特色促统一的国家课程改革走向。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课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辉旭 《教育研究》2006,27(3):66-70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是个薄弱环节。对地方课程发展的检视,应聚焦于课程定位,关键是对“地方性”的再讨论,不妨将“地方性知识”作为课程支撑理论之一。但要从中国文化出发,进行时代转换,厘清“国家性”“民族性”与“地方性”,“一体”与“多元”,“和”与“异”等关系,把握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关系。要在基于与超越“地方性”中,进行地方课程的再建构,将地方课程纳入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探索地方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理解课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生态观引入课程研究是80年代中期以后课程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从转变课程范式的生态理念、课程与教学的生态模式、整体课程等方面来看,从生态的角度探讨课程问题是富有远见的研究视角,课程领域存在的已有问题中,许多可从“非生态性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