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下午,我正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忽听Kerhv喊到“Hi,Guvs!k go out for singing on the gress.”(哎,朋友们,让我们去草坪上唱歌吧!)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要去草坪上唱歌?”我忙问班主任Kerby。他神秘地冲我笑了笑说:“到时你就知道了!”我赶紧组织学生来到了草坪上。  相似文献   

2.
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上有着其它音乐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学生必须用心才能感受到器乐曲内在的含蓄性、抽象性,并通过内心听觉来指导自己的演奏。当学生内心听觉得到良好的培养时,他们就会与音乐产生共鸣,犹如心灵的琴弦被拨动,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王兵 《现代语文》2006,(2):122-122
读了张思明老师的《用心做教育》,内心真是感慨颇多,每读几页,内心就会涌出许多感动,也有许多感想。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底子差的学生尽快提高学习成绩,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作为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几年的老教师,我深深的认识到教师的教,要体会学生学的感受,只有在体会学生感受的同时,教才能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5.
儿时的我顽劣成性,谁家的瓜香,谁家的枣甜,我最先知道;上树掏鸟,下河摸鱼,狗从我眼前过去,我也拽它一把毛。学习成绩却是一塌糊涂,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三年级那年,期末考试成绩下来后,老师让家长在卷子上签字,我不由心惊胆战。爹娘是目不识丁的农民,爹的脾气十分暴躁,每次让他“签字”,他先是一顿拳打脚踢,然后才极不情愿地在卷子上按个手印。  相似文献   

6.
石贶晨 《教育艺术》2006,(12):36-36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句话说明了学校的一切事物都不足简单地、孤立地存在的,它们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用心去观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每一件事,善于发现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7.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挣脱应试教育的锁链,还语文教学以精神上的自由和愉悦,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语文,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一、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上,它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于家庭环境、性格、经历等不同,阅读体验也会有所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  相似文献   

8.
汪强 《师道》2007,(6):50-50
曾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有关对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西塞罗的《论演说家》的评论,引发了笔者对西塞罗的兴趣。近来通过网上资料和其他杂志上的阅读了解到对他的介绍: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前43年)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生于罗马的一个骑士家庭。曾赴希腊求学,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派思想的影响颇深。公元前77年,回罗马担任律师。公元前63年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为元老院元老。公元前51年赴小亚细亚任奇里乞亚总督。  相似文献   

9.
汪强 《师道》2007,(6):50-50
曾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有关对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西塞罗的《论演说家》的评论,引发了笔者对西塞罗的兴趣。近来通过网上资料和其他杂志上的阅读了解到对他的介绍: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前43年)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生于罗马的一个骑士家庭。曾赴希腊求学,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派思想的影响颇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王旭 《教学随笔》2007,(6):44-44
幸福是一个人由衷的、发自内心的感受。但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教师本人对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如果一名教师本身没有职业幸福感,他就不能教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幸福感的获得,这也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寻找幸福。  相似文献   

11.
韩瑶 《吉林教育》2007,(6):41-41
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的音乐教学,是须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完成的。一节音乐课,师生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完成了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为音乐所吸引、陶醉、启迪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艺术,艺术需要用心灵和情感去浇灌。心与心的交汇、情与情的碰撞必定会绽放出美丽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师爱的困境     
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可如今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并不是你用心爱了孩子,孩子就一定爱你;并不是你做出了爱的举动,孩子就会对你的爱有积极的回应。在如今的中小学里,师爱似乎陷入一种尴尬境地。据上海进行的一项关于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8%的老师说自己“很爱”或“尚爱”学生,可是却只有5.61%的学生明白地感受到这种“爱”,“不注意,不知道”的占了46.5%。这也就是说,教师付出的“爱”,只有极少部分被学生“领了情”,大多数未产生预期的效果,甚至起到…  相似文献   

14.
沉浸于题海的我决定投入自然的怀抱,释放身心,寻找那久违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弄假成真     
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我最大的感受是:后进生真的是很难管理,他们牵扯着太多的精力,大小道理,尽管你磨破嘴皮,他们也无动于衷。有人说对学生应有爱心。可这些后进生,你爱他们,他们却不爱你呀!一天下午,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一阵吵闹声从班上传了出来。紧接着只见生物老师怒气  相似文献   

16.
一、真心承认“感受是无罪的”。“感受是无罪的”,这是心理学专家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因为,感受只是一种内心体验,它并不影响别人,而有的教师对此并没有深刻理解,如某班换了思品老师,一名学生对班主任说:“一见新老师严肃的样子,我心里就害怕,不敢提问。”班主任马上批评道:“乱说,老师有什么可怕的!你怕老师,今后他怎么教你,一定要喜欢他。”在这里,班主任不但没有帮助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还责备学生的感受,也许从此后,这位学生再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这种心理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叙事,是适于广大教师的一种常用的简便易行的研究方法。 所谓“教育叙事”,指的是教育工作者用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的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思考。教育叙事,叙的是教学工作中的真实的细节、事件或者故事,其核心内容在于叙事与表达感受,其关键之处在于感受,如表达自己的启发、感悟、反思、经验等等;叙事是手段,表达感受是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与情感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主观感受或切身体验。这种内心的感受或体验的心理过程就是情感过程。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和学生们闲话写作时,他们谈到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实在让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对于用心生活的人来说,身边处处都有可以激发情感、触动情思的东西.因为他们懂得感受生活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那么,对于学生而言,要想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就要学会感受和体味(这里的“体味”就是思索、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歌唱中的内心感受,直接影响着歌唱效果与舞台实践,要想完美地表达作品,仅有美好的嗓音是远远不行的,还需具备良好的内心感受.本文对内心感受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阐明了良好内心感受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培养良好的内心感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