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就是古典文学作品增多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还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许多有识之士也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依然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其表现概括起来就是“三多”与“三少”。  相似文献   

2.
朱义 《现代语文》2011,(4):73-74
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还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相似文献   

3.
文字、文章、文化:以“三文”架构文言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皆因文言文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对之缺乏认识.而且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采用的是较为枯燥的“串讲法”.更导致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而在新课程中,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而且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部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已学完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磕磕巴巴,句读不清。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对诵读重视不够。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诵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文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概括地说,就是要求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多读多  相似文献   

6.
李宏毅 《现代语文》2008,(12):84-8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学生要有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文言文学习如此阐述:“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古代作品,可以受到中国古代优秀历史文化的熏陶,塑造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陶铸民族精神,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文言语段阅读理解考点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中“古诗文阅读的评价”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名篇的背诵与默写,仍然是考查重点。但中考要体现其选拔功能,文言文阅读,不可能只停留在默写上,词句的解释、语段内容的理解必须考查,因为它有助于了解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课外文言语段,有利于考查学生能否将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浓缩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载体;是现代人通往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时空隧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因此,在现实的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阅读与鉴赏”部分中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解读上面文字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强调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落实且注重在阅读实践中的运用:强调从历史发展和现代观念两个角度理解、评价文章内容,丰富文化积累,积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周喜悦 《宁夏教育》2000,(12):35-35
新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文言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要求,从过去的“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变为现在的“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所占课文比例由过去的“文言文占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4月教育部新制订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提出 :“阅读浅易文言文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显然 ,新“课标”还是非常重视文言文背诵的。而现今的语文新教材文言文的比重很大 ,并且所选篇目都是名篇 ,大多数篇目都要求学生背诵。如今的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背诵这些篇目 ,并不是易事。所以 ,如何指导学生背诵也是值得教师研究的。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 ,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背诵文言文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字字落实,句句对译”成为文言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一堂课下来,学生或许字词意思弄明白了,全文内容却未弄清。课堂上重视了词法句法的文言知识,文言阅读中最重要的融会贯通被淡化。其实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仁人贤士文化的精粹,从这些语言文字材料中不仅要看到文言,还有文章,乃至文学、文化。要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作家人格气质,民族传统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情趣,提升其文化底蕴。因而文言文教学中字词落实和文章内容理解两者都不可偏废,必须“文”“言”结合,以“文”带“言”,以“意”率“文”,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学习文言文 ,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 ,培养文言语感 ,增加语言积累。加强初中生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是新大纲、新教材最引人关注的特点之一。新大纲中对此作了明确的阅读要求 :“熟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再次强调了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在正确诵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达到背诵积累、汲取睿智、提高素养之目的。正确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立足点。学生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反复熟读…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有生命力的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文言文以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内涵,对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同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新课标规定的目标任务很明确,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姜海玲 《考试周刊》2013,(84):40-40
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方法过于僵化,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字词句章的条理分析.忽略对学生思维的开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被分析得支离破碎,以致不少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遇到课外文言文就更不知所措。产生畏惧心理,在中考文言文阅读中失分较严重,所以文言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文言文名篇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具有巨大的学习价值。如何让学生学习和借鉴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呢?  相似文献   

17.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关于文言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文化底蕴”确定为学习古诗文的价值追求,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说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文’应该包括两个‘文’,一个‘文学’,一个‘文言文’。”他还说:“文学和语言比较,语言是主要的,文学是次要的。”教育部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熟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但是学生在初中以前很少接触文言文,所以学生在阅读这些浅易的文言文时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名著名篇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载体,以名著名篇浸润,学生才能厚植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名著名篇无论是篇章结构与写法,还是语言运用都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写作教学成效之一在于以读促写,学以致用,因而在名著名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善学”,更要鼓励学生“致用”,学会从名著名篇中结构文章、学习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为作文增添文采。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中的“文”,是指文言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文言文中的“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在文言文中,“文”和“言”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如果离开“言”,文章无从理解;离开“文”,“言”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文、言并重”,即通过文言文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能让学生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