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谓“分寸”,即衡量事物的尺度。平常,我们说话要留个“余地”,办事要讲个“分寸”,这“余地”和“分寸”,也可以说就是事物的“度”。新闻宣传准确把握分寸,才能取信于受众。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看,新闻写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分寸。一、事实要准确。选择、概括事实都要恰如其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记者取舍、表述时一定要慎之又慎。闪光的不都是金子,一些貌似生动的生活素材也要严加辨  相似文献   

2.
郭丽桦 《新闻前哨》2010,(12):47-48
植入式广告就是宣传时巧妙地将产品作为道具融入广电节目中的某个情节.或者用情节和隐晦的台词将产品表现出来的一种广告宣传方式。因其巧妙而不致于让消费者反感,又达到了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常州经济广播电台的《热线服务频道》节目创办七年了,在常州众多的直播体服务节目激烈竞争中脱颍而出,声誉日隆。常州电台连续二届“八优节目”评选中,始终位列前茅。为什么《热线服务频道》节目能经久不衰,“风景这边独好”呢? 一、抓住“桥梁”为定位《热线服务频道》节目于1991年7月创办,当时节目名称叫《调频信箱》。节目的定位是和时代背景紧紧相关的。当时,常州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体制的改革转轨正越来越强烈的冲击着  相似文献   

4.
隗鹏 《青年记者》2012,(17):40-41
新闻分寸就是对新闻报道恰当程度的判定.新闻分寸问题贯穿于新闻实践的采访、写作、编辑的全过程.分寸把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决定着报道的成败. 一 某报曾报道:西安“国学天才”孙见坤,在自主招生面试中折服多所高校的文史教授,在央视“开心学国学”中被评委盛赞“万里挑一”,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拒绝投档.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  相似文献   

5.
6.
作为编辑,在处理记完成的稿件时,就要为稿件把好关。把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握报道的分寸。[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热点人物,即公众瞩目的人物。他处在新闻旋涡之中心,是典型,是一种真实的典型,一切真实的典型总足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而任何对典型真实性的偏离,都会引来怀疑和不信,损害人物形象。这就涉及到一个度的问题,即热点人物报道的分寸问题。  相似文献   

9.
第一、把握时机,看准“气候”。把握好批评性报道的时机,要以是否有利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团结、维护稳定为标准。所谓最佳报道时机,就是新闻媒介所处的政治经济气候适合于开展该问题的批评报道,受众对批评性报道的问题具有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并且具有这方面的要求;同时,该批评报道的问题要与实际工作部署合拍,有利于促进实际工作的开展。如果  相似文献   

10.
留有余地     
记得前年笔者曾以《为水乡编织绿装的人》为题,报道了宝应县林业工程师刘志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不料报纸、电台宣传后,领导有看法,群众有异议,新闻人物也感到有压力。今年植树节,新华日报一位记者又以《水乡播绿人》为题,同样报道了刘志清的先进事迹,却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新闻人物本身也很欣慰,可谓达到了领导、群众、人物“三满意”。  相似文献   

11.
所谓弱势群体,可以理解为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除困境的、值得社会广泛同情的群体,例如: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妇女、病人以及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所面对的难题中有很多不是一朝之果,这些问题的形成,存在着深厚的社会动因。所以,涉及有关弱势群体的难题常常牵一发而动全局,大则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小则影响少部分人的生活和思想。所以,媒体要把握对弱势群体关注的分寸。  相似文献   

12.
黄昆琨 《东南传播》2016,(5):136-137
纪录片的最终目的是反映作者对生活的客观感受,所以创作者的情感会随着纪录片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学会用细节"以事讲理",理性思辨、客观判断,把握好情感表达的分寸,能够突出纪录片的特色,强化作品意义,顺利完成纪录片拍摄。  相似文献   

13.
陈晓睿 《新闻传播》2010,(4):102-1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传播活动全面介入现代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隐性采访凭借自己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并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然而,从它诞生之日起,隐性采访就在法律和道德伦理层面一直倍受争议。由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积极介入和隐去真实身份的角色扮演行为,很容易超越适度的界限,因此更需要慎重地把握。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报道是城市经济报道的第一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企改革面临很多新问题,企业内部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人们的观念也经历着碰撞和摩擦。在这种背景下,国企报道既要积极、主动地关注企业热点,争取有所突破和创新,又要把握好报道的“度”,这个“度”  相似文献   

15.
重大事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影响范围大,社会关注程度高。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媒体肩负着舆论引导之责,主持人在进行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恰当地把握报道语言的情感分寸,准确地进行信息传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作为"把关人"的主持人应该合理把握情感的分寸,既不能过"冷",也不能过"热",这样才能彰显主持人的沉稳和大气。真诚感受,感而不入,进而不陷,才能合理把握情感,才能将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问题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受众较敏感的体裁,也是一张报纸中的"看点"或"卖点"。内含于深度报道中,它强调多层次、综合地把握和揭示新闻事件的过程及新闻事件与社会的联系,探寻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揭示问题的实质。但随着一些人喜表扬、怒批评、怕问题,甚至一篇报道,一场官司。问题报道一些记者很少再涉足。但是,问题报道还得搞,怎样搞才好,确实值得商榷。作为既是律师又是记者的我,结合工作实际谈点肤浅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新闻必须客观、真实、理性,但从传播学上来讲,要想达到好的传播效果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感元素,好的新闻报道背后一定有记者编辑浓烈的情感。那么如何在电视新闻中表现记者的情感呢,表现不当又会出现哪些问题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对如何避免出现情感伤害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的新闻,是指对社会阴暗面的批评性新闻;对灾害危机事件的披露性新闻;对违法犯罪的抨击性新闻.这类新闻它对于揭露问题、查明原因、寻求解决的途径,沟通民众与政府的关系十分必要.这类报道对于纠正我们工作中的失误,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但如果掌握不好分寸,比如数量过大,频率过密,内容过滥,就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为使此类新闻扬长避短发挥积极作用,把握分寸、采编适度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的新闻,是指对社会阴暗面的批评性新闻;对灾害危机事件的披露性新闻;对违法犯罪的抨击性新闻.这类新闻它对于揭露问题、查明原因、寻求解决的途径,沟通民众与政府的关系十分必要.这类报道对于纠正我们工作中的失误,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但如果掌握不好分寸,比如数量过大,频率过密,内容过滥,就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为使此类新闻扬长避短发挥积极作用,把握分寸、采编适度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口语创作实践依附于大众传播媒介之上,通常负有较高的准备责任和说话责任,即比日常的聊天谈话更精致、更有组织、更有内容,也更清晰流畅.作为一种发表性的传播,主持人口语表达如何能真实再现生活、真诚表达情感、理智分析问题是口语创作所要探寻的方向.而情感应如何表达才能上升到美的层面,做到分寸感、真诚、有情趣,而不是滥情、矫情、煽情是本文考察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