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农业余教育,是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多快好省地培养各类人才、普及科学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历来十分重视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就以极大的热情赞扬了农民运动兴起后,农民自己创办的夜学——农民学校。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2.
<正> 哈尔滨市南岗区采取多种形式在郊区开展中、高层次教育。目前,在大专院校及中专参加函授学习的农民达1000多人,全区33个村平均每村有30多名大中专生。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南岗区的广大农民对学文化,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帮助农民掌握文化和专业技术,这个区在搞好农民初等文化和初等技术教育的同时,逐步转向中高级教育。除选送部分  相似文献   

3.
建设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新农村背景下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重大。笔者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淡漠、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以及机制不健全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丰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完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相关对策建议,希望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对农民的教育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建国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一段特殊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农民教育"破旧立新",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五化":教育制度开始走向规范化、教育对象更加广泛化、教育内容更趋向实用化、学习制度更加弹性化、教育过程趋向非均衡化。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与传统的旧式学校相比较,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民国初年,由学堂转变为学校,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彻底被打破,一种新的教育制度逐步确立,尤其在学校教育中废除“读经科”和以孔孟之道为中心的教育内容,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断层.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在当时虽显示了历史的进步性,但从长远来看也是历史的一个重大失误.学校教育在传承文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补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传统大学逐步走向近现代化的特殊历史阶段,也是大学学科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学科文化生成的背景及其影响的分析,认为这个时期的大学学科文化特点表现为: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人文学科在逆境中兴盛且影响深远;自然科学逐渐从浑然一体的科学中分化出来,科学文化兴起和发展;学科内容逐步世俗化,学科范围迅速扩大;学科培养目标人性化,科学与人文结合。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把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成"一个自由的光明新天地"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需要.为此,中国共产党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以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农民参与苏维埃民主政权建设、提高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改善农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一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平安时代是古代日本的最后一个历史时期,之后便进入武家统治的中世纪时期。这个时期,日本第一次中断了同中国的文化交流,创造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国风文化,收获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成果。教育方面,官学由兴转衰,私学迅速崛起,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实用。通过研究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和教育演变,揭示了民族、文化和教育之间的发展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为了使农民业余教育紧密地配合技术革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今后农民业余教育的方向应当是广泛举办学文化和学技术相结合的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为了继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技术水平,我省已有不少县、市在基本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大量地办起了这种学校,其中有少数地区并已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但就大多数地区来说,仍然缺乏经验,在办学方针和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不够明确。现在根据部分地区的材料,试就下列几个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以便和各地从事农民业余教育以及关心这一工作的同志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科教兴农利国富民──我区实施“231工程”5年结硕果裴勇俊,陈晓东以“扫文盲、扫科盲,学文化’.学科技、学经营管理,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内容的“231工程”扎根于宁夏山川5年来,现已普遍开花结果。实践证明,这项具有宁夏特色的农民教育工程,是我国农村成...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扫盲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教材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强对扫盲教材的研究,是确保扫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扫盲教材必须适应扫盲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我们在研究农村扫盲教材时,首先要明确农村扫盲教学目标。建国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扫盲教育的教学目标,虽然从总体上看始终贯穿着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三结合的原则,但随着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建国初期扫盲教学目标的重点是识字学文化,对广大翻身做了主人的农民来说,要参与国家的民主管理就必须迅速摘掉文盲帽子。而今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已往以识字学文化为重点的扫盲教学目标就不可能适应当前农民学员脱贫致富的迫切要求,这从客观上决定了其教学目标的重点必然要转向文化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结合上来。在教材构建上实现文化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乃是今后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尽管农村扫盲教育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教育,但要完成上述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并非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12.
产学合作教育的动力在于产业界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产学合作教育所遇到的困难是利益机制制约作用的反映。企业是需要劳动力的主体,将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其人才竞争将有一个从争夺到培养的过程,企业界的需求是发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动力。因此产学合作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要建立在经济效益和教育效益统一的这块基石上。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用技术教育模式探索宁夏农业学校陈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怎样深化农村职教改革,怎样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农民对适用科技的需求与障碍家庭联产承包...  相似文献   

14.
因黄庭坚绿荫轩题记而得名的绿荫轩摩崖石刻借乌江江岸山石之绝,融多种内容于一体,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黄庭坚谪黔时期思想变化及黔州历史、乌江水文的珍贵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 农村成人教育一是要改革、二是要在改革中求得发展。根据农民教育的特点,改革文化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农民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关键环节。这里笔者就如何搞好扫盲后农民初等文化教育谈几点浅见: 1.要编写适用的教材。过去农民学习用的两初教材,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一是缺乏适应性,文化知识与技术知识不协调,学文化单纯学文化,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二是缺少地方性,教材内容不注意区域性,强求统一,教材中有些内容农民本身就没见过,激发不起农民学习的兴趣;三是缺少针对性,教材与农民的自身特点,和农村的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四是缺少灵活性,教材没有注意吸收最新的生产技术知识,使科研与生产脱节。因此,编写一些文化教育寓于技术教育之中的乡土教材是当务之急。扫盲后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其阶  相似文献   

16.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发展呈现出开放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的历史特征。与其文化发展历史特征相适应的是,白族教育存在着共生互补的教育机制,具体表现为:“儒、释、道、‘土’”兼具的多元教育内容;“释儒”结合的交融教育形式;制度教育与习俗教育并存的教育形态。而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共生教育是当下大理白族文化认同良性发展的教育应然选择,这正是大理白族文化认同与历史教育机制关系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周晏 《天中学刊》2008,23(1):111-113
因黄庭坚绿荫轩题记而得名的绿荫轩摩崖石刻借乌江江岸山石之绝,融多种内容于一体,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黄庭坚谪黔时期思想变化及黔州历史、乌江水文的珍贵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8.
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和乡镇企业职工。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学经营,从而使他们遵纪守法,执行政策,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共奔小康。这样看来,农村成教工作,既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经济工作的一部分,又是党的农村工作的一部分。它具有社会性、多样性、实用性、终身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性意指思考教育的特定思维方式,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的教育文化、形态和制度对应着不同的显性教育理性。通过梳理21世纪西方现代教育理性从“学习”到“问学”(study)的转变,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可为正在全球兴起的“问学”理性的建构提供丰富的理性文化基础和空间。换而言之,西方当下的“问学”教育理性转向实则为中国教育理性的文化回归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一直存在官方和民间之间、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争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其侧重不同,呈现与时俱进的特点;多元文化理解教育成为日本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生动的文化体验成为其显著特色.日本政府关于民族自身认同问题和历史认识问题关系的处理等成为制约日本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痼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