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凌济政 《天中学刊》2006,21(6):9-11
从交往实践的角度重新审视课程评价是对其认识的深化,这既有助于更新和丰富当代教育理论,也有助于反思我国的教育模式。只有多元评价主体之间经过充分的交流,逐步达成共识,课程评价才能更切合评价对象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走向交往实践的教育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往实践走进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视域中,将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与教育管理改革的新趋向。本文首先从哲学视域论述了交往实践的重大转向,继而对当前教育管理理论中主体性认识的误区予以澄清,在克服了基于传统主客范式和现代主体际范式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种种局限和不足之后,提出走向交往实践的教育管理。可以说,现代教育管理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交往实践,这种新的范式以”交往实践观”为依托,对教育管理的理论及实践作出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高等院校目前呈现出院校定位模糊、追求单一、质量不高等特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在于院校缺乏明确的哲学思想来指导,高等教育哲学的研究现状对此难辞其咎。为此,建议将高等教育哲学做整体高等教育哲学和院校哲学的区分,重视以院校为研究目标,为院校发展和实践提供哲学指导的院校哲学研究,以哲学流派为研究途径,建构院校哲学。  相似文献   

4.
教育交往是发生在教育中的师生、生生以及参与其中的所有人的精神世界的相互作用。它不仅包含着知识、思想和意义的传达,更包含着对对方心理状态的体验与移情。教育交往必须建立在交往者主体性、生成性、交互性、理解性的基础之上,才能给教育以真正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的突破口应从道德发生中去寻找,道德发生中蕴藏的交往实践正是道德教育的本源。当代道德教育应有交往实践理论的支撑,走出道德教育困境需要实施交往实践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交往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应从“主体-客体”生产实践观走向“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观,从根本上使以“物的世界”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客-主”交往实践关系的“人对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发生和主体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个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场域,指向教育者“价值引领”与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有机结合,促进主体间心灵对话、道德体验、理解共识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约翰.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以“高深学问”为基点提出的两大高等教育哲学基础——政治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在世界高等教育理论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至今仍然是当今高等教育存在的理论基础。但基于科技理性之上的这两种哲学在今天看来已经把高等教育引向了歧途,忽视了教育本职所在。在反思这两种哲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提出高等教育应以人为根本目的,构建高等教育哲学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以认识论为基础和以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之分野是高等教育主旋律下的多重变奏,二者从不同方面深化并发展了高等教育哲学,尽管都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历史合理性,但也都具有各自不足之处。高等教育哲学的走向是整合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即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进而寻求“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耿涓涓  席嘉骏 《高教探索》2006,3(5):13-14,71
考察高等教育研究与政府决策关系问题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容易导致简单地追究某一单方面的原因,进而造成“坐而论道”,缺乏行动的力量;二者实际上是作为交往实践的互生体,共同构建着研究与决策的关系。反思我国高等教育与政府决策的交往实践,认为,政府决策咨询所需的高等教育专业化知识的生产是双方的共同责任,而这些知识的传播需要开拓多元的途径,我们特别缺乏的是有效的成果推销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网民队伍的日益扩大,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出现的网络空间及在此空间呈现的人与人的新型的交往形式——网络交往,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网络交往是人内在生活的现实实现,是人个性的张扬,它标志着人全面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同时它带来的很多问题也需要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研究,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寻找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本文从哲学与历史、现实、未来三者的关系出发,指出并深入分析了高等教育哲学的传统精神、时代精神和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交往是人类的一种生存境界,也是社会生成和存在的基本形式。自20世纪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发生了扭曲和异化,不合理和非理性的因素增加。现实交往困境使交往问题成为当代哲学思考的核心内容,也使得从哲学角度去界定交往概念,以及探讨交往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一种紧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师生交往公正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公正地进行交往,其不仅有利于师生形成平等、公正的交往意识,保障师生的主体人格和尊严,而且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当代教育中师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公正的表现,为师生间公正交往带来挑战。当代教育者必须基于公正的相关理论,突破师生交往不公正的瓶颈,在师生交往体现出相对自由的交往权利、平等的交往机会和适切的交往补偿,走向师生交往公正。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哲学缘起、发展的历程。从纽曼、雅斯贝尔斯、弗莱克斯纳到赫钦斯,他们所讨论的都是高等教育哲学问题。他们的哲学有基本的共同点:高等教育直接表现为对更高层、更深奥的知识的看重,然而,其根基仍然在人,人本身是出发点和目的。相比于前四位,博克让我们注意到大学的一些深刻变化,需要把"人本身是目的"的视野扩大。布鲁...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自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热的兴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自醒表现在:对布鲁贝克等权威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的不断反思与超越;对自身高等教育哲学体系的尝试性建构;对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等基本问题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交往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构建交往互动教学模式的平台、课内教学的交往方式与课后的网络交往构成交往互动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交往互动的哲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在于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拓展学生的主体性品格、构建和谐的主体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走过了精英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等阶段,传统的基于认识论和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指导下的实践出现了种种问题,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教育实践的新要求,人们开始寻找高等教育哲学新的突破点。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活的论述为我们寻找新的高等教育哲学指明了方向,生活哲学成为高等教育哲学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8.
欧阳文 《高教探索》2007,(4):30-32,58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与发展凸显为一部追求“科学化”的历史,同时.科学理性主义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又陷入重重矛盾与迷茫中。在复杂性科学和实践哲学的启示下,实现高等教育研究的实践转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的现实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代高等教育已经无法回避价值问题而回到纯粹客观研究的"象牙塔"状态中。布鲁贝克看到了这一事实,在他回应美国高等教育合法性危机问题的时候,他一方面肯定传统高等教育追求客观真理的理性传统,另一方面也强调高等教育对使得自由求知得以可能的社会具有义务。在其《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他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依据,确信在民主主义社会生活模式下真理和价值结合的可能性,由此提出高等教育应以民主主义原则处理高等教育事务,并在理性与民主平衡下不断敞开对"高深知识"及其价值后果的探求,使高等教育在能继承其客观性传统的同时,亦能理性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对中外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进行盘点,发现无论是西方的认识论和政治论,还是中国的生命论、资本论、道德论和智慧论,都是高等教育实践的必然产物.运用辩证法对它们进行分析,发现各种高等教育哲学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高等教育哲学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变化,是高等教育矛盾的哲学表现,认识论在高等教育哲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巩固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构建辩证法高等教育哲学,包容多元化高等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