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济地理学"是国内外高校地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本文以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以及德国的吉森大学等发达国家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为例,较为系统地介绍和评价了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经济地理学"的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核心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并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提出了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教学经验对我国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共八大以后,刘少奇为给困顿的经济生活注入活力,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堵漏洞"理论。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存在漏洞,它的计划性必须和灵活性、多样性相结合。而资产阶级"堵漏洞"是好事,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通过发展多种所有制,通过竞争,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数量关系,我国教育发展为经济增长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经济增长又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两者相辅相成。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与教育发展也有着十分密切的数量关系。一是在教育发展中由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两个部分组成;二是教育消费是消费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消费的比重将越来越高;三是教育的"输入"和"输出"为拉动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研究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疑问之一: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生活》教材第6页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第10页)。前两个模块分别讲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第三模块讲"文化生活",教材把这里的"文化"解释为"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顺理  相似文献   

5.
<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初中)2019年第2期刊发了四川理工学院张微同志的文章《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演绎》,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及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分析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演绎关系,认为我们党和国家所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对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与超越,二者是前后相继、与时俱进的逻辑发展关系。其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虽然在提出时间上存在先后,在词形上具有相同结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作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论断,并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更进一步明确"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制经济",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这就非常明确地界定了两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这是我们党在所有制问题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女性的经济活动分为家庭内与家庭外两种。"内"的经济活动主要体现在纺织、持家两方面。"外"的经济活动则主要表现为从事手工业、教育业、声色职业、女巫等职业领域。由于"女织"不仅是家庭经济的基本来源,而且是国家赋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诸侯国因此极力提倡"女织"。"内"由此成为春秋女性活动范围及身份的象征,这导致春秋女性从事职业对"内"的靠拢与回归,并对中国传统社会女性的经济活动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是当代中国命运的转折点。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表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从哲学上思考和领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意义是思想领域实现拨乱反正的保证。从哲学意义上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层基础,也是统一全党意志、增强凝聚力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中国应对发达国家贸易壁垒、为促进中国经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化程度高,资源禀赋各异,具有天然互补性。以2009-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年序数据,从比较优势视角,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一路一带"国家经济有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合作潜力、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学是2008年陕西理工学院批准设立的校级重点学科。近年来,以汉江水源地经济研究为突破口,以陕南经济带研究为切入点,以水源地、边缘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研究重点,确立了"区域生态经济学"、"区域金融学"、"农村经济学"三个研宄方向,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应用性强、成果丰富的区域经济学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建劳动力理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之同时,前瞻性地萌发了"劳动力资本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理论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走向,其中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中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而劳动力资本化的前提是劳动力所有者占有或拥有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等精神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化的实质是劳动者将其所掌握的精神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将其视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作为针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统一的"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生产系统这一"对象域"加以研究和建构的理论,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使劳动力资本化研究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它的三个基本原理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原理依据,它的"价值链"网络结构模式为劳动力成为资本奠定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运动的理论基础,它的"科学价值库"理论、价值"孵化"理论、科学实现价值增值的规律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它的"四大结论"在理论上为劳动力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找到了根据。  相似文献   

12.
"物"本经济、"资"本经济、"知"本经济到"人"本经济,是教育由封闭走向社会生产操作统一、知识创新、和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开放的四种经济形态。因此,我国实施教育开放要特别重视开拓国际市场、确立面向世界的培养目标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大跃进"严重破坏了江苏的经济,尤其是农业.在江苏纠正"大跃进"左倾错误过程中,陈云给予了许多指导,提出了许多克服困难、减轻危机的措施,为江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商誉的本质是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文章通过对传统会计模式和会计惯例中对商誉"只确认外购部分而不确认自创部分"的观点及理由进行了反驳,提出了在知识经济逐步替代工业经济的今天,必须"对自创商誉必须再认识"、"确认自创商誉"的观点,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四大家族"的出现是伴随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资本性质应运而生的。"四大家族"与"官僚资本"的结合,奠定了其经济概念的论调。本文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二陈"在经济上的实力是有限的,其主管的各种经济机构多为官方所有,个人的资产微乎其微,较蒋、宋、孔则是相差甚远。而"二陈"在政治上的实力是极为雄厚的,其曾一度控制国民政府的党政和特务大权,尤其是党务方面更是技高一筹。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二陈"入列"四大家族"应该是政治和经济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现代企业教育》2006,(10):104-105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党的十六大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山东省委、省政府两次下发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这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举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法制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确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法制化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我国区域经济法制化奠定了基础,但是实现区域经济法制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支付结算是企业与个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清算行为。它经历了从现金流到票据流再到信息流的载体变化,也经历了从"三票一卡三方式"到网银结算的支付结构变化。这种变化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方便、快捷、经济与高效,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荀子是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其经济思想渗透着和谐的观念。他提出了以"强本"为基础的和谐生产观,"制礼明分"为纲的和谐分配观、"开源节流"为基本原则的和谐财政观等经济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思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县域经济作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已成为关系提高综合国力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问题。目前,中国县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特征是发展的自组织性。2052个经济县域,虽然各自情况千差万别,但在发展思路上还是有共同之处。笔者将此概括为县域经济的"一、二、三、四、五、六"。"一"是指"一县一色"的发展战略;"二"是指必须要消除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三"是指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四是指全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化"进程———市场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五"是直接壮大县域经济的五股力量———民营经济、园区经济、配套经济、生态经济和劳务经济;"六"是指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的六大关系———人地关系、发展与改革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外资与内资的关系、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的关系以及县域金融环境中贷款难与难贷款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