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的实践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于2001年6月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五年多来,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受援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步。对口支援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了西部地区高校办学质量,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本文总结和分析了五年来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成效和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对口支援下推动高等教育与所在地区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2.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有力地促进了西部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当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应该实现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建立行政指令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完善科学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3.
把对口支援工作看作是一种助人行为,并从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即受助者、助人者和情境因素三方面,分析对口支援工作中支援高校的动力,并构建了支援高校动力分析图。从增加互动,明确责任;榜样示范作用壮大对口支援队伍;追求高层次需要,提升动机;宣导主流价值,提高认识四方面提出了加强支援高校"助人"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走向“合作”: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走向"合作"有利于东西部高校共同发展,是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进入深入推动阶段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东西部高校对口合作的因素,需要各级政府共同努力,积极构建促进东西部高校合作共赢的政策环境,以推动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成功走向对口"合作"。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和青海民族大学交通与工程系在土建交通类专业建设上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本文在此实践基础上,分析和探索了东西部高校土建类专业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建立长期有效的对口支援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对口支援政策环境角度出发,通过对对口支援工作优势的分析研究,采用共同搭建科研平台、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采取导师互聘制度、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等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借助对口支援培养西部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启动了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来,各高校在对口支援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如何实现对口支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加强受援高校的自主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在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出台10多年来,总体上得到了较好地贯彻和执行。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局部出现消极、被动、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目标等政策失真现象,分析其成因,并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有助于政策失真的及时纠正,提高政策执行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政策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政策实施5年来,成效显著。而现行模式中也存在运行资源不足、高校成本与收益不相称、与相关政策联系松散、政府与学校的责任界限模糊等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析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微观效应与双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高等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的四大微观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对建立高校间对口支援双赢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的持续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实行10多年来成效显著,受援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过程,是多种价值、利益和权力相互博弈的结果,运用多源流、精英理论、渐进主义等模型进行多层面分析,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制定的内涵和本质。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自从2001年开展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在东西部区域高职对口支援合作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提升了西部地区高校的办学水平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从2006年起已与11所中西部高职院校建立对口支援与合作关系,并于2010年牵头成立"高职院校对口合作联盟",以"交流、合作、发展、共赢"为宗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交流合作活动,互补教学资源,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推动各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口支援与合作主要在师资培养、教师互派、教师研修、挂职锻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研究、科研研究、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项目,以提高西部院校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口支援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了西部地区高校办学质量,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通过对东中西部大学对口支援现状进行解析,总结和分析了九年来东中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显著成效及成功经验,并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和谈 《考试周刊》2012,(9):161-162
对口支援工作开展至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重心逐渐下移到学院层面。与此同时,出现了经费短缺、人员难派、计划执行不力、学科带头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成为制约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的瓶颈问题。为此,应制定政策,加大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建立配套的激励、监督、检查和协调机制.为对口支援提供发展空间.从而持续地为西部高校补充新鲜血液,逐渐缩小东西部高校间的差距,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2010年以前,西部所有本科院校全部实行对口支援。”这是个令西部各族人民群众格外振奋的消息。据悉,今年将有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的全部14所本科院校均实现对口支援(有6所高校已经实施了对口支援)。2006年~2007年,将有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20所本科院校实现对口支援(现有3所高校已经实施了对口支援)。在2010年以前将有西部其他7个省市的100多所本科院校实现对口支援(现有7所高校已经实施了对口支援)。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火车头”,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校“对口支援”作为一项面向特定区域的政策性行为,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时间序列上的梳理,我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孕育期(1949—2000)、确立期(2001—2009)、发展期(2010—2017)和提升期(2018年至今)。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建设目标,整体上政策实施呈现出如下制度转向:政策驱动由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经费投入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人才队伍由引育结合转向特色培育、运行机制由单向支援转向对口合作。同时,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框架,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实施的制度困境主要包括政策规制的盲从、评估规范的模糊和“包圆式”认知的适应。为充分激发支援、受援高校的“对口”活力,可以明确府校角色定位,建立高校对口支援梯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高校激励作用;建立高质量评估体系,动态调整评估重点;转变“包圆式”认知,培育地缘化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17.
自生能力理论是林毅夫先生在21世纪初提出的理论,其背景在于分析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自生能力理论引入到对口支援工作中,是指一所大学是否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融合并形成比较优势、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能否具备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通过详尽的数据和案例分析,认为我国十年间的对口支援工作显现出受援高校自生能力得到了提升,提出了大学的自生能力组成要素为融合能力、生产能力和自我推动能力,以及受援高校提升自生能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口支援边远地区本科高校,是新形势下推进湖南“教育强省”战略进程的重要举措,可加快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以湘潭大学对口支援湖南科技学院为例,系统梳理分析湘潭大学对口支援湖南科技学院的具体做法,提出“四联四进四促”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在此基础上,找准对口支援促进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可为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组织发展的同质化现象给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及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基于制度视角,运用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从强迫机制、模仿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三个层面探讨了大学发展同质化的成因.面对大学发展同质化现象,应尽快构建起由政府、市场和大学三者利益主体组成的相互监督与制约的互动机制,从而引导大学组织走出同质化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对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的绩效进行评价是一个尚存争议的课题。研究表明,评价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激励为主.引导为先”,评价原则是“模糊评价,突出特色”。评价指标主体框架由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相应的观测项目构成.主要对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实际内容进行比对和考察,是一种目前比较现实、可操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