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大学制度的历史演进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阐述了我国现行大学制度的形成源于清末大学的初兴,民国时期的发展,教会大学和解放区大学这几条线索,并指出了我国大学制度的特征是以政府行为为主的纵向约束的制度环境,集中控制与服从模式的制度特征,是一种缺乏创新动力的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2.
大学自我约束机制的范畴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约束机制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外部环境发展变化和内部改革逐步深入的迫切期待。大学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首先要明确其基本的理论范畴,解决一系列重要的认识问题,同时更要深入分析其建构路径,明确基本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3.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我国大学和大学制度发展的现实基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个从有到优的制度再生产过程。依据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再生产的现实语境,其再生产的实践主体与生产关系体现在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大学再生产、大学无国界五个层面。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再生产的方向和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构适应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文化;建构协调大学、社会、政府的适应性制度;形成双向的国际交流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从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看,大学制度与治理是相互作用的,制度对于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实践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治理实践和治理体系有助于制度的完善。大学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治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是治理主体与制度实践互动的结果。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规则和习惯等。因此,制度逻辑不是说要去主观建构制度,而是说在制度认知、制度构成、制度运行与制度行为、制度评价的互动中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发展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注重和发挥人的因素特别是治理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融通“大学之制”与“大学之治”,使得大学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转化为治理体系,并使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在治理实践中,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从而使制度逐步成熟定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学术评价的目的在于保证学术的严肃性,保障学术活动质量,建立规范的学术秩序与环境。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主导着大学教师的学术行为方式,其价值导向依次为: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大学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术评价制度不仅使大学偏离了其学术评价的目的,且极易引起学术道德的失范。完善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破""立"统一,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政府退出评价主体;加强社会参与,推行社会中介评价机制;强化同行评议制度,完善同行评议方法;形成约束机制,建立学术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6.
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是指决定、约束大学自主性活动的制度规则的总和。中国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具有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制度剩余与制度匮乏,制度空间小于观念空间,短缺的民主法治传统与不成熟公民社会等特征。在这种制度环境观照下,中国大学自主性体现出与政治经济的高度同构性,典型的两极性和明显的两重性、过渡性和发展不平衡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大学具有聚集高等教育资源的功能,大学制度是资源产权主体之间的契约集。广义上的大学制度包括大学法人制度和大学教育制度。本文所指的大学制度即大学法人制度,是关于大学财产的设立、责任承担中的责权利关系,其核心也就是大学的产权制度,是大学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制度的基本属性出发,提出了大学制度的纵向两层结构和横向的三种形态,并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属性、发展路径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是指决定和约束大学自主性活动的制度规则的总和.中国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具有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制度剩余与制度匮乏,制度空间小于观念空间,短缺的民主法治传统与不成熟公民社会等特征.在这种制度环境观照下,中国大学自主性体现出与政治经济的高度同构性、典型的两极性、明显的两重性、过渡性和发展不平衡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大学制度改革必须立足于大学的学术组织属性,符合学术本位的大学逻辑;现代大学制度即基于学术本位的大学制度体系;从普遍所指来看,现代大学制度是以大学内在的学术价值为本、以满足其外在的社会价值为辅的制度体系;从具体涵括而言,现代大学制度包含了普遍与本土元素、正式与非正式约束要素,而这俱以学术本位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完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一项战略任务。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一些高校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了研究与探索,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深化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上海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与内涵发展,并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实践,上海市教委决定从2014年开始,在地方高校中实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精神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现代大学内部制度建设的内涵、价值和路径。现代大学内部制度是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是凸显大学学术性本质并确定大学生存与发展规则体系的总和。现代大学内部制度建设的价值在于维护大学本质属性,彰显大学现代性和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其路径在于激发大学学术活力,弘扬组织制度文化,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实行自下而上的变革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我国当下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迄今为止的众多研究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其中全面、科学理解和梳理现代大学制度内涵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时,尽快走出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和建设的误区也是当务之急。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坚持必要的战略选择:以进一步修订和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契机,明确其基本架构建设;认真培育和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功能;在崇尚学术的基础上协调、理顺大学内部各种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章程是表达大学本质的一种大学制度现象,制定和实施新的大学章程,实质上是一场大学制度的变迁过程。基于宏大历史叙事的视角,审视西方大学章程的制度变迁功能,溯源大学章程从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历史演变历程,可以把其分为学者组织法人制度的确立、校长权力(自治)制度的演变和大学委员会制度三个变革维度,这三者相互交叉融合,又各有侧重。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学者组织法人制度具有习俗、契约、自洽的功能;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大学,大学校长权力(自治)制度起着法治、约束、强化的作用;现代大学委员会制度则带来了创新、适应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我国大学实现转型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是从发达国家大学的经验,还是从我国大学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和困境来说,都需要大学制度不断创新.当前,在我国宏观的大学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还要不失时机地着手大学内部制度的“再造”.鉴于我国大学较强的外部约束以及内部行政权力泛化的现实,我国大学制度创新主要围绕回归大学的学术组织特性展开,建立既能适应社会需要又能激发学术创新力的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现行大学制度运行模式面临重大考验,因此,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运行模式显得意义重大。一是围绕大学产权制度进行建构,明晰政府、大学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利益,以形成各求所需、各得其所的分配关系;二是围绕大学组织制度进行建构,整合和分化大学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三是围绕大学管理制度进行建构,随着大学决策系统简政放权,层次管理原则开始实行,使大学内部权力朝着分化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分离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重点大学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建设制度。我国重点大学制度经历了初步形成、曲折发展、制度重建与制度创新四个阶段。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重点大学制度存在社会参与决策、监督与评估缺乏等制度缺陷,需要进一步提高该制度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美、德、日三国大学教师流动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一所大学人才的核心,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美国、德国和日本在大学建设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教师流动制度对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形成了各自的制度模式。美国的垂直流动主导型模式通过垂直流动,使高等教育分层显著,对我国探索建立大学教师流动制度以及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具有借鉴意义,而日本兼职流动主导型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静态特征,只能是我国建立教师流动制度的过渡选择。  相似文献   

18.
蓝锐彬 《陕西教育》2009,(1):63-63,62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需要确立现代大学产权制度、现代大学组织制度和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本文围绕现代大学制度的三方面内容阐述了现代大学制度离不开有效的校长激励约束机制,剖析了现有校长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立有效的校长激励约束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大学制度与大学特色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理念转化为特色需要以制度作中介,大学制度是大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大学制度的目的和主体是大学内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大学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结构性失衡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本质是教学组织系统中人的相互关系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蕴含在由制度的制定、实施、监控和反馈组成的有机统一的制度结构中。当下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结构要素的缺失及其功能实现的失调,制约和阻碍了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功能耦合,从而导致其结构性失衡。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改进除有赖于客观认识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正确处理制度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外,尤其要建立以制度内部作用力的形成和运行为标志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