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和你在一起     
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筹备、策划和组稿,《聪明泉·科幻奇幻》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们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道精神大餐。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想象力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与之相关,科幻电影及科幻、奇幻书刊的出版也得到迅猛发展,《聪明泉·科幻奇幻》也就应时而出了。本期《聪明泉·科幻奇幻》可谓精品荟萃,佳作迭出。《幻昙》以恢宏震撼的幻想之笔,描写了一副爱恨情仇、金戈铁马的乱世传奇,我们的心也将随着清疏手中的画笔而跌宕起伏。而本期的《特别推荐》则隆重推出了科幻新人的重磅力作。邱敏锐…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许多用来起兴的事物都是原始先民的图腾 ,它们与先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诗经·风·》正反映了图腾禁忌的意识 ,在先民的思维中 ,天上的虹、电和他们崇拜的龙蛇图腾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艾萨克·巴希维斯·辛格的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通过主人公雅夏·梅休尔这个犹太魔术师的生活经历,表现了其在道德上的堕落与复归。在道德观念的起伏间,内心善恶交锋的过程中,雅夏实现了从魔鬼到英雄的蜕变。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拜读了一本思想深邃、充满智慧的书——美国斯蒂芬·伦丁、哈里·保罗、约翰·克里斯坦森合著的《鱼》。《鱼》讲述的是“世界著名的西雅图派克街鱼市场”的故事。故事不长,却富含哲理,引人入胜,带给人一个全新的视角。“鱼市哲学”告诉人们:快乐工作更有效。掩卷之际我联想到,在教师的工作中不也存在着“鱼市哲学”吗?选择自己的态度:让自己爱上这个工作派克街鱼市场卖鱼的人都知道,他们每天都要选择自己的态度。正如其中一位鱼贩所说:“工作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是无奈、厌倦,还是想做出成绩?如果你希望举世闻名,就得做得与众…  相似文献   

5.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在他众多作品中,如《大卫·科波菲尔》、《尼古拉·尼古尔培》、《董贝父子》、《雾都孤儿》、《孤星血泪》等作品中,常出现流浪街头、孤苦伶仃的儿童, 人们衣食无着,备受虐待,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的命运与遭遇催人泪下。为何狄更斯笔下的孤儿形象能表现得如此逼真动人,这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殖民时期的文学并不是纯文学,其主要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赞美上帝.如果文学作品不是以此为主题,它也就失去了文学性.所以,这一时期的最伟大作品科顿·马瑟的《新英格兰的宗教史》就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集子.它涉及了历史、野史、人物传记、恶魔传说以及布道和神学等领域,而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目的:歌颂上帝和那些效忠上帝的人.当然它们都反映了马瑟的清教徒观点.而威廉·布雷德福的《普利茅斯殖民史》和约翰·温思罗普的《日记》则记录了上帝的无限威力.不知为什么,可能就是由于朴实的语言和不加任何修饰的忠诚使这两部作品在文学中占据上游.与此同时,塞缪尔·塞沃尔的《日记》和佩尔斯的《日记》都是同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这一时期以及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上帝的忠诚.但是殖民时期的诗歌却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的《判决日》“用诗歌描述了这最伟大的、最无可辩驳的上帝的宜判”.这部诗作把木马摇动似的旋律和这一神圣的主题荒唐地结合起来.安妮·布雷德斯瑞特偶尔把韵文和诗体混合,所以她的“四位一体”的废话诗篇(如《四个君王》、《四季》等)显然是关于文学史的,而不是文学本身.出自罗杰·威廉姆斯和约翰·考特恩的小册子记录了他们在神学上的分歧.还有约翰·艾略特的《印地安语法》、韵文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这样一个富有强大的国家,竟然有多位总统死于贫病交加。他们生前的业绩几乎都可以流芳百世,可是,当走下总统宝座的时候,他们却无一例外地过着普通平民的生活,有的人境遇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百姓。杰斐逊拍卖田产维生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可谓功盖千秋,但他的晚年却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1801年托马斯·杰斐逊当选为美国第三届总统,1804年再次当选连任。在两届总统任内,杰斐逊废除了前届政府所颁布的《敌对外侨法》、《客籍法》和《镇压叛乱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他还积极推行向西扩展政策,使…  相似文献   

8.
他不仅是电话发明者,还是聋人学校教师,且创办了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和《国家地理》杂志。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格雷汉姆·贝尔是个夜猫子,生性孤僻,除了独处野外思考新发明,似乎没有别的嗜好。发明家是一种奇特的人,既不像科学家,也不像艺术家,却兼有二者的品质,他们往往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时对  相似文献   

9.
夏洛特·勃朗蒂的<简·爱>和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的都是女人的故事,反映的都是女性的主体意识.但由于两位作家的性别不同、所生活的年代不同以及对女性美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女性角色的刻划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点,更因为他们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程度不同,使两部作品反映的女性主体意识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论《简·爱》的宗教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欧,基督教精神作为西方主体文化之一,弥漫于社会各个角落,渗透于人们的深层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态度和言谈举止。《简·爱》作为这种意识的载体,不可避免地秉承了宗教的基因。小说1847年问世时,首先引起非难的,也是作者最先为之辩护的就是宗教倾向问题。当时,某些宗教保守派的报刊载文对《简·爱》的宗教倾向严词苛责。伊丽莎·里格比在《每季评论》上撰文,谴责《简·爱》“是一部突出的反基督教作品”。夏绿蒂在小说的二版序言中,进行了切中时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很难解析的“谜”一般的小说——那奔腾呼啸的狂烈激情、鲜明强悍的爱恨意识、桀骜不驯的人物个性、冷峻含蓄的叙事方式……等等,都给人以一种神秘难解之感,不仅使作者的同时代人无法读解,也使后代的批评家们见仁见智、多执一词,以至于形成了一门争论不休的“呼学”。在众多评论文章中,我以为真正深入小说底蕴的并不多,倒是两位艾米莉的后辈作家的看法独具慧眼,切中肯綮。“意识流”小说大家弗吉尼亚·伍尔  相似文献   

12.
阿瑟·米勒的《桥头眺望》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意大利移民的生活现状,触及当代西方社会敏感的移民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当代社会新旧道德观念与法律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3.
文化,通常被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在研究文化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时,日益注意到文化的动态属性。如狭义的文化概念把文化归结为与意识生产直接有关的意识生活和意识成果;而广义的文化概念则不仅把人类在物质和精神生产中的一切成果,而且把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都视为文化。无论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解释,都注意到了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拉夫尔·林顿认为“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方式”,而C·A·冯·皮尔  相似文献   

14.
《英语辅导》2004,(10):10-13
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三更半夜在街上排着长队,为了买一本书,只因为孩子们不肯等到第二天他们担心第二天书会没有了这就是《哈利·波特》的魔力。而我们今天的话题正是关于这个令人着迷的“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系列书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作品,还是成人童话2004年3月20日,在伦敦揭晓的“史密斯文学奖”颁奖会上,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罗琳证明了她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能博取孩子们欢心的人她在与詹姆士·赫伯特和伊恩·兰金这样的重量级小说作家的竞争中胜出,以《哈利·波特与凤凰令》获得成人小说大奖她在获奖之后说:“童心未泯的成人读者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很自然地捧读着这本《凤凰令》”。  相似文献   

15.
大导演蒂姆·波顿和约翰尼·德普的强强组合早就名满天下,我们熟悉的影片《剪刀手爱德华》便是他们的杰作。这次,素有“鬼才导演”之称的蒂姆·波顿和“搞怪王子”约翰尼·德普再次联袂,花费1.5亿美元巨资,把《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部纸上童话演绎成了一部老少咸宜的梦幻电影。的确,《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就像是一架梦幻华丽的旋转木马,缤纷的色彩里尽是童真的浪漫,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为之着迷。(雨田)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捧起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小说《哈里·波特》,无不为书中离奇的情节,大胆神奇的想像所吸引;儿童从中读出了趣味,读出了想像世界的神奇诡诞,成人却能时时从中找出现实世界的影像。哈里·波特的生活不就是现实世界中孩子们学校生活的一个缩影吗?书中的哈里、罗恩们有他们自己喜欢的朋友和运动,也有令他们讨厌的同学和功课。他们就读的霍格沃茨学校,有正直威严、宽厚仁慈的校长邓不利多;有博学多才、治学严谨的麦格教授;有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斯内普教授以及频频更迭的黑魔法防御术课教师:阴险狡诈的奇洛、…  相似文献   

17.
“精神”一辞,人们通常理解为人的意识或一般心理状态。但是,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精神”一辞却有其特定的涵义和衍变过程。鉴于《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未设“精神”一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虽说“在中国古代,有的哲学家把  相似文献   

18.
奖项获奖者国籍年龄主要贡献文学奖埃尔费里德·耶利内克(女)奥地利57在《我们都是诱饵,宝贝儿!》、《精彩,精彩的年代》和《钢琴教师》等一系列作品中,展现了一个充满暴力和屈从、尔虞我诈的无情世界。她用超凡的语言“揭示了社会陈腐思想及其巨大禁锢力的荒谬”。生理学医学奖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58发现了一个大约含有1000个不同基因(占我们基因总数的3%)的大基因族,它们产生了同等数量的嗅觉受体类型,这些受体帮助人们确定闻到的气味。琳达·马克(女)美国57弗兰克·维尔切克美国53物理学奖戴维·格罗斯美国63他们在1973年公布的发现,导…  相似文献   

19.
今天看了《In the Bedroom》(中文被译为《不伦之恋》),它是一部在声势和票房上都较一般的影片,不过却获得了奥斯卡评委们的如此青睐(五项提名),可能是奥斯卡一向偏重艺术片的缘故吧。本片的故事情节很简单:马特·福尔勒是缅因州一个小镇上的医生,福尔勒太太是当地中学的音乐教师,他们的生活平静而充实。福尔勒夫妇的  相似文献   

20.
奇迹是果,幻想是根。没有幻想,哪有我们科学的奇迹?没有科学的奇迹,会有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吗?法国人塞奇·布鲁梭罗在他的“魔眼少女佩吉·苏”丛书(《蓝狗时代》《沉睡的恶魔》《地心蝴蝶》)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异的世界,比《哈利·波特》更接近现实、更恐怖,因而也更引人入胜、令人心悸!这是一套能让读者会心一笑、幻想、屏息的狂想型作品。且看简介——佩吉·苏去外婆家度假,却发现这里一切都怪怪的:大衣能吃掉人的疲劳;猫咪的身体会随着情绪变换颜色;人身上只要有一小块金属,就会成为闪电的靶子;平原上生长着五棵避雷树,黑乎乎的枝丫上桂着些苹果,它们的爆炸能量相当于百万吨级的原子弹……更奇怪的是,竟然有一只巨大无比的蝴蝶在天空飞翔,谁要是被它的影子所覆盖,谁就会幸福得发狂。不过,那些隐蔽在云上的神秘的外星人却想用炼钢厂制造出来的闪电轰炸它,他们试图烧毁它的翅膀,把它消灭。佩吉·苏和蓝狗只好再度出马,向蝴蝶的敌人开战。之后,他们又勇闯地心,为的是让躲进地心的蝴蝶重见天日。问题是,地心的怪物会轻饶他们吗? 看了这段介绍,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不是已经怦然心动,想立刻拿到书,先睹为快?你是不是已经热血沸腾,想进入佩吉·苏的世界?那就随我来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