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     
2011年7月23日,曾轰动于世的厦门远华大案首犯赖昌星被加拿大政府遣返回中国。中加双方在北京国际机场办理了有关交接手续后,我公安机关依法向赖昌星宣布了逮捕令。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     
本期刊载的三篇词学研究专题论文,分别采用统计学、传播学等方法,在词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方面,均对学界有一定启示意义。《历代词人追和李清照词的定量分析》论述南宋至清代的追和与模仿李清照词这一文学现象及其特点。文章通过对《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及《全清词》(顺康卷)的统计,指出从南宋至清代康熙朝约六百年间,共有53位词人追和李清照词达120首之多,且主要集中在清代顺康时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定量分析,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获知李清照词的名篇佳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及其在词史上的影响。《欧阳修词在宋代的传播与接受》一文指出欧阳修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宋代以歌妓为中介的口头传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     
90年的峥嵘岁月,90年的浴血拼搏,90年的披荆斩棘,90年的春华秋实。  相似文献   

4.
5.
新诗在近百年生长中,因其变动不居,常有许多“代名”伴随左右,比如白话诗、自由诗、现代诗歌、广义现代诗、现代诗、现代汉诗等。虽然这些冠名只是一、两个字的不同,却也体现其内质的差别。因此,只有先取得特指对象的共识后,才可能深入其中的肌理。  相似文献   

6.
本期由于学报更换刊号,出版印刷推迟了。 但本期还是按原订计划,专请60年代学人“上马”。 专门从事新诗诗体研究的王珂,胃口特别大,他全面提出新诗“标准”的现实构建策略,认为建立新诗标准既要尊重新诗的特性,以“多元”为主导,也要适当采用“本质主义”,特别是要在“怎么写”上定“铁律”。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的话     
自领导产生之日起,人们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领导,便开始了总结领导经验、探索领导规律的活动。领导科学主要是研究领导者的发现和成长,研究领导力的生成和运用,研究领导_v_45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如何营造领导环境和创新领导体制,以提高领导工作的绩效等问题。领导学科的特点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与世界同步。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同志这段富有哲理的教诲形象生动地阐释了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别重要又具有特殊性规律的实践活动,只有形成科学的领导方法,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才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领导方法不但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全过程,而且居于领导活动的指导层面,对领导活动的成败得失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的话     
玉兔呈祥新岁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蒙学报界宿老教诲及广大读者的期冀,我们将继续探索学术机制创新、追踪学术前沿研究、垂注学术热点问题、尝试学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关注学术话语及研究路径的转换。为此,本刊拟作一些调整,除办好已有特色栏目外,秉承“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打造有特色、上水平、高品位的刊物,以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新辟的“领导科学研究”专栏即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     
近阅《马克思在西方的回归》一文(《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5日理论版),颇有所得,文中提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给予了群体性的关注,此前被其所鄙视、否定及回避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观点,正在被重视和重新认识。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与判断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好诗标准ABC     
好诗的标准大致有三。诗内两条:永恒的主题,卓越的语言表达。诗外一条:诗人高尚的人格风范。诗有社会主题、自然主题和人生主题。诗在关注社会时,应该是人类良知和社会正义的化身。诗在关注自然和人生时,表现的应是人诗意地栖居的感悟,是人立天地间的理趣、志趣和情趣。诗的语言应是借重意象和具有乐感的,不乏创意的。与西方的“文本主义”的孤立的文本研究的观点迥异,中国诗论一直强调作品与作者及其时代的联系,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论文提出了关于诗歌内容的七条标准:政治正确、情感健康、普世道德、真实信念、意象鲜明、神秘体验、严肃游戏;关于语言形式的两条标准:语言伦理、形式自觉。任何一首具体的诗歌,都必须同时符合“语言伦理”和“形式自觉”这两条形式标准以及七条内容标准中的至少一条,才有可能是好诗。  相似文献   

13.
面对繁复的中国新诗现实,它的评判标准不是本质化的定义,从承担现代经验和张扬诗歌美学形式的张力场中,可以离析出的理论问题是,在历史主义的视界中,较为成功的新诗评判框架的建构,均没有脱离现代经验和美学形式这两个需要通盘考量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上的好诗标准一直是诗歌界长期争论、纠缠不清的难题.针对尺度"失范"局面,从接受美学出发,结合诗写实践与阅读经验,试图在传统好诗主要标准--"感动"基础上,加入其他尺度:精神层面上的"撼动"、诗性思维层面上的"挑动"、语言层面上的"惊动",共组现代诗审美意义上的"四动"交响.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诗歌的“标准”问题首先在于对“何为诗”的本体认识上的分歧,无“标准”,自然亦无评价“何为好诗”之“尺度”。新诗其实是一种现代汉语诗歌,我们至少可以从“现代汉诗”这一概念的角度来谈论,现代汉诗的本体是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互动、纠缠和克服的一种状态,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个体经验的深度、现代汉语的自觉和诗歌形式意识等必要的谈论尺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诗标准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一定要重视诗体、想象与意象。新诗标准应该分为“写什么”的标准与“怎么写”的标准两大部分,但是后者远比前者重要。好的新诗应该是艺术地表现平民性情感的语言艺术。新诗应该在内容(写什么)上放开,实现真正的多元,形式(怎么写)上做适度限制,必须重视诗家语和诗体等诗的基本文体特征,重视诗的艺术性。没有好诗人就没有好诗,与其对新诗提出标准不如对新诗诗人提出标准,应该适度提高新诗行业的“准入”难度,新诗诗人应该过语言关、诗的知识关和诗的技巧关,诗人要重视学养、技巧、难度和高度。诗人写作需要重视“想象”和“意象”。  相似文献   

17.
对诗歌理想、诗歌效用、诗歌创作源泉等问题的阐述是俞平伯新诗观的基本内容。在诗歌理想观上,俞平伯主张“主义与艺术”并重,既秉持个性自由的艺术创造精神,又重视对诗歌创作思维的探讨;在诗歌效用观上,俞平伯强调作品的“感染性”,“以善为美”,重视诗歌传播的社会伦理效果;在诗歌创作源泉观上,俞平伯重视民歌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俞平伯的诗论有着明确的文学史观与鲜明的文学史意识,字里行间饱含着批评主体的人文关怀,他对新诗初创期的读者心理比较关注,能有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不容忽视的是,重视经验归纳的论述方式与其科学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背景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8.
1999~2002中国新诗状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至2002年的中国新诗在写作实践与理论批评领域表现出极其活跃的态势,并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发展成型的“多元化”格局。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诗歌界,出现了“书面语写作”、“口语写作”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复合型写作”这三种诗歌写作风格与倾向,并呈现出相对立疏离又互补互渗的复杂情状;与之相对应,在诗歌批评领域,也出现了“学院化批评”、“本土化批评”,“个人化批评”等不同的批评路向与多元化的批评格局。作为近三四年来值得关注的诗歌事件,“盘峰论争”、“龙脉诗会”、“衡山诗会”、“沈韩之争”、“70后”诗歌运动、“下半身”诗歌运动、“中间代”诗歌运动等在诗界引起争议与反响的“诗歌现象”,直接对当下的诗学建设与诗歌写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一些负面效应,并在一种复杂的“合力”作用下,有效地促成了世纪之交中国新诗整体上良好态势与局面的出现与形成。  相似文献   

19.
《潇碧堂集》是袁宏道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过渡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和韵诗与限韵诗数量较之以前的猛然增加。这两类诗增多,从外部来看,与文人集会和袁自身受白居易、苏轼影响有关;从内部来看,与袁宏道转变后的思想状态相关。袁宏道通过大量创作和韵诗与限韵诗,使得自己的诗艺得以锤炼和提高,《潇碧堂集》整体风格、艺术的完善与此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研究中,白洋淀诗群已经成为经典。在白洋淀诗群的相关研究中,还应该注意对那些仍被历史叙述所忽视的诗人进行关注和挖掘。基于此,白洋淀诗群中的几位女性诗人就具有不可替代的新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