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生在世,有许多值得留恋的往事。改革开放以来,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最值得追忆的便是采访1985年重庆“雾季艺术节”。  相似文献   

2.
季羡林先生留给我们的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月11日,我正在清华园内的办公室里改写一篇文章,突然接到北大的朋友给我发来的一条短信:季羡林先生溘然仙逝.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我简直难以置信,因为就在前一天,我还在电话中向乐黛云教授提议,明年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为季老百年华诞以及她本人八十大寿举行一个庆祝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这不是一本唱赞歌的书,而是一本敲警钟的书。本书挖掘北大生活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追忆北大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重逢一份让人温暖的情绪,挽留一种正在消逝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这本书是国学泰斗汤一介先生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汤一介、乐黛云夫妇与一双儿女合著的唯一一本家庭回忆录。文字平实厚重、真挚深情,配以66张珍贵历史照片,深厚的亲情和时代烙印下的忧伤溢于言表,大师的人生态度、深邃博学的哲学思想尽现其中。中国知识分子家族的百年风雨、心路历程,中国士人的历练与飘摇,儿女眼中的朝花夕拾,北大燕南园的往事回忆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怀念     
"文革"之后恢复高考,1978年我考入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从那时起,在我的心目中,蓝鸿文教授就是最令人敬佩的老师之一。实际上,我报考北大学新闻专业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借助学习的机会,深入了解我父亲范长江先生上世纪30年代的新闻生涯。在北大读书期间,我曾协助  相似文献   

6.
1931年秋,28岁的梁宗岱结束在法国的7年留学生涯回国。不久,他到北京大学任法文系主任兼教授。他的聘书照例由校长蒋梦麟签发,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没有文学院院长胡适点头同意,他就不可能进北大,更不可能一去便坐上系主任的交椅。梁宗岱自己也承认,刚进北大时,“胡适之对我很客气,把法文系交给我”。  相似文献   

7.
我是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图书馆的新馆员,也是北大信息管理系2020届毕业生.今天,作为青年馆员代表,我怀着悲恸又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此次追思会,和大家共同追忆庄守经馆长的燕园情与北大缘. 庄馆长是图书馆事业的实干家,带领北大图书馆乃至全国高校图书馆走上现代化道路.他身上坚定不移的目标信念、求实务实的实干精神、站在历史前列的时代精神、敬业服务的奉献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处事原则,让人十分钦佩.身为青年馆员,我们必然要传承庄馆长的精神,依照"四有"馆员的标准提升自己,投身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彭松建:1941年出生,1960年在北京外语大学英语系学习,后转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1971年在北京出版社,任副总编辑;1980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历任副总编、副社长、社长。现还担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记者(下简称“记”):北京大学历来具有创新精神,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维新的。”北大的这种创新精神在出版社的发展中是否得以体现呢?●彭松建(下简称“彭”):我就读于北大,自然深受北大精神的影响。出任出版社社长后,力求在出版社的发展中贯穿北大的这种精神。北大社的创新首先体现…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三角地”》中,黄先生既真切细腻地描述了北大许多如雷贯耳的著名学者如吴组缃、林庚、魏建功、杨晦、王瑶等的生活轶事和治学态度,追忆大学时代许多“远去的美丽”,比如55级北大学生那种既崇高纯洁,又愚昧盲从。  相似文献   

10.
大千世界万象千形,艺坛人物各有情态。在所接触的画家中,周韶华是一位根本色的老艺术家。 本色体现在其胸怀坦荡,他坦言自己是在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的。在《周韶华艺术探索集》的自述中他写道:“2001年2月,是我参加革命60年。这60年又是我的艺术生涯之旅。在这不寻常的60年中,  相似文献   

11.
面临外交官和学者的道路两难选择,诺曼为了不辜负度亚森的信任、期望,选择了留在外交部工作,好多日本学术界的友人、后辈听到他自杀的噩耗后,都在追忆中惋惜地说,如果那时诺曼选择了学者生涯,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相似文献   

12.
《编辑学刊》2011,(2):53
铭鉴同志:来函收阅。关于《中国现代小说简述》事,已告知乐黛云同志并嘱她和您直接联系。我自己最近确实没有时间应约。至于时间延后一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宁夏籍湖广提督俞益谟别集《青铜自考》传世现有四种版本:北大刻本、中科院刻本、北大抄本和台湾抄本.北大刻本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刊刻后,中科院刻本后对其进行了修订再版,北大抄本、台湾抄本抄录了中科院刻本并补充了部分内容.中科院刻本、北大抄本、台湾抄本均成书于康熙末至雍正年间.相比较而言,北大刻本最早,中科院刻本最精,北大抄本最全,可以弥补刻本之不足,台湾抄本以其文物价值高,且后补内容可以参校北大抄本而依然有其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4.
《西城追忆》(下称《追忆》)是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于2001年创办的一本档案史料季刊,至今已历8年,出版30余期。《追忆》名字起的好,顾名思义,紧扣西城,重在追忆,既强调史料的地域性,又注重内容的真实性与文章的可读性,故很受各界读者的欢迎和追捧。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参加图书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会上遇见金泯先生的夫人余葭生女士,这使我想起了金泯先生。金泯先生在世时尽管学会还没成立,但他当时所在的辅导部其实是承担着学会的一部分工作和职能的,除了举办干部培训班外,还配合中心图书馆举办业余大学和北大函授班。下面我将我和金泯先生的点点滴滴回忆出来,以追忆金泯先生。  相似文献   

16.
樊增民 《军事记者》2009,(12):40-42
2009年7月15日,是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创刊6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每一名曾经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报人,追忆起与《人民军队》报一起走过的美好日子,无不感慨万端。  相似文献   

17.
新闻工作是富有魅力的职业。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记者对新闻的追求永远不能止息。记者对新闻业务的探索也永无止境。回顾我近40年的记者生涯,可以借用一句古诗来概括,这就是:“追雨逐情意未休”。蝴蝶新生未解飞,须拳粉湿睡花枝我与新闻结缘,始于学生时代。1949年至1951年,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时,作为一项社会工作,担任了北大校刊记者、人民日报通讯员。写了一点没有章法的新闻、特写和通讯。1951年3月把我调到新闻工作岗位后,才开始钻研新闻业  相似文献   

18.
去秋,我有幸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进修,为期一年。这一年,适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之际,其声势和影响也波及北大燕园。与北大人相处的日子里,明显地感到一股教改的潜流正在形成,该校图书馆学系教学秩序和结构的变化,我身临其境,印象极为深刻。我对北大印象最深的是:该校堪称全国首  相似文献   

19.
面向北京2022     
《全国新书目》2022,(3):74-81
<正>20年前,本书作者因为一张《北京申奥成功》的照片走进人们的视线,开启了她奥运摄影生涯的崭新篇章。本书围绕她的体育摄影生涯和心路历程,追忆了自己担任体育记者时期的采访报道经历,回溯了运动员背后的故事与梦想,重温了中国体育史上诸多难忘的“第一次”,生动诠释了奥运精神,展现了一位摄影人的奥运情缘,彰显了中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过程中不断崛起的大国实力。  相似文献   

20.
从中尼(中国——尼泊尔)公路珠穆朗玛峰脚下向西分道,经过50多公里的简易公路,就能到达北大“山鹰社”5名登山队员遭遇山难的希夏邦马峰大本营——也即是我此次赴西藏采访的主要地点。拐弯时,我看了一下路边的里程碑:318国道。318国道从上海到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人民广场为零起点5248公里。“离家真远。”我想。这的确是一次遥远而艰苦的采访,至少在我不算太长的新闻生涯里是最危险也是最艰苦的。现在回想起从2002年8月14日接受任务到8月2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