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安排了一次自由习作。这次习作不提任何范围,完全放开。初看起来,这样的作文无需指导,而不指导就让学生写作,也就不称其为作文教学了。那么,小学生自由作文怎样指导?听了一节作文课,让我有了更深地思考。【案例呈现】师: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喜欢写作文的同学举左手,不喜欢的举右手。(有近十人举右手,其余举左手。)师:为什么喜欢作文?生:写作文可以发展语言,丰富想像力。……师:不喜欢写作文呢?生:我们每天除了上学、回家、写作业,哪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实在不想编些“让坐”类的假话。师:嗯,…  相似文献   

2.
【案例】近日,我聆听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颐和园》一课,深深地被她阅读与习作整合的教学方法所吸引,特别是其中的三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段一:师:同学们喜欢出去玩吗?生:喜欢。师:可是,游玩回来有一件事情很让人烦恼,你们知道吗?生:写日记。师:是的。今天这堂课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颐和园的景  相似文献   

3.
<正>【案例】近日,我聆听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颐和园》一课,深深地被她阅读与习作整合的教学方法所吸引,特别是其中的三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段一:师:同学们喜欢出去玩吗?生:喜欢。师:可是,游玩回来有一件事情很让人烦恼,你们知道吗?生:写日记。师:是的。今天这堂课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颐和园的景  相似文献   

4.
李大富 《中国教师》2013,(Z1):121-122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很多老师认为三年级的习作课不好上,总是抱怨学生写不好作文。我认为学生习作写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二是由于教师对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定位偏高,所以出现了指导不够合理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喜欢习作,也能够在习作方面有所进步,近两年来,我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探索。通过研究,我发现如何给学生写习作评价和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把数学知识溶入游戏活动中,吸引学生参与,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学生会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一、在游戏活动中,主动体验概念的内涵案例:“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片段课一开始,就做一个游戏。教师拿出2架纸飞机。师:谁愿意和老师比赛扔纸飞机?看谁扔得又高又稳,持续的时间最长?生1:我最会玩了,我和你比。(很有自信心)(学生输了)生2:我能赢你。我来!(学生又输了)第三个学生仍然输了。学生傻眼了,细心聪明的孩子开始寻找原因了。生:老师,比赛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生(抢着说):我…  相似文献   

6.
陆香 《考试》2014,(12):24-24
<正>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可能都有同感,很害怕上习作指导课,习作类的赛课更是畏惧。学生基础不清楚,上什么?怎么上?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写,而且是有话可写,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前不久,观摩我县一位骨干教师执教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三《写信介绍家乡》的指导课,给了我很多启迪。原来习作指导同样可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活动说明】:2013年3月22日,海南省小学语文中心组在东方市铁路小学举行习作教学送教活动。分别邀请海口市滨海九小的朱莉红老师上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看图写话(一课时)和儋州市那大一小的陈丽老师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童年趣事"(两课时)。朱莉红老师的课从现场说词开始,引入看图说词;然后以师生共同比赛的方式依次完成"写词语"、"加长词  相似文献   

8.
一、"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用"选材、构思、加工、修改"这些术语来指导我们的习作课,对怎么写作,没说服力,试问:构思什么?加工什么?指导什么?是不是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就能把作文写具体?下面我们拿出一篇三年级习作(课题为《介绍自己》)来讨论。我爱好体育,喜欢跑步、跳高、跳远,特别爱打乒乓球;我喜欢音乐,会唱很多歌,还会弹电子琴;制作手抄报也是我的强项,在比赛中经常获奖。最近家里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实录: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生:(齐)喜欢。师:谁能告诉老师你爱看什么节目?生:我爱看动画片。生:我爱看《大风车》。  相似文献   

10.
在一节习作公开课上,教者没有牵动学生视觉、听觉的多媒体画面,也没有其他独具匠心的教学手段,但这节课演绎得很真实,拨动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弦,促使学生吐真言,抒真情。上课伊始,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师:经过两个礼拜的生活体验后,昨天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不低于300字的习作,你们完成了吗?生:(齐答)完成了。师:你们谁愿意读一读自己的作品,和大家一起分享?生:(抢着喊)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11.
《海南教育》2013,(6):37-38
<正>【活动说明】:2013年3月22日,海南省小学语文中心组在东方市铁路小学举行习作教学送教活动。分别邀请海口市滨海九小的朱莉红老师上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看图写话(一课时)和儋州市那大一小的陈丽老师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童年趣事"(两课时)。朱莉红老师的课从现场说词开始,引入看图说词;然后以师生共同比赛的方式依次完成"写词语"、"加长词  相似文献   

12.
去年冬季,我校开展了“三跳”比赛活动。第二天上作文课,我让学生写这次活动。不到半课时,大多数同学都写好了,原来他们都是仿照习作例文《课间十分钟》掉头换尾誊写在作文本上的。有的还无中生有地写了“爬竿”(我们学校没有爬竿设备)。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利用习作例文,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写好这篇作文.首先我写出题目“记一次活动”让大家讨论。问:从题目上能看出记什么活动吗?生:看不出来。问:应加上什么才明确呢?生:应加上活动的名称。板书:记一次三跳活动。问:什么叫“三跳”活动?生:跳长绳、跳橡筋绳、踢毽子。问:把这三项活动缩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将写作分为两个部分:小学一至二年级为“写话”,三至六年级为“习作”。鉴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作文中常出现问题,所以对指导三年级习作,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课前谈话,激趣促思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咱们一起到录音棚去玩一玩吧!怎么玩儿呢?先看老师的!嗯!真香!下一张看你们的了!请你! 生1:好渴啊! 师:龙头儿大哥!行行好!给一滴水吧!下一张,谁来给它配配音? 生2:伙计!接招吧! 师:瞧这架势,多厉害呢? 生3:看我降龙十八掌送你回老家! 师:你这小子可真够狠的! 生4:妈妈,抱抱! 师:真可爱,老师先抱抱!请看下一张,谁来给它配配音?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表达的需要,是交际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我以为必须先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想说的又是什么;其次再从中撷取话题,引发开去,丰富话题;最后,指导学生选择交流中的信息或选择交流的活动本身,写下来.这样做:一有写作的动机需要;二有写作的素材提供;三有亲身的体验,就容易使学生习作时"乐于表达,易于动笔了".所以,捕捉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焦点、热点话题就成为本作文指导实验的关键.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捕捉"话题"呢?我的实验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特级教师支玉恒《放弃射门》教学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生读)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生:第四节。师:这一段最难读,课前我读了几遍,敢不敢和我比赛?  相似文献   

17.
师 :同学们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有无限的神秘和纯美 ,谁来结合最近学习的课文谈一谈?生 :(纷纷举手)老师我说!我说!生 :说出了从文中学到和体会到的知识、方法以及情感。师 :今天我们也来写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习作 ,好吗?生 :好!师 :谁来说说校园美景有哪些?生a :操场四周有美丽的垂柳。生b :南边有品种繁多的蔬菜。生c :老师 ,校园北边有美丽的大花坛。师 :谁来给大家口头描述一下花坛的景色?(生d、e、f站起来说了花坛内鲜花的种类)师 :同学们描述得不全面 ,现在我们去花坛边仔细观察好不好?(生齐声说好 ,像出笼的小鸟 ,随老师来到花坛边 …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可能都有同感,很害怕上习作指导课,怎么上?上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有一次,观摩一位教师执教的习作指导课《我的美味我最爱》,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原来习作指导是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学生初踏上习作之路,如何让他们以快乐的心态对待写作,教师评价手段的正确运用是重要途径之一.三年级的习作目标归纳起来只有一个:让学生喜欢写作.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喜欢上写作,才乐于把写作当做一件轻松愉快的活动去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听到一堂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它让我想起了两个关键词——“规范”与“个性”。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片断。师:前不久,我们去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了两天的训练。在“军营”里,我们开展了哪些活动?(板书:说“军营”生活)生:队列训练。师:谁进行队列训练?在哪?把话说完整。生:我们在“军营”里的大操场上进行了队列训练。师:这就说得清楚多了。生:我们还在“军营”里的野营路上惊险地过了铁索桥。……(学生纷纷起立,争先恐后地说)师:那你能用一句最能表达你感受的话概括一下我们的“军营”生活吗?生:我们的“军营”生活丰富多彩。生:我们的“军营”生活充满挑战。……师:在这么多的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速降。师:把话说完整。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速降。师:说得好多了。谁再接着说说?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野炊。……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同一种句式:“我印象最深的事是……”现在胡老师要求大家把句子的形式变一变,比如: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位置变一变,让我们的句子更多样化一些。谁来变一变?生:在许多活动中,滑草是我印象最深的。生:行军,我印象最深。师:两人都变了,谁接着来?生:对于我来说,吃午饭印象最深。师:在哪儿吃午饭啊?生:在“军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