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评教"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环节已被许多高校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生评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致使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高校管理层应从思想认识与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对“生评教”进行深入研究 ,使之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美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结果反馈和利用的比较分析,提出了美国“生评教”工作给我们的几点启示,以提高我国高校“生评教”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校"生评教"结果的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的“生评教”工作不是以获得结果而告终 ,更重要的还在于对“生评教”结果进行合理处理和利用 ,才能对教学和相关的管理工作产生积极意义。本文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管理工作、促进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几方面 ,探讨了如何合理处理和利用“生评教”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地区12所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了四个方面的信息:大多数师生对"生评教"活动的必要性、目的或标准有较好的了解或认识;评教以网络方式为主,纸质问卷为辅;大多数学生认为"生评教"不至于影响师生关系,他们以教师授课水平为依据评教,多数教师认为"生评教"结果较为客观;大多数师生认为"生评教"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并且教师会依据评价结果自觉改进教学。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生评教"的现状,可以得出如下建议:在网络评教的基础上,应建立集中的评教机制,以提高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学校领导应更新观念,确立学生在"生评教"中的主人翁地位;在"生评教"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生评教"结果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内容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许多院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建立和健全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采取“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和“教师自评”等措施,努力从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楼玉桃 《英语教师》2023,(17):187-190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广大英语教师聚焦“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5 My Clothes为例,通过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展示“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策略。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三者之间本质上的一致性,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中的“生评教”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师生对“生评教”的认同度,关系到“生评教”本身的效度和信度,也关系到“生评教”结果用于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程度及效果,是直接影响“生评教”成败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师生对“生评教”的认同度,必须确立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让评价的诊断激励作用得以凸现;让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并充分体现课程的特征和教学的个性特点;让组织者与评价者、被评价者之间加强交流沟通深刻理解评价的意义;让评教形式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化;让评教结果反馈科学化并且建立“以评促教”的效能跟踪机制。  相似文献   

8.
“学生评教”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高校“学生评教”的意义、本质、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估,必须做好“学生评教”工作,但要慎重对待评价结果,认真分折,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参与积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各大高校均采用了"生评教"的教学管理手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综现我国高校"生评教"的实践,其往往忽视了教师对评教的主动参与,教师被动地、强制性地参与评估,以致对"生评教"制度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于消极对待,这严重影响了该制度效果的发挥.本文从提高教师参与者积极性出发,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被广泛提倡和应用,其核心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之间的有效衔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一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价水平,进而促进高中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是一线教师需重点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定义进行阐述;其次,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希望此次研究对广大同仁的实践教学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评教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对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问题,被评估者心存疑虑。通过计算个别项目“教师严格要求”和教师总体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学习成绩和教师得分的相关性、评教量表的可靠性程度等,对我校近几年来的评教结果进行分析,并反思评教实际操作中的偏差问题,以改变评教结构效度来提高评教效力。  相似文献   

12.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双重性因素,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目前高校开展“评教”的较多,而开展“评学”的很少,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因为“评学”与“评教”同等重要。此文通过对齐齐哈尔医学院“评学”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证实了“评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保障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正确 首先,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教“语文”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语文课,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孩子们很投入,他们分角色、排练、评奖;有时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一画,在画的同时教师还不时地予以指点,最后不忘让学生评一评谁画得最好。这些活动,学生也在积极参加,教师也有指导,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其实跟语文关系不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生本理念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教师在实施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时应该积极践行生本理念,且应该积极打造学生感兴趣的生本课堂,有效地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切实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生本理念下,教师可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应用好三大策略,即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强调用生本课堂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好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5.
中美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美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结果反馈和利用的比较分析,指出了美国“生评教”工作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目标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达到的水平需要合理的“评”,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才能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实践过程,探索“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由于教学常规检查之需,笔者经常到学校进教室听课、品教、评学,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没有丝毫的兴趣,打不起精神,昏昏欲睡,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成为课堂“陪读生”。与教师交谈时众口一辞,埋怨这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性,配合不积极等等。我认为这只是浅层次原因,根本原因关乎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全新解读,是新时代语文育人标准和育人要求的集中体现,也是距离一线语文教师最近、最具指导性的教育文件。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要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评”应该发生在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与校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生评教”成绩为分析资料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持整体肯定态度,其中“师德”表现得到的评价最高,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则是学生不甚满意的方面;研究型大学学生比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的评教内在标准更为严格;大学生评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个别教学特征的影响,但不同类型大学学生所重视的教学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评”一致性主要指教师教、学生学、教学评价处于统一标准,有着显著的关联性,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评”一致性,则是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开展课堂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鉴于此,文章对“教、学、评”一致性及其运用价值进行探讨,并提出“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