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作《史记》,其宗旨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他在《太史公自序》篇末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其行事……”这可谓是他把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根本方法。那么司马迁对他们作人格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呢?李长之先生在《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三联书店1984年版)一书中早巳指出,司马迁在人格方面,是追慕孔子的。“司马迁彻头彻尾的反功利精神,反现实精神,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都有深深的孔子的影子。”(见该书第三章)孔子的理想人格,也就是司马迁的理想人格。他正是以这个尺度来衡量他笔下多样各色的历史人物,或褒扬、或鞭挞、或讥刺、或同情,无不带有他个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里仅就《李斯列传》从这一角度略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是我国撰写历史人物传记的大师。这位汉代历史家所著《史记》中的各色人物,如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以及游侠、刺客等,无不各具特色,维妙维肖,千姿百态,呼之欲出。《李斯列传》是《史记》中写得最出色的名篇之一。李斯是秦皇朝的丞相,是重要的政治人物。司马迁把他写得既有时代气息,又个性鲜明;既  相似文献   

3.
考察司马迁的成长经历、生命体验有助于对其潜心修史、修身勤政、含垢忍辱、发愤著速之人格精神的形成过程的进一步认识。英雄的时代、独有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使得司马迁形成了奇伟的人格精神,形成了其潜在的性格特质,通过著史表现了他伟大的人格精神,司马迁也高扬了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以拥抱整个民族文化的宽广胸怀,以严肃的人类责任心,忍辱发愤,他的一生充满了不可摇撼的坚强信念。司马迁的人格境界是对儒道人格的整合与超越。一方面,高扬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崇高位;另一方面,超越个人悲剧,表现出生命现实人生的救世精神和“忧患”意识。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之光,比传统儒道人格更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李斯     
李斯生于约公元前二八0年,死于公元前二0八年。关于他的出身,史无记载,其家世源流不传,这可能正是他出身低微的缘故,后来他自称“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当非贵族。但其年少时能为乡小吏,且能往兰陵“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以及临终前怀念起往昔“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情景,说明李斯在入秦出仕前过的是小地主生活。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在1956年被录入世界文化名人,他的《史记》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曲折的一生,蒙冤受辱,奋发立说,成就伟业,其人格魅力是我们应当汲取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7.
论李斯之过     
司马迁作《李斯传》,以“竟并天下”,“竟亡天下”为前后关锁,认为李斯于秦之功过正好两相抵销。但是,考清史实,李斯之过量罪不可恕,而把案亡天下的责任全部倭之于李斯,又欠公允。历史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既不能以一人兴邦,亦不能以一人亡国。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汉字发展的历史来看,汉字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其字体经历了陶文、甲骨文、籀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阶段.其中小篆的产生,宣告了汉字古文字阶段的结束,而这份功劳就归属于秦相李斯.本文试从个人生平、书同文字及书法成就方面对李斯对中国汉字发展作出的贡献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写《史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卓具史识的评价。他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之一是“寓论于史”,即“寓论断于叙事”。主要是:(1)通过描写人物的某些细节来对人物进行评价;(2)通过人物的语言对另一人物加以评价;(3)以历史叙述表达作者的论断;(4)从两相对照中见出历史人物的优劣;(5)以人物自身的亮相表达作者的褒贬。方法之二是注意历史人物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主要是:(1)能正确分析历史人物所起的历史作用和消极影响;(2)注意分析历史人物成败的主客观条件;(3)分析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就像屈原称述自己为“帝高阳之苗裔”一样,司马迁将自己的家世一直追述到颛顼的重、黎时代,而且充满着自豪感。这样的家世,使司马迁自觉地继承了古代史官的诸多优良传统,也成为一个优秀的史官。所以司马迁虽非“簪缨世家”,却是出身于充满着文化氛围与知识传家的史家。  相似文献   

11.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司马迁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人文学.把先秦时期的传记文学发展到一个高峰时代.在这宏幅长篇52万多字的《史记》中,记录了4000多个人物,其中着重描写的也有100多个,涉及将相王侯,皇帝国戚,文武官僚、学者、商人、平民、妇女、.游侠、医生.十者.还有少数民族首领、起义领袖等各种各类、各行各业,反映各类典型,即使同是官僚,有胆小恭维的,有耿直刚毅的,  相似文献   

12.
李斯是《史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秦朝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他身上集合了辉煌的时代光芒,同时也背负了嫉贤妒能和为臣不忠的骂名。造成他悲剧人生的根源是其性格,而其性格又是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时代产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充实的材料阐述了司马迁《史记》对世态炎凉现象的特别关注,并初步探讨了司马迁关注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以及他为改变这种世风所做的努力,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已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 ,探讨司马迁及《史记》对蒲松龄的影响。在文学思想方面 ,蒲松龄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精神 ,提出“寄托孤愤”理论 ,并把它应用到小说创作中 ;在文学创作方面 ,《史记》传记体结构影响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5.
孔子和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光芒万丈的两个人,分别而论司马迁受益于孔子不浅.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仅就他超时空的人格精神对司马迁的影响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的伟大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他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第二,它在受辱之后仍能著书立说,成就大业,这是其人格精神最可贵、最感人之处。而后者我们也可以从《太史公司马迁自序》中略窥一二。  相似文献   

17.
"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说苏轼不好司马迁《史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考察辨析的问题。本文认为,苏轼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价态度,与他的治学方法、政治立场和人生境遇有着密切联系;从史学角度评价司马迁,苏轼多持批评态度,如果在这个意义上定义苏轼"不好"《史记》,似有一定道理,然从文学角度看,苏轼给予司马迁最高评价,说他"不好"《史记》,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先生(1910-1978)一生勤勉,著述甚丰,著作和译迹有近30种,单篇论文也在百万字以上。长之先生的代表作《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1948年由开明书店出版,1984年又由三联书店出版,前后相距36年。我买到的就是1984年的三联书店版,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成都春熙路旧书摊上淘到的。  相似文献   

19.
20.
所谓司马迁的等级观,就是指他对当时社会所实行的等级制度和对各等级的人的看法.本文认为,由于时代的局限,司马迁是认同社会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的,但同时他对各等级的人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其判断人的标准超越了社会等级,主要以道义标准来衡量.他希望社会各等级的人都能够各有德行、各司其职,形成一个太平无事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