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人民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并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于是有人提出,经济落后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违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否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些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基本思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经济落后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人们的主观臆造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今天,我们重新学习和全面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是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从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深深懂得,要改变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的状况,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起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我国的国情所作的科学论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遇到的一个新课题。列宁最早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他走过弯路,有过沉痛的教训,但也提出了一些极其宝贵的新思想。如在社会主义的一定阶段上存在着两种公有制,甚至会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要利用市场,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把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从小生产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桥梁和中间站;等等。这些新理论、新思想,对于我国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俄国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对于无产阶级国家的建设有过一些原则性的指示,但在一个仍被资本主义包围的国家里,特别是象俄国那样经济落后,小生产占优势,又深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俄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瑞  蔡锋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11-113
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很多,对此,海内外学界各有评说。本文拟从近代中国农村内部进行考察,以探析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对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影响。最终发现,中国农村内部固有的缺陷、矛盾是近代中国农业经济落后的很重要的原因,对近代中国经济向现代化的过渡起着最基本的量变限制。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给出明确定义,只是描述了它的一些主要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的一整套切合中国实际,行之有效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前进,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新贡献;其次,邓小平这一理论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其基本观点、理论原则、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力地纠正了社会主义单一模式的错误,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众多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响往。但是“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而是充满崎岖坎坷。在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有必要对历史深刻反思。其中重要问题之一是:中国近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空想?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在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为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开拓性地创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有突破性创新,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对于中国以至于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是巨大的。概括起来 ,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是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二是搞清楚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两个重大问题。下面结合原著 (《邓小平文选》第 3卷 )和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 )》作一些归纳。一、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 ?早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当时欧洲主要是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考察 ,曾设想未来社会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在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为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开拓性地创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有突破性创新,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几年来,少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肆意散布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各种论调,企图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资本主义制度。他们把这些论调乔装打扮成马克思主义,欺骗和迷惑了一部分不懂中国历史和阅历不深的青年。使某些人以为这才是反映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新理论”。究竟中国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是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此,我们有必要用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重新对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作一番考察,以正是听。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中国共产党70年奋斗历程概括为三件大事,其中,第三件大事就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事情还正在做。那么,这条道路是如何开创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它的意义?这些问题是深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回答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作为"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要求全党"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有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系?怎样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相似文献   

14.
《四项基本原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必然》这篇政论文的开头部分鲜明地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四项基本原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必然”,并指出《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已五十周年,但至今仍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必然?《新民主主义论》对今天有什么指导意义?课文分四方面进行论证。第一,中国由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向何处去?”毛泽东同志“深刻地阐明,中国革命必然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必然要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必然”作了规律性的判断.这是本段分论点。为什么由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  相似文献   

15.
1989年下半年以来,国际上风云变幻,东欧6个社会主义国家接连发生剧变。最近,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的国内形势也在继续恶化。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在国内,虽然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策动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已被平息,但他们前两年所散布的种种谬论的流毒尚未彻底清除。于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走对了还是走错了?该不该继续走下去?这些历史和现实都早已作过清楚答复的问题,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又模糊起来了。为了继续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本文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谈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文明意蕴?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有负责任的担当与切实的行动。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续写新篇章;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他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打破一些人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迷思,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作出新贡献,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新机遇;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为人类社会对现代化的探索增添新助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有两种设想。20世纪社会主义大都产生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却按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模式制定方针政策,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使社会主义遭到局部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落后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应验了马克思有关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使社会主义获得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主义必须有中国特色,这不是任何人一厢情愿的主观规定,而是由社会历史的发展所客观地决定的。只有当我们对“中国特色”的认识符合了“中国特色”本身所应具有的客观要求的时候,中国的社会主义才能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稳步地向前发展。那末,究竟应当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客观要求和客观内容呢?这里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的同时也是实践的问题,就是必须认清中国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所处的方位。正是这种客观的历史方位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有哪些特色,而不能有哪些“特色”。一、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处于运动发展当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既有自己的时间方位,也有自己的空间方位,这种时间方位和空间方位的统一,就构成该社会的历史方位。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也就是具体分析它的时间方位和空间方位以及二者的统一。什么是社会的时间方位?它指的是该社会在历史运动前后相继、由低级向高级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9.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发展。邓小平讲:“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江泽民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述邓小平讲的“长期历史经验”和江泽民讲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主要是指“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20年的历史经验。而这20年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进行的。那么,毛泽东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怎样的联系呢?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实际情况怎样?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又是怎样和它衔接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弄清的问题.本文从史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中国近代化的特殊过程和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根本要求,说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