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活在时间之中,又活在时间之外.鲁迅在对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审视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主体性时间意识.在鲁迅的眼中,外在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显然突破了自然时间律的限制.这种时间意识赋于鲁迅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也造成了鲁迅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形成这种主体性时间意识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它至少与鲁迅的心理体验、思维特征以及中外哲学观念的影响诸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中间物”思想表明他对于以进化论为核心的现代性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在时间意识上表现为一种被法国学者伊夫·瓦岱称之为的“空洞现时”感。这种“空洞的现时”,在鲁迅那里经常转化为“沉默”的主题与意象。“无声的中国”成为鲁迅笔下的中国现代性表征。然而鲁迅的“空洞现时”感并未导向彻底的空虚和沉沦,而是在对于“空洞现时”的揭露、表现和批判中,与这个时代构成了一种被福柯称之为“英雄现时”的关系。鲁迅在悲观与虚无之中奋起反抗,使悲观与虚无成为现代人的意义的试金石,使“空洞的现时”变成了文化意义上的“英雄的现时”。鲁迅以其对“空洞现时”的克服与超越完成了自身的英雄化。  相似文献   

3.
李燕花 《学苑教育》2012,(21):77-77
鲁迅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堪称经典,能让读者回味无穷、百读不厌,经得起时间考验。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十分丰富,学习鲁迅作品,有利于中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品味的培养。但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起鲁迅作品的解读和教学,大家普遍的认识就是,鲁迅的作品难教、难学。当前有几句流传很广...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同时,还有一些作品与鲁迅有关。因此,在语文复习课中,通过作品探寻鲁迅的心路历程,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鲁迅其文、其人,进而感受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无疑是具有教育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的河床上驱离鲁迅是时代的悲哀。在平庸浅薄的社会里,当然不需要严肃和高雅,但这至少说明当代文化的堕落。鲁迅永远站在思想文化的制高点上,俯视着芸芸众生,任他们喜怒哀乐、嬉笑怒骂。鲁迅,永远活在时间的堂奥里,活在空间的峭拔上。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外国电影勇赴这个题目虽然至今还没有人作过,但是,有关内容在一些谈“鲁迅与电影”的文章中已有所涉及。本文则试图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从鲁迅对电影认识的发展中来探讨他与外国电影的关系,尤其是从鲁迅与岩崎昶的比较中来把握他在对外借鉴方面的历史经验及其在...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之一,它是鲁迅先生的一个著名散文集。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广州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小引》中还说,原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这组散文的内容实际。我们曾学过这个散文集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  相似文献   

8.
鲁迅,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在长期的斗争生涯中,象园丁一样辛勤培育着文学园地上新长出的嫩草与小花,做为文学青年的良师益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在众多受到鲁迅先生提携、支持与影响的青年作家中,萧红是引人注目的一个,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三十日,两个来自东北沦陷区的无名文学青年——萧红与萧军,同鲁迅在上海相见了。从这时起,直到鲁迅逝世,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鲁迅与萧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鲁迅对  相似文献   

9.
李鹭 《教学与管理》2001,(12):52-53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作了这样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的方向。”因此。在将近4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敢对鲁迅的人品、作品作出丝毫的怀疑和否定。尤其是“文革”时期,在几乎所有的现代文学作品都被称作“毒草”禁锢之时,只有鲁迅的作品却与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并列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上允许阅读、销售。鲁迅的言论(特别是其晚年的杂文)与马恩列斯毛的语录一起.被红卫兵和造反派的“大字报”大量引用。  相似文献   

10.
《野草》中黑暗与虚无意识的深广度集中体现了鲁迅个体精神的复杂性。本试图分析《野草》虚无意识的来源。《野草》是鲁迅精神世界的集中表现,只有在分析鲁迅前期的个体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握《野草》的精神实质。鲁迅的个体是以群体为内核的个体,在儒家范畴内。鲁迅与尼采的个体精神不同,因为鲁迅反对尼采的极端个人主义。鲁迅与俄罗斯精神本质上也不同。鲁迅延续了儒道的一些精神,没有根本上受佛教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取《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书Ⅺ,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本人,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学习高中材料,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到高中的现代文这一块,比较难教的就是鲁迅先生的杂文。鲁迅的杂文是鲁迅一生战斗业绩的光辉记录,是鲁迅的思想和艺术才能的结晶,是革命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典范。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里,从初从二开始,差不多每册都选入了鲁迅的杂文,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完成这些杂文的教学,那么,我们就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鲁迅的光辉思想和伟大人格,受到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鲁迅使用祖国语言的杰出才能,受到鲁迅文风的春风化雨般的熏陶。鲁迅的杂文有一系列的特点,它们形成了鲁迅杂文的独特风格和不朽价值。我们讲授鲁迅的杂文,应该从这些特点出发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学史上,鲁迅所开创的解剖国人灵魂、改造国民性的新学传统影响了一批新学家,他们对鲁迅精神血脉的艰难持守证明了鲁迅精神的生命力。在鲁迅的后学中,路翎即是其一。章试图从路翎对鲁迅精神的继承与超越角度来体现鲁迅精神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小说世界是一个线性时间缺位的世界。轮回时间意识是鲁迅小说最具活力,也是最富想象力的一种时间形式。它通过个体事物、人或单个事件、场景等在时间中反复出现,演绎着一出轮回的悲剧。鲁迅在竭力反抗着历史的"重复"与"循环"的同时,也在自觉抵制内心深处潜藏的轮回意识,最终从时间轮回的怪圈里突围,真诚地昭示中国新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和曹聚仁开始交往是1933年5月7日。曹聚仁聆听鲁迅演讲。是在鲁迅刚到上海定居不久的1927年12月21日。曹聚仁第一次面见鲁迅的时间应是在1930年。曹聚仁和鲁迅的书信来往则还可以追溯到1931年。鲁迅和曹聚仁的交往,主要是在曹聚仁任群众图书公司编辑,主编《涛声》和编辑《太白》、《芒种》期间。他们的交往也是围绕这些杂志的工作而开展的,鲁迅对这三种杂志都是持支持态度的。鲁迅与曹聚仁不论从思想意识,或是志趣爱好,都有一定的距离和异同,然而他们彼此的交往能不断发展。就是鲁迅坚持取大节而略小节的交友之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鲁迅     
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中,谁的作品最多?鲁迅。小说、散文、杂文,共有15篇之多。这在古今中外的所有作家中,是绝无仅有的。可见鲁迅在文学、在教育、在文化中至高无上的位置,可见一代一代的教育家多么深切地期望青年学生能够读懂鲁迅、认识鲁迅、学习鲁迅。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读不懂鲁迅,甚至不喜欢鲁迅。不要说中学生了,我们的中学语文老师,真正懂得并能讲好鲁迅的,又有多少呢?令人怀疑。鲁迅在中学生的印象中,似乎是个说话尖刻、争强好胜性格孤傲的“怪人”。在中学校园中,鲁迅是孤独的、悲哀的。特别是在日益市场化…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野草》具有丰富的现代体验与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命的沉沦,此在的时间性和现代性的幻灭感。诗人是在向死而生中走上在思之途的。  相似文献   

17.
马蹄疾在《鲁迅与许羡苏》、《我可以爱——鲁迅的恋情世界》、《鲁迅生活中的女性》等著述中,有许多观点是没有根据的。马蹄疾在研究鲁迅的学术活动中,其写作思想和方法存在着很大伪科学或是媚俗的成份  相似文献   

18.
浅析《鲁迅作品的教学与研究》一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北医附中赵文惠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鲁迅生活的时代距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了,学习鲁迅的思想及作品,对学生来说,势必存在较大的困难。如何让他们正确把握鲁迅作...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的角度切入,鲁迅小说是在近代文化冲突中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审美观照。在自觉的审美抉择之下,鲁迅以小说的形式进行着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这种审美的批判为人们反思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点,也为文化的转型与再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这是鲁迅小说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之体现,也是鲁迅小说的文化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今中外所有作家,没有谁可以与他并提: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的作品最多。一些作家在谈及鲁迅作品对自己的影响时所举篇目,大抵不出中学语文教材的范围。一些鲁迅研究工作者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几乎都讲到中学语文教师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在宣传和普及鲁迅作品,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学语文课堂成为传承鲁迅这笔宝贵的民族精神遗产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将成为全民族绝大多数人认识鲁迅、走向鲁迅的主渠道,同时,也是中国知识界认识鲁迅、走向鲁迅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