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宣布一切意识行为都指向某种对象,即意识在本质上是关于某事物或其他事物的意识。意向性作为空虚意向和充实意向的总称,正是缺席与在场的对象相关项。而德育的缺席与在场,实质上就是其知性范畴与直观形式的意指。要朝向德育事实本身,促进德育在缺席与在场中实现转向,必须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从学习者生活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
保罗·德曼的"盲识与洞见"理论常常被批评者误解为实行两套标准的结果。通过认真分析后发现,"盲识与洞见"其实具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在场与缺席"的形而上的现象层面,第二个是语言"所知与所行"悖论统一的反形而上的非现象层面,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呼唤有“思”的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中“思”的缺席表现为:教育中存在着技术之思的泛滥与解放之思的缺席,“我—它”之思的充斥与“我—你”之思的缺席,对在场之思的关注与超越在场之思的缺席。我们不满足于本真的思在教育中的缺席现状而呼唤有思的教育。教育中“思”的到场离不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对话,离不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自始至终所保持的惊异状态。  相似文献   

4.
萧红小说中的生殖场面,鲁迅等评论家认为它是与男性作家的审美写作规则一致的,即转喻、升华女人的身体经验,使其成为对国家、民族的象征表达,但以克里斯蒂瓦的"卑贱"概念重新分析生殖场面,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显现,即女人的身体没有被符号化缺席在她的小说中,在场的女人的身体以卑贱为表达机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反抗父权文明对女性自身经验的压抑,这才是萧红小说身体在场感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现象学的在场与缺席概念看,电话所呈现的虚拟体验中,在场者主要表现为声音,而缺席者主要表现为形象。借助声音的在场与形象的缺席,电话实现了尽可能的空间拉近,在场者与缺席者共同作用呈现出我所通话的他者。  相似文献   

6.
名著阅读,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语文能力的提高、学生人格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实中,教师往往"缺席"名著阅读教学。因此,建议教师从三个方面实现由"缺席"走向"在场"。一是通过"推荐书目","在场"于"读什么"环节;二是通过"名著导赏","在场"于"如何读"环节;三是通过"过程评价","在场"于"怎么评"环节。  相似文献   

7.
由于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约束与限制,原有的写史模式要求书写历史要从“二元对立”的角度观照生活、构架情节。新时期以来,尤其在小说领域里,一批继起的作家迫切希望寻找一个叙说历史的新思想,新历史主义小说应运而生。新历史主义小说对历史母题的解构,集体性显现出非常鲜明的“悖论束”,如历史的可能的真实,意义的在场与缺席,历史的空间化等修论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走向了对于人的高度整合的政治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既通过政治在场统治又通过政治缺席控制显现其对所有人的总体规控和各种可能社会危机的防范和抑制。马尔库塞以技术同化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于人的政治在场统治的奥秘,而鲍德里亚则以符码控制论诠释了资本主义对于人的政治缺席统治的诡异。分析比较马尔库塞的技术同化论与鲍德里亚的符码控制论的异同,可以廓清资本主义政治对技术、符号、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侵蚀及其支配性和统摄性的主导作用,也会带来富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术界普遍认为《老人与海》中女性"缺席"的问题,笔者认为,从女性视角重新解读该作品,不仅会发现其中的大量女性"在场",而且还可以解释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兼胜者"无所获的真正缘由。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20,(1):104-108
简介赛博人的概念,探讨赛博人思想中的身体观,分析传播实践中身体的"在场"与"缺席",发现当不再以肉身作为判断是否"在场"的依据后,"身体"存在多元的"在场"形式:携带具体肉身、突出感官知觉体验的虚拟"在场",脱离具体肉身、突出即刻共时体验的虚拟"在场",融入其他身体、突出人与机器耦合的远程"在场"。  相似文献   

11.
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中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如果你关心当前中学生作文(包括高考作文)的现状,就会发现,“自我”的缺席、“自我”的失落,成为普遍的问题。有的不分“他”与“我”,如2011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的时间”,可有的考生只是叙述一位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完全没有“我”在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中的缺席因素--作者、读者、社会等,和在场因素--非人的先验结构模式等方面,评述了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3.
一个女孩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他都在场,可是,她用一个女儿的霸权忽略了他的存在,有意让“父亲“的角色缺席。  相似文献   

14.
赋予五四运动以社会性别:女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队伍中,曾因男女有别的传统性别规范而使女学生缺席。是女学生的积极抗争和主动参与,才开启了男女学生一同做事和合室办公的新风尚。五四运动中,女学生以民国意识和民国责任为号召,以“女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运动中,体现了女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近代中国建设独立民族国家和发展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妇女不仅在场,而且是推动政治发展进程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杨川 《幼儿教育》2021,(3):8-10
常听到家长感慨"孩子不知不觉就长大了",感慨背后反映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有意或无意地缺席了.当然也有家长说自己每天都和孩子见面,但每天见面就真的"在场"吗?其实家长"在场"并不是指简单地生活在一起,而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融入感.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灵魂的在场周国平人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它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宁的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丧失,等等。因此,现代人虽然异常忙碌,却仍不免感到空虚。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背景下,建立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制度使命重大。教学诊改的根本旨意在于落实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责任,因此教学诊改中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最重要的主体--学生和教师必须在场,有所作为,然而事与愿违,师生缺席教学诊改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既受长期以来形成的高职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路径依赖的影响,也与教学诊改制度研究与设计中对职业教育治理误读、科学主义导向的运行机制等有关。坚持教学诊改的育人属性,澄清重要利益相关方的权力和责任,优化制度设计,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和手段,能够一定程度上促使高职院校教学诊改中的"人"从缺席走向在场。  相似文献   

18.
晚清道光年间九江德安乡绅燕笙撰就的<书院说>,揭示了敷阳书院学田因田亩不实、田米不清、兑票不靖等因素而导致书院名存实亡的事实.书院在围绕学田经营的利益博弈中,扮演了在场却缺席的社会角色,乡绅、富户通过经营书院学田而攫取利益成为破坏地方书院生态均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理想可以分为“抽象的理想”和“具体的理想”。前者是永恒的守望.也可称为“缺席的理想”;后者接近具体的希望.是“在场的理想”。职业教育的理想就是心的向往和行动中追求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童年是在与母亲组成的单亲家庭中度过的。母亲的在场与父亲的缺席会对这种单亲家庭的男孩产生诸多错综复杂的影响,孔子由此形成了一种有自卑倾向的储积型人格。成年后,贵族之裔的想像带来的自负与身世的自卑感给孔子带来了强烈的内心冲突,他凭借“好古敏求”的勤奋实现了对自卑的超越,表现出了积极入世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