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莺莺传》与《春香传》是中韩两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春香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莺莺传》的叙述内容和叙述模式有接受。两者都描写歌颂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是两篇故事的结局却是一分一合。两者之所以有结局差异主要是由于两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不同,两部作品在思想倾向以及人物性格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丛林中》与《喧哗与骚动》分别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和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两部作品的主体都是由叙述者的话语构成的,但两者的多角度叙述却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喧哗与骚动》通过四个人的反复叙述,故事的真实面貌得以还原,读者在克服作者设置的阅读障碍后也会体验到一种新的审美感受;而《丛林中》三个当事人对同一案件的不同叙述,却使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叙述方式重述灾难历史,会呈现不同的记忆内容和代际传递效果。本文选取同为亲历者二代书写的《鼠族》和《金陵十三钗》对比,审视中西两种文本叙述方式的差异。《鼠族》采取个体叙事重述历史,通过个人视角描述亲历个体的血泪史,以体现生命的平等,激发同情与思考;《金陵十三钗》运用集体叙事呈现大屠杀事件,通过群像描写刻画被边缘化的受害者群体,进行道德批判与警示。通过文学想象书写大屠杀灾难是一种对历史记忆进行重构和传递的有效方式,不同方式的文学叙述在重构和传递历史记忆中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期望能借鉴犹太大屠杀文学书写历史记忆的完善方式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传递方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管仲相桓公”作为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在《周驯》《列子》《管子》不同文本中被加以改造,增添了该历史事件的思想性。因文本的思想旨趣各不相同,故不同的文本在叙述详略、叙述重点、叙述情节、人物设定等方面对“管仲相桓公”一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周驯》侧重叙述桓公一人,旨在凸显桓公为君具备选择贤才的优良品质,这是由《周驯》的性质及其思想氛围所决定的。《列子》注重揭示管仲被重用的缘由为“命”“力”二者。而《庄子》以桓公杀兄的不义之举与管仲辅佐弑兄之君的张力,传达“守真”之旨。《管子》的《大匡》《小匡》则侧重叙述管仲之治国才能,旨在塑造管仲具备高超治国之才的形象。在历史叙事的视域中考察“管仲相桓公”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叙述方式,以期呈现历史叙事与思想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叙述视角的成熟,是现代小说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鲁迅小说《呐喊》、《徨》中有五种叙述视角:即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述和第三人称旁观者叙述及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叙述。因而《呐喊》、《徨》比之古典小说更利于传递作者的情感信息和认知信息,具有与古典小说完全不同的现代性质。从叙述视角角度来看,《呐喊》、《徨》的风格特征除了长期以来公认的"深沉幽默"外,还应加上"迸发"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圆圆曲》与《长恨歌》看梅村体与长庆体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圆曲》和《长恨歌》分别是梅村体和长庆体的代表作品。在创作上,《圆圆曲》受到《长恨歌》的很大影响,但是两诗在作者感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用典、叙述方式与叙述视角等方面有很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死亡叙述,是《金瓶梅》与《红楼梦》文本叙述中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两部作品在死亡场景描写、死亡意象设置,以及死亡的叙述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金瓶梅》传达出的是“善恶有报”的道德劝戒,而《红楼梦》在体现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倾向的同时,也把我们引向了对生存的悲剧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吴夫差》是“梦—占梦—验梦”这一叙述结构的典型例证。本文对《太平广记·吴夫差》与《越绝书·吴王占梦》进行比较探讨,认识到《太平广记·吴夫差》篇是《越绝书·吴王占梦》篇的藏录;“梦—占梦—验梦”这一叙述程式取代了时间因素和史实背景而成为这两篇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喧哗与骚动》的书名取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它暗示了小说的多重主题:时间、死亡、人生如行走的影子、人生的虚无等。《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结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叙述者的多角度叙述,二是故事时间空间的不断转换交错。小说的叙述在不同的时空往来驰骋,展示了康普生家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把康普生兄弟灵魂的空虚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叙述视角的成熟,是现代小说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鲁迅小说《呐喊》、《傍徨》中有五种叙述视角:即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述和第三人称旁观者叙述及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叙述。因而《呐喊》、《傍徨》比之古典小说更利于传递作者的情感信息和认知信息,具有与古典小说完全不同的现代性质。从叙述视角角度来看,《呐喊》、《傍徨》的风格特征除了长期以来公认的“深沉幽默”外,还应加上“进发”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埃涅阿斯纪》与《巨人传》的文本所显示的文化语境以及叙事技巧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小说文体的产生,是对史诗文体的吸收与转化,二者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张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6-57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除新颖奇特的内容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同样是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长久不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五号屠场》与反战争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以反战小说著称于世。这部作品的反战性不仅在于其鲜明的反战主题,更在于冯内古特对传统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所作的颠覆性尝试。如果我们可以把传统战争作品的叙事方式称为传统战争叙事的话,那么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所采用的模式则可称为反战争叙事。《五号屠场》叙事的特点是它从"战争场面"、"英雄人物"、"敌我界限"、"情节与高潮"等战争叙事的基本要素出发,对传统战争作品进行全面的颠覆和解构,以碎片式情节、非线性叙述、跳跃剪辑、嘲弄性模仿、作者自述、虚构与历史及虚构与事实的混淆重叠等反传统手法来表现战争的荒诞与残酷。反战的主题和反战争叙事模式的匹配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反战主题的确立为反战争叙事模式的形成打下基础,而这一模式的运用又反过来深化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14.
论文将"叙事地图"这一概念引入都市文学的研究视角,考察作家在这种地理轨迹中与都市间内在的心理距离,由此凸显小说叙事的都市审美功能。在此,不同的地理空间造就了相异的都市景观,但又呈现着近似的精神旨向。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论述叙事地图的路径:一是距离:作家与都市空间的内在对话;二是轨迹:都市景观的个案风情(以南京和深圳为例);三是符号:都市"浮城"的旨向与归属。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黑暗的心脏》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三部不同时代的著名小说在叙事手法上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采用了相似的故事内容,"故事中的故事"的叙事结构,多重叙述者,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二元对称结构。但它们在叙事手法上也存在着细节上的不同,而且在故事表现的主题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所以这三个经典的叙事文本既相似又相异,它们集中体现了互文性和独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唐朝段成式的《叶限》是现存文字记载最早的灰姑娘故事,其与欧洲《灰姑娘》的比较研究为众多学者瞩目,但大多局限于传承学的脉络梳理。将段成式的《叶限》和贝洛的《灰姑娘》作为叙事学考察对象,通过情节模式、叙事方式以及叙事策略的比较观照,可以呈现不同语境中同一故事类型的文化实践差异,以此拓展比较研究的理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17.
图像具有叙事功能,但是它的叙事性总是会受到艺术的他律性的制约。其中伦理道德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介入其叙事过程。与此同时,图像叙事又在某种程度与道德伦理相辅相成,图文时代下的图像叙事在叙事技巧和过程中总会呈现出道德规则的一面。图像叙事性存在一个现象:叙事主体欲求总会尝试凭借各种优势去满足,把原本真实的想法演变成为经验意识上的假设。伦理和自由在通过图像叙事由真实确定转变为不明晰。伦理道德的绝对原则性在虚拟的空间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似乎总会出现不在场的一面,虚拟空间里的自由仿佛也得到了释放。事实并非如此,德性总是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换方式介入自由。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小说具有浓厚的抒情性特征,这种抒情性功能是通过郁达夫小说叙事的样式来实现的。郁达夫小说在叙事上具有“叙事的琐事化”和“琐事的情意化”的特征。他的小说不追求完整的情节叙事,而是以日记式的“琐事”展开,具有高度个人化的特征。情感的表达在这些个人琐事的表述中得以展开,“琐事”型的叙事单元由作者情感的内在贯穿而获得了新的统一性,从而形成具有抒情功能的琐事型叙事样式,这是郁达夫时现代小说叙事的抒情化变革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经典叙事学批评的叙事结构研究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说叙事批评中的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应用西方经典叙事理论进行有效批评操作的同时,也凸现出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上理论创新能力的薄弱。  相似文献   

20.
《敞开着的窗户》是一篇艺术表现力极强的短篇小说。它的叙事角度的变化是构成其艺术表现力的关键,同时,作品的对比手法独具特色。文章分析的主要内容涉及叙事角度的变化、叙事角度与读者审美心理的关系、作品的对比手法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