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骏 《华章》2009,(23)
舒城县历史悠久,大量的古语词仍然活跃在人民的口头语言当中,本节列出舒城方言中古语词本字数十条,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2.
隆德县属宁夏固原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与人文历史,这里保留了一批完整的古汉语词语.本文列举十例,从注音、举例、方言意义、文献资料例证等方面进行诠注.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河西走廊民勤方言里的一些古语词进行了解释并考证了本字。  相似文献   

4.
从近代文献入手,对常见于宣化方言的近代汉语词如“机明、敢情、待见、旋旋儿、絮烦、坐蜡”六个方言词进行考释,阐述其方言用意,探究其历史来源和用例,以今证古,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解释了一批荆楚方言中的单音节古语词,解释包括词的出处、本义和引中义、古义和今义,以及所构之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方言词语杂释——兼及方言词语的文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仍然活跃在四川话中的 3个方言词 ,对其含义加以诠释 ,同时探讨它们在典籍记载中的文字书写形式 ,并且考察汉语字典辞书处理这些词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按语音差异,笔者将荣县境内的方言划分为3个大的片区即东路、中路和西路三片。中路话以荣县县政府所在地旭阳镇的语音为代表。西路话以长山、双古、新桥三镇为代表。东路话以成佳、五宝两镇为代表。西路话有不同于中路话和东路话的语流音变,主要表现在声调的变化上。中路话是典型的荣县方言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唐河县位于中原官话向西南官话的过渡地带。其方言在音、形、义三方面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保存有一些古语词。文章从语音、词义、用例等方面,对唐河方言中看似“有音无字”的疑难字词作一些探讨,以考证其本字。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使用明朝鲁西临清一带方言所写的明代小说名著《金瓶梅》中的语例为佐证,对现代汉语豫西偃师方言的一些方言词之意义和词性等进行了诠释,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可作参考的语料。  相似文献   

10.
阜阳方言中具有丰富的俗语词,这些俗语词借助附加、复合、修辞等多种手段进行构词,其产生既是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也受到阜阳地区民俗文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口语性,反映了阜阳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木文记录并注释遵义话的四字格俗语。  相似文献   

12.
关中方言片除了渭河平原以外,南面包括陕南商洛和安康两地区的部分县市;西面包括豫西陕县、灵宝、卢氏等地和晋西南汾河谷地数十县;北面包括陕北南部的五个县;西面包括宁夏固原地区东南、甘肃平凉和庆阳地区。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关中方言的特征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承词、创新词、变异词。关中地区长时间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中心,其方言中的特征词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情况,对当代的音韵学、词汇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了几个颇有襄樊特色的方言词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4.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词典的编纂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  相似文献   

15.
清代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词话》之后的又一部世情书。书中运用大量的方言词语,自称“造句涉俚,用字多鄙,惟用东方土音从事”,口语色彩浓厚,特别是那些让人费解的方言俗语,非本土化的读者很难理解和体味它们的真实含义,而揣测往往与事实相谬。因此,利用前人著述并结合方言佐证解释“攮颡”、“走草”、“作业”等有代表性的方言俗语,对准确理解这部作品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南充方言的"矬"、"屯"、" "、" "、"湓"、"歇"之义逐条训释。  相似文献   

17.
就陇东方言中的一些人常用词里的本字,按照其在当地方言中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并参照文献用例,进行考释,以此探寻本地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18.
石泉方言的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概数助词和其他助词五类。本文主要对其形式和使用情况予以详细描述和归纳。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与周边方言词汇的比较考察,提出桂岭本地话特征词,并对部分特征词的语源、历史层次进行了一些分析,试图了解桂岭本地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临潭话的古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语言发展史上的一面镜子,今天现代汉语中的方言,正是昨天古代汉语中所固有的成分。利用方言材料印证古语词是训释古代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古代汉语词语的训释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想通过对西北方言之一支——临潭方言中的一些词的古今变化、构词特点、文白异读等方面的考释,来说明这些词语的来龙去脉,或者纠正误解,或者补充辞书漏收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