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一位二战时期的幸存者,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目睹过杀戮,体验过死亡。他在当上美国的一所中学的校长后,没有给老师们下达分数指标,指点讲课的技巧,而是交给每位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  相似文献   

3.
李厚超 《考试周刊》2011,(2):222-222
本文论述了对话问题:对话是人性的需要.检讨了长期以来教育中忽视对话,在课程内容、教育教学、课程评价中失落对话的基本情形,提出了几种对话模型。  相似文献   

4.
一位作家在国外参观一所小学,当时正值冬天,天空中飘舞着雪花。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穿着冬衣,戴着帽子。令人奇怪的是,在操场旁边一个撒尿的小孩子雕塑也戴上了毛线帽,并披着一件夹克,看起来非常滑稽。问及校长:“为什么连雕塑都穿衣服,难道它也怕冷吗?”校长郑重其事地回答:“对!在儿童的眼中,雕塑也是怕冷的。为了给孩子爱的教育,并使他们从幼年就培养出同情心和爱心,所以我们为雕像穿上寒衣。您想,儿童连一个石像都不忍心让它受冻,如果看到真人,还会不伸出援助之手吗?”听到这则故事,我们为这所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细致入微所感动,更为德育教育中闪烁出的人性光芒而激动。  相似文献   

5.
6.
论培育人性的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流行的《教育学》在阐释“教育”概念时,似乎都忘却了教育的人性培育的深刻内涵,在教育实践中造成了始料未及的严重后果。当前部分人人性的丧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培育人性的教育是既重视培育“什么人”,又重视培养“人的什么”的教育。它不是教育的什么“新品种”、“新概念”,而只是被遗忘了的“教育”的题内之义,是教育被放逆但又必然回归的深层次本质。培养各性、理性,强调精神追求;坚守人性底线,实现人性升华;确立权利意识,守护人性原则,是当前学校培育人性的教育的抓手。  相似文献   

7.
所谓人性教育是综合一个人知、情、意等精神范畴和身体范畴的统一整体。纵使素质教育已达成共识,思想品德课地位也日显突出,然而,无法否认的是当前的教育仍然以知为主,人性教育依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谈谈人性教育对青少年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笔的这个话题,在许多人的世俗目光和思维里,很可能有歪曲德育本质和宣扬人性论之嫌。因为在我们多年的政治教化中,一直高扬反对人性论的旗帜,大力推行人的阶级性、社会性、政治性和工具性,以致于使德育乃至整个教育远离其固有的本质,滑落到非人性的轨道,这是德育实效性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个人的教育亲历,我作为母亲的亲历,我儿子的生活和教育亲历,是我对人性的教育叙事。我把我带儿子的过程,也看成我的教育亲历,和我教我的学生的过程,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人性的实践过程。教育是生命的一部分,教育映照出人性。人性是一种发明创造的气质,是丰富多彩的。人性是试图超越的,并在相互参照下显现。教育映照人性是为了塑造人,这是一种他者塑造与自我造就的交织。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文教育的重点是人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人文教育的重点是人性教育,或称为完善人性的教育,具体包括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人的尊严教育和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任何政治思想教育、道德伦理教育、真善美教育、科学教育等等,要想取得实效,都必须以人性教育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其负效应和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有重要关系。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只充当教育理论的试验者,教师自己的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研究能力没有得到认可。随着对人性关怀的重视.教育叙事研究方法适应形势得到了青睐。这种方法的兴起和实施过程以及结果的表达都显示出对人性的关爱。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央与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校外教育场所的免费开放,这符合校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质,但是校外教育机构的免费开放不同于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站等文化场所,前者是以人化人的地方,关键在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素养很重要,后者是以物化人的地方,关键在环境,作品、展品承载着的文化内涵很重要。校外教育的功能在于塑造人,应该承担起促进儿童人性发展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育家说:“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老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让学生每天载着知识回家,而应该同时以美与善去熏染他们的情感,使之人性趋于完美,人格趋于健全。忽视情感价值,削弱情感的陶冶,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将可能是情知分裂的畸形儿,人性缺失的两脚兽。  相似文献   

14.
论人性与人性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具有客体性、整体性、主体性、生成性、智能性、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等共性,每个人还有自己的个性。可是我们的当代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不理解人的、片面割裂的、强迫压制的、“复制”守成的、机械识记的、理性独尊的、模式单一的教育,总之是缺乏人性的教育。我们急切地呼唤洞悉人性的、全面和谐的、“太极推手式”的、创新超越的、滋养智慧的,灵活多样的人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考察了人性与人性复归问题 ;人性和创新、人性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 ;立足于这些论断 ,可以从人性复归的角度来对创新教育进行审视和探讨。本文主要阐明创新教育实质是一种人性复归的教育 ,从而为创新教育提供一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人性观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性观,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性丰满,主体性突出,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个体.  相似文献   

17.
18.
教育:跨越功利主义复归人性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在高扬功利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走向功利的极端.功利性膨胀的另一面是关怀人性的萎缩.在此"胀"彼"缩"之间,教育衍生了它自身发展的诸多困惑与危机.寻本求源,这些问题的消解之法最终还要在教育的"曾经状态"中寻找,即从"关怀人性"出发构建教育.正是基于这一逻辑起点,本文所倡导的人性教育在目的观、课程观和方法观上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存和发展了人性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19.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从语文教育终极目标的显性呈现方式和隐性呈现方式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林华民 《教师》2014,(4):1-1
正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先生曾呼吁:"为了面对21世纪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好好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将是最重要的课题。"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思考这样一类教育问题:学校是什么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应当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与学习经历让我逐渐明晰了这样一些道理: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未来""社会""生存""发展"八个字。我们要改变过去中国教育,不,是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