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教育是为“三农”服务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面对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和财政穷县的特殊情况。怎样发展我县教育事业?如何确定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做大做强我县教育?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过一个月的专题调研,对我县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有了进一步了解.我们认为渠县教育要发展,必须紧密围绕“深化改革、科学规范、创新机制、育才强县”的工作思路,通过全县的共同努力.实现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柳谋 《陕西教育》2003,(6):11-12
一、从战略高度理解创建教育强县工作的重要意义2000年初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陕西“要在21世纪初期逐步实现教育强省”。我省是个教育大省,但目前还不是教育强省,单就高等教育可以说是强省,但基础教育在全国却排在靠后的位次,尤其是农村教育整体上还比较落后。建设教育强县是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举措。2001年8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的通知》,并颁布了《陕西省教育强县基本条件》,使我省教育强县的创建工作从一般性的号召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在全省“两基”任务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3.
4.
千年变迁,盛世如约,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在京隆重开幕。聆听江总书记的报告,心潮起伏,激动万分。 十六大全面深刻地提出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再次强调和突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只有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陕西省政府颁布的《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实现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在更高发展水平上处理好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2002年以来陕西省政府开展的创建教育强县工作,就是在全面实现“两基”以后。教育发展新的抓手,也是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陕西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乡差距较大,经济相对不发达的省份。通过创建一批教育强县,进一步明确和夯实县级政府的责任,提升县域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首先实现县域内教育的和谐发展。并示范和带动其他县区.进而推动全省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发展农村教育的工作方针和总体思路,结合陕西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创建教育强县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给我省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掀起了争创教育强县的工作热潮。目前,我们已经验收通过了眉县、三原、灞桥、韩城、西乡、神木、长安等七个教育强县区。这些县区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在全省树立了标杆。  相似文献   

7.
2月6日,牛年新春喜庆正浓,长沙县隆重召开了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词“率先建设教育强县”十分抢眼,也让人非常振奋。长沙县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古有“三湘首善之区”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更成为波澜牡阔的一方热土,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长沙县排名百强县第37位,跃居中部第一。  相似文献   

8.
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加快新时期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区教育发展水平,于2003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活动”的通知。按照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四高两化”(教育普及程度高、师资水平高、经费投入高、教育质量高、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标准,我区各县(市、区)积极努力,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制定了创建规划、认真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提高本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力争早日实现教育强县(市、区)的目标。为此,我们特编发各县(市、区)为实施创建活动采取的系列措施及经验介绍,供大家交流学习。[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太谷县地处晋中盆地腹部,全县辖9个乡镇、197个行政村,总人口29万,是晋商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周边县市资源型重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太谷县把教育作为承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教育改革,走出了一条穷县办好大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对教育工作来说,201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首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李军 《安徽教育》2012,(1):27-28
<正>强国必先强教,兴县必先兴教。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  相似文献   

12.
柳谋 《农村教育》2006,(9):10-12
近几年来,我省开展的创建教育强县和创建教育强乡镇活动,因其在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和促进教育为“三农”服务方面所发挥出的显著作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支持。目前,经省政府命名的教育强县共8个,省级教育强乡镇241个。这个被简称为“创强”的活动,已在全省范围铺开。省政府最近决定,“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创强”已不是单纯的教育活动,而是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互动。当前,全国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既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证。如何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加深对“创强”意义的理解,使“创强”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柳谋 《农村教育》2006,(5):38-39
创建教育强县是省政府提出的一项旨在提升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战略任务。“整体水平、综合实力”这八个字的本质涵义,即指县域教育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目前我省开展的创建教育强县活动,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依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完成.创建教育强县是陕西省政府从2000年启动的"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至今已建成10个教育强县.这一行动政策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一个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的新契机.本文在课题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强县创建对县域内教师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99年6月底,我县教育系统在认真学习领会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县委九届四次全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提出了。123456”跨世纪教育发展思路,即:围绕一个总目标:教育强县;突出两大主题: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着力三个提高:提高队伍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整体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狠抓四大工程:以“普九”为重点的“两基”工程,素质教育工程,教育现代化工程,办学主体多元化工程;  相似文献   

16.
柳谋 《陕西教育》2006,(11):7-8
创建教育强县是省政府提出的一项旨在提升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战略任务。促进县域教育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是“整体水平、综合实力”这八个字的本质属性。我省教育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社会反映强烈,各级政府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予以解决。目前我省正在大力开展的创建教育强县活动,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宁夏教育》2010,(1):I0003-I0003
彭阳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67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150所,初小33所,教学点52个,幼儿园16所(其中民办6所)。在校学生52316人,教职工3098人。  相似文献   

18.
《福建教育》2000,(2):11-13
教育强县(市)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及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改变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逐步建立健全与当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并适当超前的、各类教育结构合理的县(市)级教育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县位于赣抚平原中部,三面环绕南昌市,有16个乡镇,89.8万人口,面积1676平方公里。全县有学校(含幼儿园)305所,其中完全中学12所(含私立学校),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25所,完全小学262所,特殊学校1所,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3所。现在教职工7553人.在校学生14.5万人,校舍面积(不含教工宿舍)71.3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要关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俊 《云南教育》2002,(16):12-13
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对于有10亿农民的中国来说,解决好农村教育问题,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才有希望,科教兴国战略才能落到实处。应当清醒地看到,在未来的几年甚至是十几年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就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