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均势概念的由来历史悠久,在17世纪中叶的欧洲得到广泛的讨论和应用,随着一战后国际关系学科的建立,均势这一概念逐渐被赋予了更广泛、更深层次和更系统的理论解读,均势的内涵也因此趋于精细化、复杂化、模糊化,导致对均势内涵的理解至今尚未存在一个认定的解释标准。本文从梳理均势的渊源和均势的内涵着手,首先厘清均势概念的由来,随之阐述均势在国际关系(政治)中所被赋予的丰富内涵,并从国际体系的、国家的和二者中间的三个层次角度塑造一个理解均势内涵的基本模式,试图以此规范对均势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均势实践与均势理论在西方很早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均势战略是近代才真正出现的。西方战略学界有一种把均势作为维护和平的最佳方法的倾向,主张通过自助、结盟、地缘均衡、军备扩张甚至诉诸战争来建立与维护大国间的均势。这种西方均势战略存在着严重不足,如信息的不完全性、决策的主观性和力量系统的复杂性,大国争霸的本质和强权政治的逻辑等,这些决定了西方均势战略不可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与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最大特点在于均势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 ,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 ,分别以东南亚与南亚为代表。形成原因是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这两种均势格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 ,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结合自身战略利益 ,积极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就体系层面而言,世界历史经历了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两个基本阶段,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冷战结束后,均势更趋复杂,但总的趋势是向多极均势转移。对亚太地区的均势,中国应有自己的认识和抉择。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均势外交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表现出全球性、霸权性和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受现实主义理论影响的美国政治家们认为,推行均势外交能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实现美国的对外战略目标,因而热衷于均势外交。美国不会在短时期内放弃均势外交,但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其均势外交将遇到越来越多的阻力和困难,尤其是冷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均势是不可能长久的。  相似文献   

6.
在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权力护持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均势政治规律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华尔兹和米尔斯海默对国家权力护持战略的不同论析导向了两种均势政治逻辑。虽然华尔兹和米尔斯海默均势理论的分析逻辑有些差别,但二者对均势规律本身的关注告诉我们,均势政治在21世纪并没有过时。作为一个具有成长为"全面超级大国"的迅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必须洞悉国际政治中的均势规律,并对自己的对外关系尤其是对美关系有全面、科学的统筹设计和战略规划,避免成为均势规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这以东南亚与南亚分别为代表.形成的原因缘于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分别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这以东南亚与南亚分别为代表。形成的原因缘于两个地区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分别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基辛格以“限度”和“超越”为基本内容的中庸思想是其均势战略思想的哲学基础,它对19世纪初欧洲外交的精心研究所形成的均势理论,则奠定了其均势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思想经历了“两极”均热战略思想,“军事两极性,政治多极性”均热战略思想,后冷战时期的“多极”均势战略思想的一个较长的形成、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均势论经历了从经验到思想再到理论的过程,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马基雅弗利、休谟及卢梭是均势思想发展史上的坐标。对均势思想的追根溯源有利于更完整地认识这一在国际关系领域里长盛不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中的均势问题之探讨王小平,吴建功一、均势理论的概念问题(一)均势理论的内容“势力均衡”(TheBalanceofPower),简称“均势”,是国际关系文献资料和国际关系理论中常见的一个术语。随着近现代国际关系实践的发展,它已形成为一相对地完整...  相似文献   

12.
均势是近代欧洲大国处理国家关系时所普遍使用的原则,1815—1914年期间是均势原则被充分运用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诸强中,英国最善于运用均势原则。本文拟就英国在这一时期中均势政策的内容与动因作一探讨。(一)  相似文献   

13.
近代英国对欧洲政策的主要倾向是维持均势,这种均势外交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如保守的岛国心态、深入骨髓的帝国情结、以及独特的民族心理.因此,考察英国近代均势外交政策形成及发展的文化渊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今英国外交的进程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均势的两个含义入手,论述了均势的意义与原则,指出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构筑国际均势的重点,以及对中国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均势原则是国际政治中一个古老的思想和话题。苏联解体后,世界新的力量平衡正在形成。而美国作为今日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企图在新的世界均势充当“平衡国”,然而世界格局朝着多级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均势与传统均势的巨大差别,使美国的企图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均势”(BIance of Power)是一古老概念。在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古代战争中都曾出现过均势思想。十六世纪后,均势常被欧洲大国用来作为处理他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一种手段。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中,欧洲均势一般是指1815至1914年欧洲大国的政治关系,即各大国或大国集团力量对比的相对均衡状态,以及一种相互牵制和维持现存局面的政治结构。在这百年间的欧洲国际关系中,出现过三次均势时期,即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至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1870年普法战争至1890年俾斯麦下台;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奉行所谓“新方针”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本文拟对这三个时期的欧洲均势问题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7.
以限制、制衡权力而谋取国家利益及安全诉求,均势论者在本质上就将国际行为体关系置于了对抗性的刚性设定之下,体现出均势论者对权力、国家利益及安全问题理解上的狭隘性。在当今一超多强的新国际环境下,均势理论须在权利、国家利益及安全这三大核心因素上做出更切近真理的本质认识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体系,世界近现代史上,曾经出现过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这些体系都是为了满足国际政治的需要而建立的。这种政治体系存在的基础是“均势原则”。所谓“均势”是体系内双方力量对比的一种暂时的均衡状态。纵观历史,“均势原则”往往是大国维持和追求霸权地位的一种借口和手段。二战后,两个超级大国建立起来的雅尔塔体系,就是“均势原则”下的产物。其实,均  相似文献   

19.
宋教仁的均势外债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教仁的均势外债思想中有三个中心环节:一、均势--力避外债亡国的钥匙.二、联美制日--推行均势外债思想的方策.三、限制用途、强化管理--实现均势外债效用的根本.宋教仁有关外债的文著之中,固然有宣传反清的意图,但其基本思路应该说是理性的,富于现实可行性.这既与清末社会整个舆论氛围--外债妖魔化、"商办情结"等有相当大的差异,亦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他精英如杨毓麟等借拒外债而斥清廷多有不同.前者彰显的是理性,后者则折射出宋教仁不因反清、"反满"而牺牲国家,置国家利益于党派利益之上,联系到他对间岛等诸多问题的关注而落脚点并不局于反清,及与张之洞等清廷要员在均势外债方面的共识等,则其思想的超前、先进,当无疑问.宋教仁有别于孙中山,此乃重要区异.  相似文献   

20.
均势外交在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是在近代的西方。不同的是,它的第一次出现只是在实践中的应用而没有在理论上被某些哲人加以总结归纳。而在它的第二次出现之后。均势外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获得了大发展。文章将对近代西方的均势外交的产生、特点及作用充分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