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志永 《语文知识》2005,(10):35-3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首诗都是杨万里所作,都是描写夏天的荷塘景色,构思都很新巧,语言都很通俗流畅,但也有不同之处。一是所写景物不同。两首诗虽然都以荷塘景色为描写对象,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下简称《晓》诗)写的是诗人对整个荷塘的总体观感:满眼碧绿的荷叶远与天接,荷花在日光的映照下格外鲜艳夺目,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盛夏的西湖之美远非其他季节所能比。这首诗主要写西湖的静景。而《小池》(以下简称《小》诗)写的是诗人近距  相似文献   

2.
《小池》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诗描写初夏时节小荷花池的迷人景象。教学这首诗不仅要使学生能逐句理解诗意,还要引导学生领会全诗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一、设其境,感受画面美诗人在《小池》中描绘出一幅和谐优美、生机盎然的风景画:小池涓涓细流,树阴浓密,池水清澈,荷花刚刚露出嫩叶尖角,一只蜻蜓就落在它上面。教学时可用幻灯机放映出模似景物,并配以《小池》朗读录音,使诗中的泉眼、细流、树明、小荷、蜻蜓等景物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诗的意境美,而且领略了诗的语言美。二、悟其意,体会构…  相似文献   

3.
语文六册第35课《古诗二首》,一为清诗《所见》,一为宋诗《小池》。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夏景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的乐趣,适合儿童们阅读。 (一) 所见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捉鸣蝉, 忽然闭口立。  相似文献   

4.
学完《古诗两首》后,你一定会发现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景色的。西湖如诗,西湖如画,西湖山水是一首写不尽的诗,一幅看不厌的画。  相似文献   

5.
黄保兵 《云南教育》2000,(17):35-36
小学语文教材每册都选编几首古诗让学生学习欣赏。通过古诗教学,能使学生及早接触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这对领悟祖国语言文学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大有裨益。现以小学语文第七册为例来谈古诗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第七册选入四首古诗,分列在两个单元,第 3单元有《望庐山瀑布》、《绝句》,第 7单元有《早发白帝城》、《山行》,这几首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略诗中描绘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古诗在文体上对句数、字数、韵律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与小学生的认识有比较大的距离,这样…  相似文献   

6.
正苏教版第十册第23课是两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都是描写西湖美景的,编者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真是匠心独运。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审视、比较,会发现别样的精彩。一、文本解读——同中求异,精彩别样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虽然描写的都是西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乌衣巷》,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据说白居易曾为这首诗“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这首诗妙就妙在它集中描写了“今日”乌衣巷的破败,同时又巧妙地暗示了乌衣巷昔日的繁华。这乌衣巷是六朝豪族,尤其是王谢两家盛衰荣辱的见证,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两晋南朝史海钩沉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简析: 《村居》的作者高鼎,清朝咸丰年间的诗人。这首诗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和孩子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由《所见》、《小池》、《咏柳》、《村居》四首古诗组成。细细品味这四首古诗 ,是诗文 ,更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如何将这些画卷展开 ,使学生品足味、悟足情 ,达到诗与景、情与文的交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给学生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诗 ,源之于景 ,抒之于情 ,只有面对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 ,并让自己的身心陶然其间 ,才会有牧童的天真和顽皮,小池的温柔与恬静,柳树的翠绿与妖娆,人与景的和谐与浪漫……知晓了诗的成因 ,倘若我们避开春意盎然的景色 ,把学生禁锢于教室 ,让其在狭小的…  相似文献   

10.
《卖炭翁》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中的一首。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教学这首诗,要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之《元日》。教材解读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元日》一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八册里的29课《古诗四首》,有唐诗宋诗各两首。这四首诗,有的描写山林夕照,有的刻画江上夜景,有的表现变化多姿的庐山风貌,有的赞美柳暗花明的江南农村。它们都以凝炼的语言,高度的技巧,构成一组精奇美妙的写景诗,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一)《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诰,唐代河东(今山  相似文献   

13.
在约占《诗经》总数的婚恋诗中,描写思妇的诗歌约有10首左右,如:《卷耳》、《君子于役》等;描写弃妇的诗歌亦有10首左右,如:《卫风·氓》、《邯风·谷风)等,从数量上看,仅次于恋歌。这两类诗都以女性的生活、心态为描写对象,写思妇的愁苦,写弃妇的悲愤,无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可谓我国思妇诗与奔妇诗的进简。但这些诗歌所描写的思妇与奔妇,又与后世不同,不仅保留着那个时代的痕迹,也保留着周代妇女朴素的思想感情及其诗作的艺术特色.一、《诗经》中的思妇(一)《诗经》中思妇的类型与后世不同。在周代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4.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 ,《小雅·都人士》就是由于错简将两首诗误合成了一首诗。前贤对此已有质疑。如果从诗的描写内容、语气感情、用字特征和人物身份等方面分析探讨 ,并援引《诗经》内证 ,便可纠正《都人士》的错简 ,恢复《诗经》文本之原貌。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第十册古诗教学体会风台县实验小学李克侠,王献龙第十册共进古诗七首,其中唐诗五首,宋诗两首。这七首诗中除了杠甫的《春望》是五律以外,其余都是七绝。这些诗都是统炙人回的传世8作,要教好还几首诗,使学生深深地题受真内容,我认为教学中回汪意以下几点:一...  相似文献   

16.
《早春》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诗人因初春小雨而起兴,吟了这首写景诗。诗人通过初春细雨草色转明这一细微变化的描写,把早春如画的美景传神地勾画出来;而且认为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使这首小诗新颖清新,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琵琶行》与《夜闻歌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07-108
《琵琶行》与《夜闻歌者》是白居易通过歌声关注妇女命运的两首诗歌,表面上写的是歌女,而实则抒发自己的报国无门,被贬之苦,从而达到感世咏叹的目的。然而两首诗在人物身份、对话方式、演技描写、外貌描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笔者就从这方面着手来分析这两首诗。  相似文献   

18.
数字诗赏析     
你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吗?里面有一首描写落花的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这首诗一共28个字,其中有12个是数字,“一蓑一叶舟,一枝竹竿一条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江秋。”本首诗,用了9个“一”字描写月夜垂钓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以《圣女祠》为题写过三首诗,有两首都叫《圣女祠》,一首叫《重过圣女祠》。这三首诗虽然都有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无题》诗之类。对这三首诗的解释,同其他《无题》诗一样,向来也是聚讼纷纭的。张采田主张“全以圣女自慨已之见摈于令狐”,冯浩主张其中两首是自伤政治上的遭遇。时人解诗亦多因承其说。冯、张辈的解释是否妥当,似仍有论证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对鲁迅的《自嘲》一诗,研究者是有不同解释的.我认为,要确切地解释这首诗,就必须弄清《自嘲》这首诗的本事,这是确切地解释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我认为这首名作所描写的,是鲁迅的一次避难生活,它是一首写实的诗.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寓沪期间,有过三次避难.第一次是1930年3月,鲁迅因参加自由大同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