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游戏暴力及其对青少年、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网络游戏暴力的根源是游戏设计者的暴力观,网络游戏暴力违背了人类的基本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对玩家和社会产生了特定的消极影响,但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存在具有客观性。基于网络游戏暴力观和访谈结果,可从网络游戏主题内容的价值导向、玩家可采用的游戏规则、游戏呈现的潜在伤害三个方面进行科学评估,进而整合为网络游戏暴力指数。文化管理部门可依据暴力指数对网络游戏产品进行评级管理,同时对网络游戏消费者进行必要宣传、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网络游戏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不仅影响网络游戏产业的进一步成长,同时对社会和众多个体产生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些伦理问题,仅仅依靠网络游戏产业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站在游戏者的角度,从美的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分析网络游戏实例,寻找和探讨网络游戏中美的东西,期望通过对这种美的发掘来改变人们对网络游戏不客观的评价。同时,笔者也希望通过探讨网络游戏中的美,引导游戏者在游戏的过程中思考、欣赏游戏中美的内涵。本文最后提出网络游戏中的美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为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敏 《华章》2012,(17)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让全世界的年轻人为之疯狂.但网络带来的网络游戏却让很多教师和学生家长深恶痛绝,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学生爱网络游戏的原因,帮助学生走出网络游戏的迷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南京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式词汇联想以及自编网络游戏社会表征量表,了解我国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社会表征,同时进一步验证研究假设,探讨网络游戏污名化背后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教育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教育潜质的价值体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围绕网络游戏的概念、分类、特点、一般定位以及网络游戏在教育中的潜质展开并探讨了网络游戏与教育的关系,指出教育网络游戏是克服网络游戏持续发展瓶颈的新出路;并据此剖析了教育网络游戏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同时以虚拟学习环境为应用范例,简要分析了一个游戏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作为网络游戏主体的青少年,在获得了网络游戏乐趣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视野看,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以下原因,游戏的网络媒介视听结合的唯美呈现吸引了青少年的游戏欲望;网络游戏的传播者迎合与开掘了青少年受众的游戏心理意识;青少年受众在网络游戏中满足了交友猎奇、崇尚自由、体验快感、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因此在从游戏、心理和环境等方面综合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网游成瘾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陈继伟 《天中学刊》2006,21(5):87-88
运营商从自身利益出发负面利用网络游戏的文化特性,开发者在网络游戏中设置环环相扣的情节,游戏版本不断翻新,致使网络游戏具有强大的致瘾能力.解决网络游戏致瘾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政府组织开发绿色游戏,同时加大对商业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网络游戏以真实情境为依托,对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利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网络游戏之中,使玩家(尤其是青少年)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获得心灵和思想上的升华。该文对网络游戏的功能价值及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分析了网络游戏的功能性特征、存在的教育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潜质,以及发挥网络游戏的优势,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22,(1):68-78
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关注。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摆脱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促使其更加健康地学习、成长和发展。以L村为例,运用抗逆力理论分析框架和个案研究法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现状,借鉴孔普弗(Kumpfer)的"环境-个体互动"抗逆力模型分析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五种风险因素和六种保护因素。同时将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相结合,运用鲁特(Rutter)的环境-个体策略模型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重构,促使其摆脱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正确应对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游戏在给广大青少年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让一部分人在网络游戏中迷失了方向。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和成因后,引入了益智游戏的理念,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青少年网瘾的戒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上班族,上班族参与网络游戏,这已成为时下一种普遍的热潮.网络游戏在满足上班族不同心理需要、给他们带来心理享受的同时,也折射出上班族所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上班族参与网络游戏也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加强对上班族参与网络游戏的概况、原因及其心理的分析,不仅可以增进对上班族这个群...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作为目前最为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已经成为人们一种新的交往和行为方式。其中,青少年在网络游戏玩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网络游戏的互动特性,青少年的交往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网络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会体验的主要方式之一;形成了一个虚拟与现实交织新的交往领域;虚拟交往的增多导致青少年现实交往的危机。同时,网络游戏的弱规范性使得青少年在交往中容易忽视道德、伦理、法规等现实的约束,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渗透到中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游戏给予同学们带来的快感和虚荣感,令意志力稍弱的同学深陷其中,网游成瘾。网络游戏作为动漫文化的一种,其本身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新时期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对待网络游戏,在获得愉悦,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又要加强本身的自控能力,防止网络游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网络游戏的弊端在现今社会已人人皆知,因为对于网络游戏的沉迷,不知荒废了多少年幼的孩子,毁掉了多少幸福家庭。对于现今大学生,是从被约束向学会自我约束的转型时期,如何在这一时期认清自我,学会自我控制,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而不被网络游戏的陷阱所吞噬?同时对于已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控的学生又如何挽救?这是一名大学生自己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名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一个典型案例来分析一下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主要的娱乐项目,同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及带来的影响,认为社会应加强对此的管理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网络游戏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网络游戏指只要能够通过网络连线从事的电子游戏,包括了PC网络游戏、视频控制台的网络游戏.掌上网络游戏和交互电视网络游戏。狭义的网络游戏是客户枷服务器模式的,即用户将客户端软件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游戏在给广大青少年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让一部分人在网络游戏中迷失了方向。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和成因后,引入了益智游戏的理念,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青少年网瘾的戒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游戏被称为"电子海洛因",提到网络游戏总是与网络游戏成瘾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离家出走等负面消息联系起来,网络游戏作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工具是不需要禁止的。文章对聊城大学1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网络游戏并非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另外,以网络游戏为出发点,分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探讨如何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游戏的正面价值和教育意义改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发挥网络游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健全网络游戏立法、创新网络游戏管理制度和机制,发挥部门分工协作、联合执法的优势,提高网络游戏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和政府部门执法水平;要加大政府主管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游戏开发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强网络游戏玩家法律意识培养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健康的网络游戏竞技活动,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网络游戏时间,矫正"网络游戏瘾",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游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