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质夫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质夫是我国乡村教育和民族教育的先驱之一。他在乡村教育和民族教育方面作出了重大,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质夫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乡村教育先驱之一.他的乡村教育思想源于他对当时民情、教育的深刻认识和反思,对西方乡村教育思想的辨证的接受,以及对自身教育实践的总结.黄先生的"以学校为中心,改造乡村"的服务观,"教师第一"的师道观,"工学结合"的教学观、实践观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特色和重要内容.这些极有建树的思想认识,为农村职业学校在办学定位、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质夫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乡村教育先驱之一。他的乡村教育思想源于他对当时民情、教育的深刻认识和反思,对西方乡村教育思想的辨证的接受,以及对自身教育实践的总结。黄先生的“以学校为中心,改造乡村”的服务观,“教师第一”的师道观,“工学结合”的教学观、实践观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特色和重要内容。这些极有建树的思想认识,为农村职业学校在办学定位、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与黄质夫乡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动荡,国力衰微,一些忧国忧民的教育家想通过乡村教育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陶行知和黄质夫是乡村教育的代表人物,虽然二人都从事乡村教育,但是二者的乡村教育思想是和而不同的。本文通过对二人的乡村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1927年至1937年,黄质夫先生在南京栖霞山下,本着"乡村教育是救国的惟一政策"的宗旨,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育实践,经过艰苦创业,从校舍建设、延揽良师、开拓创新等方面入手,把栖霞乡村师范从一所破败不堪的学校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学校,走出了一条有声有色的乡村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6.
黄质夫先生是一位乡村教育的理论家和实干家。其教育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30年代,成熟于40年代。他先后主持和创办了四所乡村师范院校,把其乡村教育思想贯彻其中。他认为中国教育必须面向全国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乡村,乡村师范应成为改良乡村的中心,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该文主要从他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内涵、特色、实施以及对周边村民和地区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质夫教育文选》由边远的贵州于2001年出版,20世纪二十年代即投身乡村教育运动的黄质夫先生进入学界的视域,特别是他在南京栖霞提倡新村建设,在贵州榕江探索少数民族教育和边疆地区教育的实践,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然而,10年来的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角度审视黄质夫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缺乏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背景。文章对10年来黄质夫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旨在更好地继承黄质夫教育文化遗产,以为今日新农村建设和开发、建设边疆所借镜。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育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能弄清乡村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就不能从中找出正确方向。历史经验表明,一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史,就是教育不断普及和不断扩大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历史。按陶行知先生的话,就是变为少数人服务的教育为“人民教育”,即“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陶行知《普及教育运动小史》)  相似文献   

9.
孙杰远 《教育研究》2020,41(1):98-110
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是民族教育、乡村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视域融合后产生的特定议题,是铸牢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文化价值共生和社会治理的关键。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在于,充分认识作为客观条件与限定的多重现实场域,即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国家及世界;突破传统价值观教育概念,创新价值观教育方法,提取现代价值观教育实践新形式。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特别强调发展儿童理性价值判断力和塑造儿童正确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乡村社会价值观和中国—世界政治价值观。家庭是价值观"模仿"之源,学校是培育价值观的主阵地,社区则为价值观养成不可或缺的"闲暇"教育空间,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发力、联合促动。  相似文献   

10.
朱煜 《历史教学问题》2009,(2):57-60,21
民国乡村教育家黄质夫在主持南京栖霞乡村师范期间,为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改善村民的生活,曾以栖霞乡师为中心,发起建设“栖霞新村”的乡村改造运动。在扫盲、生计、健康、村政、家事、休闲等诸多方面,为附近村民提供各种切实服务,使栖霞地区的乡村风气为之一新,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相似文献   

11.
黄炎培农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落,同时,中国的农村教育也存在出许多严重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黄炎培形成了重视农村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黄炎培农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经历了由“分区立系”,到“划区施教”、综合改进,再到“先富后教”、富教合一,三个阶段的演变。在21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黄炎培的农村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论有丰富的思想体系,其中“谋生”与“乐业”相结合的教育目的,“社会化”的办学方针,“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今天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西部边疆地区,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等活动,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觉悟高、懂科技、会经营、有健康的生活和劳动思想的新型农牧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因素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新桂系"特族教育"与广西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组织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桂系统治广西期间,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特种部族教育”,加强对苗、瑶等少数民族的统治、控制与开发,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乡村社会组织的解体和重构。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青年时期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争和四次科举落第,这些事件加深了他对晚清腐败政治的体验,也触发了他对封建文化弊病的批判,这主要表现在:他批判言、文分离的语言文字制度,批判腐朽的科举制度,并提出了言文统一的诗歌创作主张。对旧文化的强烈批判成为青年黄遵宪思想的主要特色,这对50年后五四新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影响到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新课程改革中仍存在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师资水平低、培训力度差、评价和考试制度滞后、投入不足、缺乏民族特点等问题.必须加强舆论宣传,动员社会参与,采取特殊政策强化教师培训,加快师范教育改革,投入专项经费解决学校欠债和教育经费问题,激励优秀毕业生到山乡任教,同时制定合乎实际的课程标准,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形成了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本文主要论述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关于职业教育地位与目的、职业教育方针、职业教育教学原则及职业道德教育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留学英伦是余家菊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转折点。从踏出国门到应聘归国,余家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1922—1924),学习了国外先进的实验学科,考察了西方尤其是英国的教育实情。结合在国外的所见、所感、所学,对当时中国的教育实际进行了与众不同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旗帜鲜明的教育主张,这些经历对其后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3个民族自治州的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虽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进一步从宏观上把握"四个协调":1 促进民族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三大教育的协调发展;2 促进民族地区城乡教育协调发展;3 促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4 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