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以下作用:
一、变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有的词语和句子,很难讲清,有的教师甚至以词讲词,越讲越乱,如果用电教手段,则能较顺利地解决这个难题。如《骆驼和羊》中的一段话,“羊抬起前腿,趴在墙上,脖子伸的老长……”这段话中的几个动词运用,如果用课件一演示,则形象的表现出羊吃不到树叶的情形,再毋须多讲。 相似文献
2.
网络多媒体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都是以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则以信息方式呈现的多样化,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空间。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信息技术在开启学生表达智慧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一、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兴趣是激发小学生表达欲望的强大内动力,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表达兴趣。学生表达兴趣的培养需从低年级入手,低年级的孩子好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开设专题,循循善诱,进行语文开智训导 每接一个新班,我的语文第一课便是“开智训导”,在这节专题课上,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怎样学好语文”,“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要建立语文课程多元化、多样化的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小学生发展的关键,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堂是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质量,用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而且要创设课堂听、说、读、写的实践情境,引领学生理解、揣摩、品味文本里关键及优美的字词、语句,研究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健全他们个性和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8.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8,(1)
全国高考改革首先以北京为试点,语文考试的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完全是在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看来死读书、读死书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甚至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扎根于我们的课堂,点滴积累巧拓展,听说读写扎实练,潜移默化能力长,素养增强众口赞。 相似文献
9.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除了要注重文本教学,还要注重各种外因的烘托、渗透和发挥创造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要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勤督促,多指导,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卢贤国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在有效的课外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古今中外名篇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14.
15.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论学生的优劣,主要是从思想品德、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特长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地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用诗濡染、启迪、教育后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读诗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在语教学中,努力探寻诗路,带领学生读诗写诗,学生们以学诗为乐,写诗为荣,由此增长知识,丰富想象,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提高了语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越来越差,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方法有: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强调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见这样一种观象:同一年龄段的同年级甚至是同班的学生,给他们一段文字,有的学生读起来流利且富有感情,有的学生读起来则结结巴巴,与噪音相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概括地讲,这是学生个体语文素养高低的差别,具体地来说,是学生个体语感强弱的差别。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上看,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牢牢地把握好语感培养这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刘文静 《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导向,在着力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