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只有一个文本。作文教学有两个文本:一是教材的文本.二是学生的作文。长期以来,老师们只关注了第一个文本,即教材,即“作前指导”。忽视了第二个文本——学生的作文。老师们把批改学生的作文看成一项累死人的工作。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要把学生的作文当成“教学的文本”。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文本”,因为从学生作文出发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2.
朱惠影 《语文天地》2013,(10):33-34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何为文言文的有效教学?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自己与黄厚江老师的《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身问题。一、教学实录第一组:如何切人文本?A(A是笔者的教学实录,B是黄厚江老师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不但要有文本意识、课程意识,还要有生本意识.生本意识体现在文本解读上就是“生本解读”.曾有教学名家在生本解读上犯“越位”之过,普通老师对此问题更须谨慎定夺.,生本解读可以从文本解读、社会现象解读、生活体验解读、学科知识解读、作者资料解读等角度进行,教师应控制好“教”“学”高度,师生共奔教学正道.  相似文献   

4.
特级教师黄厚江在其执教的古典诗歌示范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上,立足于文本,教学生用“古诗的方式”学习古诗。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学语文,一直是黄厚江老师所坚持的教学理念,在他执教的这节示范课中,完美地展现出其根据古诗的规律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剖析黄厚江老师的这个课例,或许能够给我们当前模糊低效的语文课堂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在基层听课 ,感受颇多 ,现写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进一步树立和强化训练意识、主体意识语文教师一要树立和强化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意识 ;二要树立和强化语文能力的培养靠训练的意识。近几年来 ,我们地区的小语教师围绕树立和强化两个意识 ,不断端正教学思想 ,转变教学观念 ,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改革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次视导活动听了 8节语文课 ,老师们都试图去体现这两个意识 ,都注意在教学中加强文字训练 ,增加学生自学时间 ,培养自学能力 ,但是有的老师的课仍然存在着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 ,有个别老师一节课喋喋不休地…  相似文献   

6.
龚秀慧 《学语文》2005,(6):39-39
目前。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民主意识在强化。权威意识在淡化;人本意识在强化。文本意识在淡化:对话意识在强化。讲经意识在淡化。这种角色意识的转变。对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秩序和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有其积极意义。然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其语文能力。因此.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的削弱。在中学作文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主要落实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名著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将黄厚江老师的“共生教学”理论引入其内,发现效果提升明显.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组共生关系:阅读书目与阅读期待、阅读主体与阅读文本、阅读个体与阅读群体、导读主体与阅读主体、导读活动与文本内容、语言欣赏与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8.
邵青 《语文天地》2014,(31):71-73
本色一词有多种义项。一指物品没有经过染色的本来的颜色;一指本来面貌。又谓质朴自然,不加矫饰。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曾经说过,自己的每一年都是树上的一片叶子。叶子的翠绿是它最本真的色彩,朴质自然,真切动人。黄厚江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谐、自然,教学风格厚实、大气,正如其名,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那犹如树叶的本色语文概念,是黄厚江老师积三十年语文教学经验和二十年潜心研究形成的语文教学思想。既继承了我国  相似文献   

9.
读了张正耀老师的《<秋声赋>教学设计》,欣喜之余,颇有几分担忧.欣喜的是,张老师在设计教学《秋声赋》时,能够抓住“秋声”这一行文的主线索(请读者注意,我说是“主线索”而非关键词语),层层剥笋,步步推进,从整体感知到具体解读,直至最后的提炼引申,“文本研习”的环节清晰,朴实而又真实地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尤其值得称道的有两点:一是张老师将人物的叹息声也归纳到“秋声”中加以分析评鉴,体现了他对于文本解读的独特性、深刻性;二是在提炼引申环节,联系了《祝福》的教学,教授给学生一种抓住“主线索”来解读文本、赏析文本的方法,令人惊喜.  相似文献   

10.
朱惠影 《语文天地》2013,(19):33-34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何为文言文的有效教学?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自己与黄厚江老师的《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身问题。一、教学实录第一组:如何切入文本?A(A是笔者的教学实录,B是黄厚江老师的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你们认不认识孔子?生:现实中不认识,但学过他的文章,所以在书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前一段时间,应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的邀请,与黄厚江、程翔等老师参与了《老王》一课的同课异构活动.几番细读,反复揣摩,竟似乎有一点新发现.听课者不吝溢美,说我对《老王》文本的解读“另辟蹊径”①.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缺陷有三:一、“无对象”的“大学语文”;二、“不在”的“大学语文”;三、“没有自我”的“大学语文”。对此,论文提出一种新的“大学语文”的教材模式、教学范式及相关的学理思路,其特点有三:一是侧重于大学生及青少年这一人生阶段的个体生命精神成人之需要;二是侧重于语言的理解、表达意识的强化;三是知识论服务于价值论、方法论。其所追求的三个结合是:大学生精神成人价值支点、人文思想链条、语言意识强化相结合;在场性、可读性、典型性、经典性、实践性相结合;阅读与讲授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近日揭晓,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老师的成果“语文本色教学”荣获特等奖。  相似文献   

14.
<正>黄厚江老师认为阅读教学要三"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素养。基于文本的阅读,应该包含两层意义上的对话:一是学生和文本主体间进行教学对话;二是学生与学生间的教学互动。显然,学生是阅读的直接执行者,而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主要通过课堂对话来促进学生和文本主体间的对话。语文的课堂营造的是一个共享、共融、共进的氛围。而良好氛围的营造最重要的前提是课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重点是说明文思路分析能力训练。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的,上课老师精心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二是分析段落的层次。围绕这两个训练重点,老师巧妙地借助两个话题,通过方法指导、文本分析、互动交流等途径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6.
倪普 《地理教育》2008,(1):27-28
本节内容主要是讲授交通运输布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二是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总而言之,教材的着重点是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节配置了许多“活动”,重视依据教学案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督促其做好调查报告或平面图绘制。  相似文献   

17.
黄厚江老师是江苏省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语文界"本色语文"教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其简朴的教学理念、平实的课堂教学模式、丰盈的教学效果在语文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3年4月12日,笔者有幸在徐州市高级中学观摩了黄厚江老师给高二学生上的一堂散文课《葡萄月令》,传统却不陈旧,生动却不煽情,四两拨千斤,如行  相似文献   

18.
读了两个课例,我组老师十分敬佩二位老师的探索精神,他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具体做法也能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现把我们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就教于二位老师及广大同仁。一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不可能是漫无边际的。一篇课文,随它是什么样的美文,值得“对话”的主要内容就那么几点。每一节课,老师想和学生交流的内容心中应是有“数”的,答案也是明确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就是要围绕这几个“点”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我们强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拜读了黄厚江老师的《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①一文很受益,同时也产生两点想法,在此冒昧提出,殷切期望得到黄老师和各位同行的指导. 一、有效的教学引导:情感直接对接 黄厚江老师在介绍师生之间的共生写作时,用《用“感激”唤起“感动”》②作为作文教学案例,说在学生写作“感动”这个题目遇到障碍时,他不是进行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理念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参与他的写作活动,用他的写作素材和学生一起构思“感激”一文的写作,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和解读生活中的“感动”.在作文教学中,他常常让学生参与到他的写作活动中,他也常常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这就是“共生写作”.  相似文献   

20.
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理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段来欣赏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